rev. 303- 2025-10-05
南京扶輪社員 程滄波 中央日報 星島日報 總主筆 劉敬恒 中華扶輪史研究員 2024 程中行 1903 1990 字曉湘 故又多尊稱 中華民國著名報人 時事新報 世界日報 新聞報 世界新聞學院 職業學校 1956 年首屆董事 圖見第 1932 1940 程滄波在南京任 年有餘 他參加 了南京扶輪社 Nanking Rotary Club 為現職社員 職業分類 新聞報紙業 南京扶輪社在上海扶輪社 Shanghai 的指導下 1933 日成立 1934 日加入國際扶輪 International 證書編號 3642 創始社員 1937 日本帝國對中國發動全面侵略 日軍攻陷南京 國民政 府遷都重慶 後隨即發生南京大屠殺 南京扶輪社無法正常活動 社員流失 國際扶輪 1943 日取消了該社的會員資格 1945 日本帝國戰敗投降 1946 南京扶輪社重新組織加入國際扶輪 1952 日國際扶輪再次取消會員資格 因為該社無法從社會主義中國公安部門取得註冊 生平略傳 大清國光緒二十九年癸卯二月八日 程滄波出生於江蘇省武進縣花椒 武進昔為常州 為江南富庶之地 魚米之鄉 人文薈萃 讀書風氣甚盛 程滄波的父親程 字葆真 舉人出身但仕途不順 於是改走幕途 程滄波四 五歲時 隨父母一家四口到 當時父親在浙江藩臺衙門做幕客 三年後 父親隨浙江藩臺調升到山西去 他們全家仍 回常州 回常州的第二年 家裡請了塾師馮蘊明 開蒙入學 1912 日中華民國成立 程家的家塾也解散了 程滄波考入當時的冠英小學高等 一年級 在入小學前 在家塾讀了五年 1915 程滄波小學畢業 考取了常州中學 在開學前十天 父親忽然讓他拜錢名山為師 因此他並沒進常州中學 1918 程滄波進入上 海南洋中學 畢業後考入上海聖約翰大學 John University 讀了三年文科 1924 轉學入復旦大學政治系 1923 年程滄波在聖約翰大學讀書時 與同學陳訓恕拜訪其兄長 上海商報 主筆的 陳布雷 在這之前程滄波有兩篇文章投給 似是論太平洋國際協會 Institute Pacific Relations 會議的 見面之後 陳布雷盛稱他的文章 給他極大的鼓勵 他經常替 寫文章 畢業後 由陳布雷推薦在上海 擔任主筆 1930 經在復旦時結識 的費鞏推薦 赴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The London School Economics Political Science 深受當時的名學者拉斯基 Harold Joseph Laski 的影響 1931 年歸國 當選立法委員 嗣後任中央政治會議秘書 年抗戰時期擔任 監察院秘書長 中央宣傳部次長 勝利後奉派為江蘇監察使 負責江蘇及京滬二市的監察任務 社原實行總編輯制 社長由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兼任 改行社長制 脫離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 改為黨營媒體 程滄波被任命為改組 之後的中國國民黨中央機關報 第一任社長 任內整頓報社 中央夜報 中央時事周報 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陳獨秀與蘇聯共產國際秘密交通站負責人牛蘭 Hilaire Noulens 遭國民政府逮捕 交南京地方法院審判 章士釗受陳獨秀委託擔任其辯護律 章士釗將其辯護詞油印後對社會散發 辯護詞中稱 反對國民黨及其政府 並非反對國 圖謀推翻國民黨及其政府 並非圖謀推翻國家 國家號為立憲 選民大抵享受依 法變更憲政之權 愚主陳獨秀偶言推翻國民黨 並非危害民國 及布達未來之政治理想 於近世立憲國之通則 自信確有法據 深協人情 程滄波乃於 發表署名文章 今日中國之國家與政府 陳獨秀與章士釗 章士釗隨後在 又發表 再論今日中國之 國家與政府 答章士釗 章士釗未回應 這兩篇文章為中國國民黨的一黨專政進行辯解 本人也因而名聲大噪 陳布雷稱閱讀此文 為之喜而不寐 南昌行營秘書長 政學系要人楊 永泰從南昌行營專門致電祝賀 程滄波奉派去歐洲 當時預定的行程 是先到義大利 經巴黎到比利時 首都布魯塞爾 再轉英國倫敦 抗日戰爭爆發後 1938 月離英返國 日由香港飛 晚間陳布雷特由武昌渡江來看他 兩人相見唏噓 幾如隔世 回到重慶後 繼續任 央日報 在重慶復刊 國際版主筆儲安平的妻子端木露西發生桃色新聞而下台 程滄波被免去 社長之職 調到監察院去任秘書長的閒職 他還曾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副部長 在重慶的三年多內 兼任復旦 大學新聞系主任 新聞評論與新聞採訪 1941 月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派赴香港 進行大規模的人事重 整工作 排擠了 社內部原來的左翼報人 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 回重慶 此後曾和 成舍我等人合辦中國新聞公司 還曾投資重慶 主持該報社評委員會 任總主筆 1947 年程滄波辭去監察使職 為上海大報 人才鼎盛 程滄波領導員工倡導民主自由 論述憲政規模 成為正統輿論重鎮 1948 年聯合國在日內瓦召開國際新聞自由會議 程滄波為中國首席代表 率團與會 對採訪及言論自由 提出新穎的意見 受到各國代表的重視 同年當選行憲後第一屆立法委員 1949 程滄波去香港任 是由華僑富商胡文虎於 年在香港創辦的中文報章 同年還出版 星島晚報 星島晨報 在創立時 星島日 是新加坡馬來西亞的 星洲日報 姊妹報 但現時已分屬不同集團 胡文虎家族亦在其他 地方創立其他星系報紙 星檳日報 星暹日報 指香港島而非新加坡 1942 年日本佔領香港時期 香島日報 本投降後再度變回 另外在美國 加拿大和英國華人聚居的地區均設有分部 1950 程滄波在香港與王雲五 卜少夫 陳訓畲 陶百川 左舜生 阮毅成 徐復觀 劉百閔 雷嘯岑 許孝炎等籌辦 自由人 三日刊 成舍我任社長兼編總輯 董事長為左舜生 總經理卜少夫 1951 程滄波寫發刊詞 我們要做自由人 同年當選 中國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委員 嗣膺聘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 隨即移居臺灣 1971 年中華民國新聞評議會成立 程滄波被推舉為主任委員 在臺灣期間 程滄波擔任政 治大學 東吳大學 世界新聞職業學校等學府教授 中國書法學會第 屆理事長 年程滄波罹患心臟病 併發肺炎 入臺北市忠孝醫院診治 未見起色 下葬臺北縣樹林鎮 今新北市樹林區 山佳淨律寺佛教公墓 時論集 滄波文選 土耳其革命史 民族革命史 文化及文物 主要中華民國政府官職年表 任國民會議秘書處秘書 任立法院立法委員 1935 任監察院秘書長 免任立法院立法委員 任監察院江蘇監察區監察使 免任監察院秘書長 任三十五年第二次司法人員特種考試中醫師考試監試委員 辭任監察院江蘇監察區監察使 任中華民國出席聯合國新聞自由會議代表 亦官亦商的報人程滄波 周利成 提起程滄波 或許瞭解的人並不多 但在民國時期他卻是顯赫一時的重量級人物 曾任國 民黨中央宣傳部秘書長 副部長 江蘇監察使 多次當選國民黨中央委員 立法委員 是蔣介 石的重要幕僚 是近代中 國著名報人 年抗戰全面爆發後 他執筆的 告全國軍民書 極具號召力 曾得到 周恩來的充分肯定 江蘇武進縣人 父親程景祥舉人出身 曾是有名無權 有銜無財 的知府師爺 程滄波先後隨家人遷往杭州 幼入私塾 有神童之名 常州冠英高等小學堂 年齡最稚而成績最優 1914 年畢業時名列全校第二 適值該校成立 周年紀念會 歲的程以其出色的文采和辯才 榮獲演講比賽第一名 小學畢業後 程滄波考入常州中學堂 為邑中宿儒 著名進士錢名山賞識 收為弟子 授國學 學業猛進 錢深知程非池中之物 乃選中雀屏 將次女許配于他 程後來考取聖約翰 結識了時任 主編的陳佈雷 陳成為影響他一生的關鍵人物 中劍魂的 程滄波脫離時事新報 一文載 1921 六三慘 程滄波轉入復旦大學攻讀政治專業 年與錢女成婚 1927 經同鄉趙叔雍之 介進入 但一時未找到適當工作 主筆陳佈雷遂將程招至麾下 輯國外電訊 偶作社論 頗得讀者贊許 陳入仕 程接任主筆 程撰寫的社評遠見卓識 文筆犀利 波瀾壯闊 縱貫古今 與陳佈雷先後映輝 稱一時瑜亮 程滄波的社評為 贏得一片喝彩聲的同時 也為自己招來了禍端 禮拜六 神偵的 程滄波去國原因之傳說 112 程滄波的 營私作風開古今未有之先例 兩文報導稱 日本艦隊擬在近中國海面舉行軍 事演習 社會各方電請國民政府交涉制止 程亦迫于義憤為文申論 對國民政府口誅筆伐 罵得國民黨一佛出世 二佛涅槃 致使文中隱指的宋子文 孔祥熙大為震怒 故意放出風來 將要緝程歸案 報館董事長張竹平 經理潘公弼懾于宋 孔威勢 更恐程再肇事端 遂托詞考 察新聞事業 將程送出國門 由愛國教育家張壽鏞居間斡旋 一說為國民黨元老吳稚暉 子文拿出鉅款 作為程赴歐考察經費 程乃乘輪抵達英國 原定為期兩年 分赴英 德三國考察 但未及 即被宋子文電促回國 聘為私人秘書 因禍得福的程一躍而為宋 氏親信 文人憂國 古今皆然 報人為甚 從清末到民國 辦報成為文人的新興職業 這些民營報 紙多以針砭時弊 批判政府為賣點 以贏得社會共鳴和讀者青睞 黃遠生 邵飄萍 史量才等付出了寶貴的生命 張季鸞 成舍我等幾度入獄 成舍我曾在多個場合 程滄波是報人中的幸運者 意指程辦報一生未曾坐牢 程也說 照我的性格和多年來的 坐牢是應有的命運 不坐牢正是例外的僥倖 武漢國民政府在漢口創辦 宣傳部長顧孟餘兼任社長 總編輯陳啟修 副刊編輯孫伏園 陳為中共地下黨員 秘密將數名中共黨員和 人士吸 納進館 反革命政變後 該報發表數篇反蔣文章 蔣介石隨即撤顧之職 日該報停刊 1928 在上海復刊 宣傳部長丁惟汾兼任社 總經理潘宜之 主筆彭學沛 丁曾與李大釗頗多往還 亦不滿國民政府 以黨治報 故內容上與政府並未保持步調一致 為便於控制 蔣介石遂於 1929 月將該報遷至南 京珠江路珍珠橋 宣傳部長葉楚傖兼任社長 嚴慎予 魯蕩平任總編輯 劉蘆隱 接任宣傳部長 程天放 陳佈雷為副部長 改任賴璉 字真吾 為總編輯 沈君陶為總經理 改宣傳部長兼任社長為專任社長制 在陳佈雷的舉薦下 程滄波出 任改制後的首任社長 社會日報 程滄波自負不凡 一文稱 造化弄人 事事難料 想當年大罵國民政府的程滄波 竟然榮任國民黨唯一黨報 的社長兼總編輯了 任後第一天 程即發表了洋洋千言的 敬告讀者 文中寫道 銀行學者言國家中央銀行為銀 行之銀行 所謂銀行之銀行者 其能力與任務 將以濟普通銀行之窮而為之周轉 同人竊不自 者可成言論界之言論 其責職在集言論界言論之大成 採取言論界大多 數言論而更為之流傳官達 以期發生更大之效力 這段文字既表明了他對 性的理解 也向世人宣誓了他的不凡抱負 更表達了 不負中央倚托之重 的決心 報社骨幹為編輯部和經理部 程滄波總結說 編輯部要學術化 經理部要營業化 對編輯部同人說 自己跑新聞 編稿子 卻不仔細看自己的報 比較別家的報 這樣就不能 作為一個報人 對每一問題雖不能備悉其底蘊 至少要有個概念 這是日常本分的工作 除了本分工作之外 還得念茲在茲 不斷求進步 程將主要精力集中於社評 文章人人會寫 各有巧妙不同 程的巧妙之處便是抓住要點 恣意發揮 他常說 寫文章不能僅僅拘於一事 必須開拓境界 注入廣泛的新材料 他最注重社評標題 強調標題必須要有吸引力 使讀者看了標題一定要看文章 他的文章雖然寫得很快 但常為標題耗時良多 甚至回 突然想出一個絕妙的標題 便深夜打電話給編輯部吩咐修改 程滄波接任時尚不足 仍具書卷氣 但他深知 為政府喉舌 不容個人 意氣夾雜其中 要一本正經 中規中矩地辦報 應如英國的 泰晤士報 一樣做到新聞翔實 言論方面更要與政府保持一致 儘量減少刺激性社論 基於這一旨意 該報自然成為國民政府 的代言人 學生運動後 該報為掩蓋事實真相 指責學生 致使南下學生 憤而搗毀該報社 西安事變 中還措辭強硬地指責張學良 楊虎城的 程滄波任 隨著業務的發展 人員的增多 原址不敷應用 遂在南京市中心新街口購置地皮 1936 年建成三層新廈 抗戰全 面爆發 年底報社轉移武漢 立足未穩再遷長沙 年復移重慶 社址初設會仙橋 大轟炸後 報社移至化龍橋 的大轟炸中 程在防空洞裡寫社評 在破敗 的辦公室裡撐起油布臥眠 在會仙橋的火海中收拾餘燼 每當憶及這段艱難歲月 程的心情既 辛酸又悲壯 兩度請辭 儘管程滄波小心翼翼 如履薄冰 但仍難免出現 金鋼鑽 中柳白的 鐵顧案影響程中行 一文披露 國民政府監察院 彈劾鐵道部長顧孟餘一案 曾引起諸位監委與顧的激烈辯論 未經受理本案之機 關決定公佈以前 搶先將該案始末及彈劾顧孟餘原文 顧孟餘申辯書等率先刊出 行政院長汪 精衛見報後 暴跳如雷 破口大駡 程得知後 深為自己的冒進而大為灰心 呈文中宣會請求引咎辭職 將印信檔交還中宣會 日中宣會則將辭呈退回 年西安事變發生後 即言辭激烈地譴責張學良 由此導致程滄波第二次 遞交辭呈 中舊雨的 程滄波一度請辭職之原因 和同年 東方日報 中狂風的 中央日報社長程滄波辭職經過 兩文稱 西安事變時 曾有一社評 罵為張之祖若宗 斥為馬賊之子孫 賊性難改 極痛快淋漓之致 大可媲美陳琳 之討曹操檄文 駱賓王之討武則天檄文 但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 蔣介石返抵南京 軍統局 戴笠也自西安乘機回京 程赴機場迎接 下機後 戴對程說 當營救委座時 不應毒罵張學良等過甚 萬一激怒生變 殊屬礙於進行中之營救工作也 程聽後唯唯稱是 中國日報 刻毒謾駡張學良最甚 蔣介石回京後 遂被勒令停刊 程滄波意識到問題之嚴重性 遂託病請辭 中宣會認為 程過往成績極佳 西安事變中尤為努力 此為檢閱 論評者的共知 程此次請辭 實係謙謙君子律 己以嚴之措施 自不能容許其卸責 遂加挽留 戴笠聞訊後 特向程解釋說 當日機場之語 不過為個人之見解 委座未嘗有所表示 程雖釋然 但仍難以打消去意 國際新聞畫報 為了張少帥程滄波大吃耳光 西安事 張學良非常注意南京方面的輿論 每天必看兩報 一為軍委會的機關報 二是代表政府言論導向的 偏偏這兩張報將張罵得體無完膚 張閱罷無明火高三 張抵南京 居於何應欽公館 便打電話給程滄波 稱有要事相商 程放下電話立刻 哪曉得 程剛一進門 話還沒說上兩三句 就被打了兩記耳光 何應欽急忙出來阻攔 程狼狽而逃 程受此無名侮辱 深覺斯文掃地 一回報館便立刻起草辭呈 在此後的日子裡 程滄波雖仍任 但已是心猿意馬 更一度因病回原籍 社務由經理部主任及編輯部主任分別負責 1939 程兼任復旦大學新聞系主任 中明遠的 程滄波剪邊失職 社的舊屬托人介紹到復旦大學新聞系執教 程嫌其小氣 不給他排課 逼他去職 此人遂找到吳稚暉哭訴 請其主持公道 賦閑無事的吳便答應了 吳找到中央秘書 長葉楚傖 並逢人就講程的失職 一時鬧得滿城風雨 程只得辭職 想起吳稚暉一是元老 二是同鄉 程滄波便專程到吳寓拜訪 但一連數次竟未復見 第七次才算謀面 程態度至誠 言行謙恭地說 此次回來 本來不預備在中央社復職 推不過葉 先生的執意強留 只好留一時再說 一切總求稚老指教 吳聽後笑道 老真不體諒人 這件事包在我身上 定給你將社長辭掉 無心插柳之訪後 經一言九鼎的吳 果然立竿見影 曾任湘豫兩省財政廳長的何浩若繼任社長 程則調任監察 院秘書長 程滄波被國民黨中央派往香港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 回到重慶 與成舍我等人合作組織中國新聞公司 從政的日子 神州日報 的于右任 的陳佈雷 大公報 的吳鼎昌 胡政之等人 報人從政 程滄波也曾有過一段為官的經歷 歷任中央宣傳部副部長 軍事委員 會顧問 經濟委員會諮議 禁煙委員會高等顧問等職 多次當選中央委員 為官期 最令他傷心的莫過於江蘇監察使了 國民政府國防最高委員會議定 程出任江蘇省監察使 程在上海畢勳路 號監察使署正式接篆視事 時人把監察 院長于右任比作 紅樓夢 裡的迎春 意在說他是位好好先生 彈劾的都是縣長以下的小官 只拍蒼蠅不碰老虎 程接任後 報界則稱他為迎春房裡的丫頭繡橘 意在說他敢作敢為 程滄波上任後 下決心大幹一番 懲治一批貪官污吏 挽回國民政府在社會中的惡劣形象 他以一月時間出巡京滬路各縣 體察民艱 據同年 大錫報 行提四項意見縣級機關不得逮捕禁押人民 程拘押了吳縣捐稅處主任 彈劾無錫 江兩縣縣長 為調查武進縣褚鳳娣死因不明案而開棺驗屍 各地貪官聞風喪膽 程滄波一時有 包青天之譽 程中行的都老爺風格 一文報導 程滄波檢舉上 海九億四千萬糧貸舞弊案的公函 大有前清時期那些不畏強禦的都察院長官的風格 于右任主 持的監察院只能糾彈小官 大官從不敢惹 豺狼當道 安問狐狸 而程的公函中就 狐狸豺狼 自非同受顯戮 實不足以正本而清源 的回應 由此可見 他的決心和魄力 現實卻一次次地重擊程滄波 他親眼見到自己檢舉的一個個案子石沉大海 被彈劾 的官員毫髮無損地招搖過市 不斷碰釘子 受打擊的程 年初三次遞交辭呈 革新第 程中行為了何德奎辭職 和同年第 快活林 程中行辭官原因 兩文載 程彈劾上海市政府秘書長何德奎漢奸罪 由急浪滔天轉入風 平浪靜 這當然是何的本事 但程心裡卻有說不出的憤懣 接踵而來的還有捉襟見肘的經費問 監察使署每月僅有 萬元經費 隨著物價飛漲 屬下待遇更是每況愈下 加之上海地方 情況複雜 每遇重大案件 社會各界人士請托說情紛至遝來 程難於應付 苦不堪言 程在感 打老虎用盡力量但無效 拍蒼蠅不僅乏味更被人嘲笑 去意已決 程滄波的辭呈終獲核准 卸任後 程再次回到難以割捨的報業 抗戰勝利後 國民政府以接收敵偽產業為名接管了上海四大報之一的 改組為 官商合辦 錢新之為董事長 程滄波任社長 詹文滸為總經理 程滄波棄官辦報務 汪伯奇揮淚讓股票 程極具商人頭腦 此次華麗轉身實為舍 名圖利之舉 江蘇監察使署經費支絀 味同雞肋 棄之並不足惜 時為全國銷量 第一大報 程收購了原社長汪伯奇的 000 股股票 而成為名副其實的大股東 接任後 每遇重大問題 程從不獨斷專行 而是以召開幹部會議的方式讓大家討論 每一問題寧爭得面 紅耳赤 也不願馬虎從事 最後依據大多數人的意見付諸執行 在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 的經營並非一帆風順 首先是同行的激烈競爭 羅賓漢 新聞報年賞事程滄波表消極 一文報導稱 各報館每年均有年賞之例 上海即有三家報館因發不出年賞而宣告倒閉 上海市長吳鐵城特在市政府與各報經理會商年終薪金問題 當時盛傳 已承諾年賞全體職工 個月薪金 同行各報遂紛紛向行政院請願 要求取締 是項單 獨行動 院長宋子文特將程召至南京 程被宋狠批一通 責其不該用 的資金優勢壓 迫同行 程大為惱怒 木秀于林 風必摧之 其次是報館內部矛盾叢生 歷史悠久 全國各地均有星羅棋佈的分銷機構 銷人員也是祖遺子 子傳孫 掌有吃報飯的世襲權 報與各分銷處交涉程滄波社長當機立斷圓滿解決 經報館同意 各地承銷人組織了一 個京滬杭聯誼會 會員分為甲 丁四等 份以上者列為甲等 月納會費 份以上者 列為乙等 500 列為丙等 納會費 份以下者 列為丁等 各經銷處負責人乘每月解款 來滬之際 舉行一次聚餐 同時商討會務 但忽聞報館擬在各地自設辦事處 聯誼會深感受到 日各地會員紛集上海 請見社長 有所陳述 程滄波立即延見 會員代表提出 三項要求 到達各埠每每誤時 致承銷人損失甚大 加之車站運費增價 負擔太重 請求改為郵遞 館方設立各地辦事處 是否為接管各地分銷事務之準備 請對各地經銷處人員簽發職員證及證章 錄為正式職員 以利業務 程答覆 報紙可改郵遞 因手續所需 日起實行 館方確有在各地設立辦事處計畫 對各地經銷處亦僅負監督 承銷證章久已有之 不再照發 職員證印就後即可發放 程滄波受警告 員工要求在中秋節 每人借薪 200 勞資雙方正在談判之時 社長潘公展所悉 潘深恐 員工有同樣要求 遂立即致電程滄波稱 答應員工要求 定會引起 工提出同樣要求 屆時唯 倘生意外 應負全責 程獲此警告 即召集巨頭緊急會議 會議未畢 工人們也已獲悉 擔心潘公展之威脅影響巨頭們決策 即召開幹部會議商議應對措施 總編輯深恐事態擴大 急召印刷部工人懇談兩小時 力勸他們 萬勿妄動 報館對員工福利的決定決不受外界威脅 程頂住壓力落實借薪 事態始告平息 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 程滄波被圍記 的消息稱 日下班後 程走出報館正欲登車 突被排印工友包圍 程在報館雖居極位 但工友對他並無畏 程見勢不妙 乃請工友派代表至辦公室談話 工友遂派代表與程接談 要求每人預支年賞 程深感工友生活之艱 立即答應他們之請 始得乘車回寓 三是官方政策的限制 隨著解放戰爭炮聲的漸行漸近 報業也不可避免地面對物價飛騰 資源短缺的影響 國民政府訓令厲行節約 對各報館新聞紙採取限量配給制 中王耑的 節約紙張起爭辯 程滄波妙辭解圍 對於節約紙張問題 上海各大報紙多次開會討論 廣告少的報紙均表擁護 廣告多的則因篇幅不夠而表不滿 遂起紛爭 但廣告多的報紙究占少數 爭鬥陣線自然眾寡懸殊 獨佔鰲頭的 更陷於 被圍攻之中 益世報 的范爭波與程滄波發生爭執 范放出狠話說 圖其一報之獨存 則我們就唯有以共亡來對付 還列舉 如何賺錢 為證實 程立刻反擊道 並不否認略有盈餘 但決不如范先生所說那樣賺得翻倒 有無錢賺我不知道 但范先生所坐汽車比我的要漂亮得多 則可證明我個人的享受 是總不及范先生的 范遭此突然一擊 竟一時無言以對 因范確實剛買了一部 年新款 流線型汽車 程滄波屢次大聲疾呼 力言文化之不應節約 在上海市節 約會議上 程與中央節約督導大員潘序倫大開舌戰 政府命人民節約無微不至 豪門奢侈浪費卻不在禁例 此公平嗎 國難嚴重如此 官民再不厲行節約 何堪設 中央頒佈節約令 事前確曾妥慎考慮 絕無與人民處敵對行為 主持會議的市長吳鐵城 面對一場不分伯仲的激辯 只好笑著宣佈散會 隨著國民黨大陸統治的潰敗 逐漸走向衰落 月上海解放前 程滄波離滬赴港 程滄波是民國時期中國報人的典型代表 他一波三折的命運也是近代中國報業史的縮影 與他同時代的報人們共同見證了中國報業由盛及衰的發展軌跡 也書寫了他們不一樣的人生 林白水 史量才等為追求新聞自由 揭露社會黑暗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戈公振 畢倚虹 梁得所等也因窮病交加而英年早逝 黃伯惠 邵洵美 葉庸方等毀家辦報 萬貫家財到窮困潦倒 陳佈雷 吳鼎昌 胡政之等雖從報人轉型為官員 卻違背初心而鬱鬱不 唯有程滄波洞若觀火地明辨時局動向 在報人 商人三重身份中自如切換 立於不敗之地 不得不說 程滄波是民國報人中的一個幸運兒 世新大學前身 年首屆董事會 前排右起 成舍我 王雲五 蕭同茲 林伯壽 中排右起 閻奉璋 游彌堅 李中襄 辜振甫 端木愷 辜偉甫 後排右起 陳訓悆 張明煒 葉明勳 謝然之 當中有三名扶輪社員 北西區 345 地區第七任總監
Related Posts:
Admiral Shen Hung-Lieh (Tsingtao) 沈鴻烈海軍上將(青島)
The Honourable Shum Choi-Sang (Hong Kong) 岑才生 (香港)
Schuhua Hu (Chungking) 胡庶華(重慶)
George Ashmore Fitch – Eyewitness of Nanking…
Kwan Sung-Sing (Tientsin) 關頌聲(天津)
Dr. The Honourable Tang Ping-Yuan (Wusih/Shanghai)…
Chinese Rotarians served Judges of International…
Lin Chi-Chun (Peiping) 凌其峻 (北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