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 303- 2025-10-05
Admiral-Shen-Hung-Lieh-沈鴻烈海軍上將.pdf
中文版在第 青島市長沈鴻烈海軍上將 青島扶輪社創社理事 Admiral Shen Hung Lieh Mayor Tsingtao Charter Member Rotary Club 1932 Herbert Lau 劉敬恒 China Historian February 2015 沈鴻烈海軍上將 December 1882 March 1969 Commander Chief Naval Headquarters Republic 中華民國 1927 1933 Qingdao 1931 1945 Governor Shantung Shandong Province 1938 1941 Minister Agriculture 1942 1944 Chekiang Zhejiang 浙江省 1946 1948 Civil Service 1949 During September 青島扶輪社 Shanghai 上海扶輪社 The International 3565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Director June 1936 Hsien 天門縣 Hupeh Hubei 湖北省 His Chi 沈際昌 Chinese Imperial Japan 1904 Tzu Chun Empire 大清國 1905 Japanese While Meng Hui Alliance Society 同盟會 1911 Wuchang Revolt 昌起義 October Yuan 黎元洪 Yangtze Nanking Nanjing After January 1912 1914 1916 EuroWatch Regiment Europe British First World War United States 1918 Manchurian 1920 Wang Nien 王鴻年 Sungari River 松花江 Kirin Heilungkiang Defense Bureau 海軍吉黑江防司令公署 Staff Russian Chang Tso Lin 張作霖 Peace Preservation Northeastern Three Provinces Manchuria 1922 Ministry Navy Peking Beijing July 1923 Northeast Sea Squadron 東北海防艦隊 Rear 1924 Chihli 直系軍閥 Hai Fleet 渤海艦隊 Tsung 張宗昌 This May Vice Vanguard Forces Deputy Field When Hsueh Liang Nationalist 1928 Soviet 1929 Union Eastern Railway Mukden Accordingly Tangku Truce 塘沽協定 1937 10th Second Sino Later Greater Mother Town Han Chu 韓復榘 Toward Chungking Chongqing Secretary General National Mobilization Council August Committee Examination Work Records Central Party Administrative Organs Hsiung Shih 熊式輝 Chairman Planning Board Because Soong Premier Treaty Friendship Victory Hangchow Hangzhou April 考試院 Taipei Taiwan 臺灣臺北 Following President Office Throughout Although 1953 東北邊防與航權 Border Navigation Rights CHINA Flag Pearl Nearly But Last West Coronation King George Built 1897 Chao Foundation Puppet State Manchukuo Disgruntled They 1917 Canton Sun Yat 000 Perhaps 500 Generalissimo Chiang Kai Wallowing Amoy 19th Route Army Just Chen Southwest Next Since Off Formosa WAR Chaos Into Ruins 480 992 215 730 155 002 655 Outstanding Midwest Chicago Daily News TIME Nov Examples Hankow French German Only What 100 Finally Consul Samuel Sokobin 250 青島市長沈鴻烈 前排右四 出席青島市保護動物會成立大會 Inauguration Animal Protection Association 位於臺灣高雄市左營區中華民國海軍軍官學校內 鴻烈樓 以資紀念沈鴻烈海軍上將 Hall Academy Tsoying District Kaohsiung City 1930 年代的青島 1930s 1935 年青島市長沈鴻烈任內 大青島市發展計劃圖 沈鴻烈 字成章 號友山 海軍二級上將 年擔任中華民國海軍總司令部總司令 其後歷任青島市市長 山東省政府主席 農業部部長 浙江省政府主 行政院銓敘部部長 歲的沈鴻烈被中華民國政府任命為青島市市長 宣誓結束後 沈鴻烈當即宣佈了十大施政綱領 整頓吏治 修明內政 厲行自治 充實民力 禁絕惡習 改良風俗 建設鄉 施惠貧民 普及教育 以求實用 提倡國貨 優遇勞工 發展區務 繁榮市 整頓軍警 鞏固治安 慎重邦交 保護外僑 力圖建設 輸入文明 主政青島 政績斐然 遺憾的是 日本帝國以 路事件 為由第二次侵佔青島市 日本帝國戰爭失敗投降 國民政府接收 年之間 沈鴻烈主掌山東省仍然兼領青島市市長職銜 沈鴻烈在擔任青島市長期間 日加入由上海扶輪社 輔導成立的青島扶輪社 該社於 日正式加入國 際扶輪 證書第 3563 沈鴻烈的職業分類是 政府行政 是青島扶輪社 名創始社員之 並擔任該社理事直到 見下圖右側姓名列表 年日本軍隊攻佔青島後 扶輪社無法正常活動 社員流失 國際扶輪於 1943 日取消了該社的會員資格 重新組織加入國際扶輪 1950 日國際扶輪再次取消會員資格 因為該社無法從社會主義中國公安部門取得註冊 生平略傳 少年壯志 投身海軍 大清國光緒八年十月二十七日 湖北省天門縣盧市一個殷實的 紳士家中 誕生了一個胖小子 曾經中過舉人 算做當地比較有名氣的沈際昌 捧著胖嘟嘟的 親了親那圓圓的臉蛋 便給他命名 希望兒子將來以文至仕 宗耀祖 由於此年沈際昌夫婦年齡之和正好百歲 就給沈鴻烈乳名 天門自古文人薈萃 學風極盛 人思自奮 恥於依附 唐代陸羽 皮日休 明代竟陵派文 學創始人鍾惺 譚元春等人刻苦讀書 自成一家的事蹟 對小鴻烈影響很大 沈鴻烈的祖父曾 在天門任私塾先生 其父親對沈鴻烈管教甚加嚴厲 受此影響 在嚴格的家訓中 沈鴻烈自幼 束髮受書 敏而好學 早課背書 午晚誦讀 年終有除夕懷感 年首有元旦發筆 特別喜歡鑽 研文史 拜閒居在家的老翰林周傑為師 專攻古文與算術 由於他發奮用功 長進很快 歲讀畢十三經兼八股詩賦 窮年累月 無片刻暇晷 休息既少 營養亦缺 初應八股考試時 因軀幹矮小 儼如兒童 僅應縣考 未及府考 後又刻苦勤勉 朝夕苦讀 晝則獨處靜室 夜則納燈蚊帳 暗誦達旦 隨侍三載 學乃大進 學有成就 歲時考中秀才 成為有資格支薪的教師 因學術造詣日深 連名噪四方的老翰林也自歎弗如了 他在府學堂執 一面閱讀日本近代出版的書籍 一面受清朝一些上層人士大搞洋務運動 提倡強兵富國 思潮的影響 這期間從朋友處獲得 新民叢報 及其他進步書刊 他如饑似渴的閱讀鑽研 到自強救國 革新雪恥思想的薰陶 精神為之一新 少年時就有 乘風破浪之志 的沈鴻烈 很早就看到了國家海軍的弱點 他便立志當一名海軍將領 沈鴻烈的前半生可以說與大海 確切地說是與海軍有著不解之緣 清光緒三十一 春前往武昌 感於國家強鄰逼處 武備廢弛 乃決心棄筆從戎 入清軍第二協第二標一營 第一哨充營學生 由於博學多聞 非常受到長官及同儕敬重 留學日本 同年冬 清廷招考學生到日本學習海軍 沈鴻烈以優異成績錄取 初到日本 因日本海軍 當局拒絕中國學生入學 只得就讀日本商輪學校 翌年才獲允准轉入日本海軍士官學校 日本加入了孫中山的中國同盟會 肄業兩年 再到槍砲 魚雷兩校各肄業一年 清宣統三年 沈鴻烈完成遠洋航海實習畢業 但船抵神戶港時 得知武昌起義 未等返校參加畢業典禮及領取證書 立即典質衣物籌措船費 偕同學李右文乘船到上海 再轉搭江輪抵武昌 幾經波折 才得見到鄂軍都督黎元洪 黎元洪本身也是學海軍出身 委任沈鴻烈為水師統領 參與辛亥革命 沈鴻烈見革命軍水師只有老舊木製砲船三十餘艘 戰力薄弱 清軍海軍新式艦艇十餘艘 泊於安慶蕪湖一帶江面 似存觀望 沈鴻烈建議如能爭取他們響應革命 則長江中下游可定 黎元洪採納意見 委派沈鴻烈為海軍宣慰使 攜帶親筆信函 前往勸令各艦反正 經沈鴻烈分 析局勢 剖以利害 管帶黃鐘英等一致投效革命 沈鴻烈遂親率砲艦三艘 與陸軍徐紹楨部配 先克幕府山砲臺 繼取獅子山砲臺 合圍南京 日光復南京 武昌之圍亦解 民國元年 日孫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 並宣佈中華民國正式成 沈鴻烈被任命為南京臨時政府海軍機械處參謀 1913 任北京政府參謀本部科長 海軍作戰與調查沿海軍港要塞工作 並兼任陸軍大學海軍課程的教職 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 沈鴻烈作為海軍武官參加去歐洲考察戰事的代表團 歷時兩年半 其間並參與英國海軍對德國作戰 年秋經美國回國 任總部參謀 陸軍大學 海軍教官 東北海防艦隊司令 沈鴻烈參與東北事務開始於 當時他參加了由王洪年率領的代表團調查邊界事件 他率領四艘炮艇上溯松花江 以此加強了是年建立的吉林黑龍江江防局的實力 海軍少將王崇 文是江防局司令 沈鴻烈為參謀長 炮艇的巡弋 遏止了俄國人非法干涉該區域商船的航行 沈鴻烈的表現受到張作霖的注意 當時張作霖是自封的東三省巡閱使 鎮威上將軍公署改隸東三省巡閱使 由張作霖指揮 沈鴻烈受任為該公署航警處 負責東三省江海防務 航政等事宜 所有吉黑江防艦隊 管口漁業商船保 鴨綠江水上警察局等先後劃歸沈鴻烈指揮 沈鴻烈就任後 整頓軍事 鞏固防務 造船所 江道處 同年並於青島創辦葫蘆島航警學校 後改為海軍軍官學校 正式成立了東北海防艦隊 以沈鴻烈為中將級司令 受張作霖 張學良命籌 劃整頓東北海軍 使東北海軍足與閩系海軍並列 同時建造中國第一批水上飛機母艦 華甲號 並組織 水上飛機隊 被稱為海軍 月張作霖在直奉戰爭中被打敗 把東北海防艦隊中最強的駐在青島的渤海艦隊 交給其同夥張宗昌 這個變動 在渤海艦隊中引起相當騷動 1926 沈鴻烈受命勘定山東省屬的長山八島 籌建海軍基地 次年夏 以東北海軍前敵 總指揮的名義 進駐青島 張作霖將渤海艦隊與東三省原有的海防艦隻成立聯合艦隊 並設總司令部 張作霖自兼總司令 任命沈鴻烈為副總司令兼前沿司令 擔負北至黑龍江口南 至揚子江口之沿海防務 當時的東北海軍巡洋艦佔全國六艘巡洋艦的一半 其中東北海軍所屬 艦的重量 速度及炮火威力 又較其他五艦為高 張作霖所乘專列經過京奉鐵路與南滿鐵路交叉處的皇姑屯站 三孔橋 現三洞橋 被日軍預埋的炸藥炸毀 張作霖重傷 送回瀋陽後不治身亡 兒子張學良在東北掌權 據說沈鴻烈曾勸說張學良效忠國民政府 張學良發表聲明表示服從國民政府 加入國民革命軍 沈鴻烈遂進襲並收容了張宗昌的拒不服 從的部隊 繼續指揮東北海防艦隊 年發生中俄同江海戰 俄羅斯恃其強大艦隊向中國挑釁 沈鴻烈指揮海陸砲火 伏之強大隱射砲臺砲火 出其不意猛轟 俄艦因過於輕敵 疏於防備 致旗艦以次軍艦四艘被 開中國現代海軍對外作戰首次重大勝利 因與蘇俄邊境戰爭 以及固守東北海 防阻擋日軍侵略等立下戰功 與張學良同受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授予 中華民國青天白日勳章 圖見第 為該勳章的首批受獎者 年日本關東軍於 日晚炸毀南滿鐵路柳條湖段 並以此為藉口進攻中國軍隊駐 地北大營和瀋陽城 開啟了日本帝國侵華戰爭的序幕 並最終佔領了中國東北地區 沈鴻烈自 認在東北已無能為力 乃退守青島海軍基地 青島市市長 張學良為安定東北海軍的軍心 解決軍費問題 遂任命沈鴻烈為青島市代 理市長 嶗山事變 也使蔣介石認識到 東北海軍仍然是一支重要的軍事力量 從安定青島 用東北海軍制衡地方軍閥 山東省政府主席韓復榘的勢力考慮 蔣介石決定任命沈鴻烈 為青島市市長 南京國民政府正式發布任職命令 塘沽協 簽訂後 沈鴻烈辭去艦隊司令 以便專心致力於青島市政 更多詳情請見第 盧溝橋七七事變 日本帝國藉口發動了對中國的全面侵略戰爭 在青島市 日本浪人殺死日本海軍士兵三人 意圖嫁禍中國 八一四事變 以出兵相恫嚇 烈洞悉日本奸計 立即宣布戒嚴 禁止日本人活動 另指揮中央稅警團 海軍陸戰隊 海軍官 校教導總隊等部隊 嚴密布防 並運用外交手段折衝 致使日本人見無機可乘 知難而退 秘密地把軍艦上的大炮轉移到山頭 準備轟擊九家日本紗廠 日軍得悉這個威脅其財產的舉止 日撤退僑民和軍事人員 迨後戰局擴大 青島孤懸一隅已無戰略價值 乃遵政 府命令 率領部隊及所屬員工撤出青島 臨行將日本九大紗廠 啤酒廠 四方發 鈴木絲廠 豐田油廠 青島港船塢及其他機械設備付之一炬 以免為敵所用 奉令主掌山東 浙江省政 沈鴻烈奉令繼韓復榘任山東省政府主席 仍然兼領青島市市長職銜 那時山東 大部分地區已落入日軍之手 省政府乃設於曹縣 在四十個縣慢慢地建立起了控制權 並且組 織了游擊戰爭 制敵而不為敵所制 年之久 更多詳情請見 沈鴻烈調任農業部部長 月在重慶就任 月兼任全國總動員 委員會秘書長 月他卸去這些職務 改任負責考核中央黨政機關工作成績的考核委 員會秘書長 又經國民政府主席東北行轅主任熊式輝邀請 負責掌管中央設計局東北委員會 由於他熟悉東北情況 曾陪同行政院院長宋子文去蘇聯談判 月簽訂了 中蘇友 好同盟條約 在抗戰期間 奉抗日統帥蔣介石命令 沈鴻烈在青島佈海防阻止日軍的登陸戰大勝 參與了 淞滬會戰 所率海軍第三艦隊 亦炸燬日軍多艘物資戰船 後因國軍逐一向內地撤退 而導致海防盡失 後任抗日蘇魯戰區副司令 在國家政策上 他與張學良等其他東北軍最大不 是他認為共產主義比日本勢力危害中國更大 基於此理念 他以激進手段積極剷除共產黨 提出口號如 寧匪化 勿赤化 寧亡與日 勿亡與共 日可以不抗 共不可不打 間曾與八路軍多次摩擦 並予以反擊 1939 沈鴻烈命令秦啟榮部在博山等地 襲擊八 路軍山東縱隊第三游擊支隊 400 月日本帝國戰敗投降後 沈鴻烈免任青島市市長 奉命前往華北 視察各 地接收事宜 日任浙江省政府委員兼主席 月在杭州就職至 特任考試院銓敘部部長 移居臺灣 中華民國政府隨著第二次國共內戰的結束 由中國大陸撤退到臺灣 沈鴻烈跟隨 政府移居臺灣 任總統府戰略顧問 由於沒有實職 他便杜門謝客 就其一生經歷埋頭寫書 其晚年著有 讀史劄記 歐戰與海權 收回東北航權始末 青島市 抗戰時期之山東黨政軍 抗戰時期之農業建設 抗戰時期之國家總動員 浙政兩 消夏漫筆 政海微瀾 五十年間大夢記 從這些書目結合沈鴻烈的歷史看來 這是沈鴻烈在逝世前對自己的一生所做的主觀總結 但他寫的多 出版的少 東北邊防 與航權 年在臺北出版 沈鴻烈一生清廉 常以岳武穆 文官不愛錢 武官不怕死 自勵並訓勉部屬 因此雖官居 但持身嚴謹 為官清廉 對公帑開支 一絲不拘 如主持東北海事時 為統一航運 命於哈爾濱成立東北聯合航務局 每年盈餘現洋數百萬至千萬 董監以下照章分紅 沈鴻烈身 為董事長 乃將紅金悉數繳庫 未取分毫 又如青島港牛隻出口 向由中日商人各出百分之五 由市長支配 為多年定例 沈鴻烈在主政青島時 立予革除此一陋習 年沈鴻烈主持山東 規定省府員工自主席以至工友 每月均支伙食費 同契公伙無一例外 沈鴻烈退 休以後 雖非家徒四壁 但稱得上清苦二字 王潔曾為文描述在臺中陪同某海軍上將拜謁沈鴻 烈經過 抵達臺中五權路沈老寓所 指沈鴻烈 因號成章 粗衣布鞋出來開門 一張沙發椅之簡陋客廳兼飯廳中 兩老親自接待茶水 並無應門五尺之童以為助 小時後 沈夫人端出一盤餃子配以小菜 留我們邊吃邊談 其退居生活如此平民化 其一生清 廉可知矣 沈鴻烈身體素健 外出常騎腳踏車代步 自稱亦可兼練身體 1959 年忽患動脈血栓症 醫治後 時發時癒 1968 年冬忽感身體不適 往送省立臺中醫院醫治 因心臟病醫治無效去世 至今位於臺灣高雄市左營區中華民國海軍軍官 學校內 以資紀念 沈鴻烈育有子六人 守忠及皓生海軍官校畢業 退役後服務商船高職 守恕成功大學畢業 赴美國深造獲博士學位 曜生空軍通校畢業 守篤中原理工學院畢業 任教中興大學 守敬輔仁大學畢業 曾任高等法院臺南分院院 司法院祕書長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委員 女七人 均受相當教育 主要中華民國政府官職年表 任南京臨時政府海軍機械處參謀 任北京參謀本部科長 授海軍少校 授海軍中校 任歐洲海軍觀戰武官 任陸軍大學教官 授海軍上校 任海軍吉黑江防司令公署參謀 1921 請免參謀本部科長 任鎮威上將軍公署航警處處長 創辦葫蘆島航警學校 青島海軍學校前身 任東北海防艦隊司令 授海軍中將 任聯合艦隊總指揮 海軍總司令部總司令 任東北聯合航務局董事長 任青島市政府市長 任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委員 任行政院駐北平政務整理委員會委員 呈請辭職東北艦隊司令 授海軍二級上將 任國民大會青島市代表選舉總監督 任青島市保安處處長 任山東省政府委員 政府主席 兼任山東全省保安司令 任中國國民黨山東省黨部主任委員 特任農林部部長 任全國水利委員會委員 免任山東省政府委員兼主席 免任山東全省保安司令 特派國家總動員會議秘書長 呈請辭職國家總動員會議秘書長 任中國國民黨中央黨政工作考核委員會秘書長 免任農林部部長 免任青島市市長 任浙江省政府委員 兼任浙江省保安司令 兼任浙江省軍營區司令 兼任浙江省縣長考試試務處處長 特派浙江省縣長考試典試委員長 1947 任國民大會代表暨立法院浙江省選舉事務所選舉委員會主席委員 任浙江省三十六年普通考試縣行政人員考試典試委員長 兼任浙江省選舉監督 任監察院監察委員 呈請辭職浙江省政府委員兼主席 任三十六年高等考試再試委員 總統府國策顧問 鎮海艦 中國第一艘水上航母 鎮海號水上飛機母艦 是沈鴻烈啟動改建的一艘軍艦 屬於中華民國海軍派系之一東北 本艦原為德國運輸船或者商船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由中國的航運公司獲得 並繼續作 為商船使用 東北海軍草創之初 奉系人士買下該船改裝成炮艦 鎮海號 的名義加入 東北海軍 1925 年前後東北海軍對 進行了一番改裝 分類也改為所謂的 飛機母 中國抗日戰爭期間 弱小的東北海軍無力抵擋實力遠凌駕於自己之上的 日本海軍 被迫選擇將 自沉於青島港外 成為干擾敵方戰艦航道的障礙物 雖然有非常有限的航空能力 字面上 飛機母艦 即航空母艦 但實際上僅算 水上飛機母艦 但卻是中國歷史上第一艘 也是唯一一艘有實戰經歷的 航空母艦 民國海 軍第一次水面艦艇戰鬥 第一次艦載機空襲 第一次對上海市進行空襲 對於日後民國海軍 航空兵的發展有著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一戰剛剛結束 德國做為戰敗國 當時有很多軍艦和運輸艦 改成了商船 國東北的張作霖剛剛開始組建東北海軍 由剛從日本深造回來的沈鴻烈 任東北海軍艦隊隊長 也稱為海警處處長 當時正是軍閥各自為戰 自立為王的時期 沈鴻烈深知 以自己手下的幾 艘炮艦是難以跟各地的軍閥海軍抗衡 於是開始向國外尋找購買軍艦的的契機 但當時由於有 華盛頓會議 Washington Conference 條約的限制 各國都限制出售軍艦 在此背 景下想買到軍艦已經是不可能 況且當時 張作霖的手頭資金也非常有限 後來沈鴻烈改變購買軍艦的方法 開始從各國戰後由軍艦改裝的商船入手 經過多方面的 打聽得知煙臺政記輪船公司 手裡有一艘德國軍用運輸船改裝而成的商船 航速為 固又有速度 在當時各國的運輸船中有 節航速就已經屬於先進的了 沈鴻烈當機立斷 馬從煙臺政記輪船公司 購買了已經改名為 祥利號 前德國運輸船 購買後沈鴻烈為該艦改 開始在日本進行軍艦化改裝 改裝完成後 成為東北海軍第一艘大型軍艦 剛開開始只是擔任練習艦 還沒有正式武備成正規的輕型護衛艦 開始正式對 進行艦上火炮配置 技術數據如下 改裝後 排水量為 708 毫米主炮兩門 毫米副炮 並裝備水上 在沈鴻烈要求下 在艦尾裝備起重機 和保留空位停放水上飛機 在同一年沈鴻烈 向法國購買 架施來克 Schreck FBA 型水上飛機 是當時各國水上飛機最為先進的型號 施來克 型水上飛機的技術數據如下 機翼為 可武備一挺機 枚空投炸彈 但由於當時技術能力有限 本艦並未裝備飛機彈射器 只能用起重機吊放 水上飛機 在收放水上飛機時 全艦必須停止進行操作 經過了一系列的改裝 在當時已經成為一艘名副其實先進的航母攻擊艦 更是積極參加在國內各種作戰行動 在第二次直奉戰役中更是戰功卓越 成為中國近代名艦之 面對日軍強大入侵艦隊 完成了它最後一次使命 自沉於 山東海域的劉公島附近 以限制日軍艦隊行動航線 在沉船行動前 東北海軍將鎮海號等艦的 機槍拆卸下來 組建起艦炮總隊 先行離開青島奔赴前線 參加了陸地上的對日作戰 主政六年 青島躋身全國八大城市行列 德意志帝國以 鉅野教案 曹州教案 Juye Incident 為藉口 在青島灣登陸 並將其佔領 1898 大清帝國和德意志帝國簽訂 膠澳租借條約 租借膠澳及其周邊地區 建青島港 日本帝國和大英帝國聯軍對德國宣戰 德國忙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 暇東顧 聯軍乘勢發起青島戰役 日攻佔膠州灣租借地 其後日本通過 十一條 進行軍事統治 其勢力範圍承襲原租借條約規定的 德租境域 日設置隸屬 於天皇的守備軍司令部 中華民國與日本簽訂 山東懸案條約 中國正式收回膠澳租借地 設立中央政府直轄的膠澳商埠 督辦公署 隨後頒布 青島市施行市自治制令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青島 接收專員公署接管膠澳商埠 青島特別市政府正式成立 由中央政府行政院直轄 成為中華民國的五個院轄市之一 與北平 漢口四市並列 青島特別 依據國民政府 月新修訂頒布的 市組織法 建制不變 九年間 九易市長 地方政府官員走馬燈一般更換 城市建設自然無從談起 南京政府把沈鴻烈送到了青島 宣布施政綱要 舉行市政會議 作為東北海軍司令的沈鴻烈 為什麼到青島當市長呢 有人認為 他是張作霖核心集團成 張學良東北易幟後 蔣介石特別把北平 青島交給奉系軍閥 因此才有了沈鴻烈來 青島主政 張志明在 沈鴻烈在青島 一文中則這樣介紹 事變後 人數龐大裝 備精良的東北軍奉行蔣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未放一槍即放棄了東北三省 退入關內 陸軍駐紮在河北 以沈鴻烈為司令的東北海軍也惶惶不可終日 他找到張學良 請示東北海軍 日後的前途 在張學良的引薦下 沈鴻烈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 拜見了蔣介石 蔣介石任命沈 鴻烈為青島市市長 東北海軍全部開到青島 以當地稅收作為東北海軍的經費 沈鴻烈能帶好一支部隊 可是面對一座城市 他能做好嗎 日沈鴻烈就職 即針對德日佔據及軍閥混戰給青島帶來的種種不利情勢 宣布了十大施政綱要 一為整飭吏治 二為厲行自治 三為禁絕惡習 四為建設鄉村 五為普及教育 六為提倡國貨 七為發展區務 繁榮市面 八為整頓軍 九為慎重邦交 十為力圖建設 沈鴻烈還搞了一個市政會議制度 每周舉行兩次 秘書長 各局局長 市屬各處所 的負責人等均須出席會議 該會議的內容 一般是討論貫徹施政方針 決議提請審議事項 議財政預決算及經費開支 協調各部門的關係 但也議些小事 如小學教師生孩子發補助等 無所不議 經過沈鴻烈的苦心經營 青島全面發展 一派欣欣向榮 重視城市規劃 注重開發嶗山 青島風光優美 沈鴻烈十分重視城市規劃和旅遊業的發展 頒布了 青島市暫行 建築規劃 對特別區域建築物的高度 建築密度 道路寬度與建築物高度之比等均做 了詳細規定 使青島建築更加規範化 據青島市十大藏書家 原青島市博物館副館長王桂雲介紹 沈鴻烈主政期間 青島市重修 了棧橋 增建了回瀾閣 修建了大港三號碼頭 青島船塢 薛家島碼頭 四川路海軍棧橋 港二號碼頭 並整修西廣場 馬虎寓 髒土溝 建立了救濟院 習藝所 感化院等 還有天主 水族館 湛山寺 花石樓 東海飯店 海水浴場等相繼建成 尚有一批中西日式旅館 咖啡館 電影院 撞球房 高爾夫球場 划船俱樂部等娛樂設施齊備 隨之交通 事業也有相應的發展 八大關一帶作為 特別規定建築地 拔地而起一座座風格各異的別墅 沈鴻烈尤其注重對嶗山旅遊景點的開發 經常遊覽嶗山 進行考察 制定鄉區建設綱要 對嶗山山區的道路多有修建 如拓寬柳樹台至靛缸灣 沙子口至太平宮的道路 在嶗山裡修建 盤山道路 鋪梯子台階 巨峰北下在海拔 米的丹爐峰有一山泉 名天乙泉 又稱原泉 這是嶗山海拔最高的山泉 是白沙河的發源地 泉邊石刻 即為沈鴻烈親自題寫 還有嶗山斐然亭 據說上海青幫大亨杜月笙來青島參觀遊覽 沈鴻烈熱情招待 並親自陪 同遊覽 杜月笙感動之餘 出資在嶗山的山崖上修建了一座亭子 專門取名為 斐然亭 個名字語意雙關 原出自 斐然成章 的古語 而沈鴻烈字成章 杜月笙借這個名字表示對沈 鴻烈在青島政績斐然的敬佩 興辦學校 一個村就有一所 沈鴻烈所辦諸多實事中 尤以普及現代中小學教育和建設平民住宅 最為青島市民所稱道 鳳凰網歷史頻道 專欄作者王勇寫的 沈鴻烈的 號座車 連的士都不如 一文中 樣一個場景 有一個 歲的小丫頭 在街上玩 走過來一位和藹的伯伯 微笑著問她 怎麼不去上學 聽見她回答 家裡窮 便扭頭對隨行人員說 記下她的名字 和住址 儘快安排 就這樣 她進了學堂 學費全免 問她的那個伯伯 正是市長沈鴻烈 沈鴻烈對教育非常重視 在他任內 青島市政府每年 均撥出專款用於教育事業的發展 他將重點放在興辦小學普及國民教育上 據張志明介紹 時青島農村的學校少 兒童就學非常困難 沈鴻烈責成青島市教育局制定了一個鄉村教育計劃 要求各鄉區辦事處普遍建設小學 沈鴻烈辦的學校有多少 不算市區 孩子可以就近入學 免去了遠道奔波 學校建好後 即派人到各村調查學齡兒童 實行強迫教 對不讓孩子上學的家長處以罰款 現在的育才中學 太平路小學 黃台路小學 台東六路 雲南路小學等就是那時候辦的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在青島讀完小學和初中的著名文史專 家魯海先生說 那時候修建的小學校舍 窗明几淨 空間寬敞 按當年建設標準已是一流 學校建好了 教師水平也要提高 在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的支持下 沈鴻烈聘請南開中學 教務主任雷法章擔任青島市教育局局長 並創辦李村師範學校培養師資 而且每年舉辦小學教 師暑期學校 提高在職教師的教學水平 除了讓孩子們有學上 沈鴻烈還頒布法令 強制入學 甚至在工廠和妓院 也辦起了業餘 一些業餘學校 還帶有一定的強制性 他嚴令青島最大的妓院平康里為妓女開辦 教育補習學校 從事娼妓業的女子必須參加學習 妓院封門 興建廉租房 房租僅 院內有公共清潔衛生設備 接通水電管道 並有鄰里辦公室 居民會議室等 大院外圍均 開闢馬路 還開辦小學 市場等 這麼好的平民院 可在當時的房租僅為 當時一般工薪 階層平均月收入 元左右 這就是沈鴻烈為百姓建的廉租房 為什麼想到建廉租房呢 譚洪安 王紅在 被遺忘的時光 一文中說 島民間流傳 當年沈鴻烈經常到市內各處私訪 從不事先通知 毫無當官的架子 而且說的少 做的多 有一次他帶著姨太太到青島窮人聚集的西鎮地區 看到當地百姓大都住在極為簡陋的 棚屋內 當即決定大力改造 其姨太太出身富家 也支持此舉 還動員娘家出資協助修建了西 鎮數座居住條件較好的平民院 後來青島各處修建多處此類大院 百姓稱為 八大院 大公館 這些平民院多者 700 300 每戶面積 平方米 居住不能超過 其功能與今天的廉租房相類似 沈鴻烈嚴格規定 凡公務員 警察等公職人員以及資產在 元以上的工商業者 一律不得租住 有趣的是 當時沈鴻烈曾與青島首富劉子山合作搞 房地產開發 劉子山出 地出錢蓋大院 沈鴻烈出台優惠政策將其租給低收入者 規定房租全部存入劉子山的東萊銀行 劉子山再通過商業存放款獲利 劉子山個人的地用完以後 沈鴻烈以政府名義繼續劃地支持 如此形成良性循環 青島的窮人有房住 市政府不用掏開發資金 而劉子山也因此賺到了錢 青島成港口城市 在這些動作之下 短短六年 青島就大變樣 最明顯的表現是人口快速增長 年全市 人口為 月則增至 那幾年的統計顯示 人口自然增長率多為負數 主要是大量外來人口擁入 足可說明社會穩定 經濟繁榮 年起的 餘年間 青島先後為德 日兩國侵佔 中國人開辦的民族企業發展緩 年全市有 家民族企業 只增加到 年以後 的民族工業得到迅速發展 年達到 120 1934 年則達到 150 沈鴻烈主持修訂了 青島市施行都市計劃方案 其中對青島作出了一個較 為長遠的城市規劃 沈鴻烈按照當時青島市區人口大約 萬人設計了這個方案 將青島的城市版圖向北擴至滄口 向東擴展至辛家莊 並將整個城市按功能劃分為行政 工業五大區域 為了爭取經費 多次向南京政府行政院請求撥款 最終經行政院批准 將青島的國民政府直屬稅收機關所收稅 款每月撥出 用於青島市政建設 他重視文化體育教育事業 舉辦了第十七屆華北運動 在城建 教育等各方面均取得了較大的成績 使青島得以快速發展 青島被南京政 府讚譽為模範市 青島逐漸成為中國北方重要的工業 外貿和港口城市 國內八大船塢之一 沈鴻烈出於航務和艦艇維修的需要 倡議建立大型海軍修造船廠和可修理 大艦的船塢 九一八 事件後 沈鴻烈和青島海軍工廠開始為建造青島船塢籌集資金 並調查研究了 西歐建造船塢和船閘的最佳方案 確定由曾承建過南京中山陵等大型土木工程的國內著名陶馥 記營造廠施工 陶馥記營造廠總經理陶桂林邀聘上海協泰洋行顧問工程師挪威人穆勒 Muller 設計了船塢圖紙 各種材料運抵工地 開始了宏大的船塢建造工程 青島船塢於 式動工 日建成 萬銀元 該船塢為一座萬噸級船塢 與青島第一體 棧橋回瀾閣並稱當時青島三大建築 月沈鴻烈為船塢題詞並刻石於塢壁 時這座建在太平港內的國內八大船塢之一的青島船塢 號稱華北之最 位於青島市境內返嶺後村臨海岩石上 由上海人士杜月笙 曉籟為頌揚時任青島市市長沈鴻烈開發嶗山的舉措 集資修建 亭名取自 暗合沈鴻烈表字 該亭全部 由大理石建成 造型典雅 四方形結構 週邊設石雕欄杆供遊客觀 嶗山石料世界聞名 就地取材既省工省錢又可永久保存 年亭旁曾立王正廷博士 前任外交部部長 上海扶輪社員 北京扶輪社榮譽社員 島扶輪社榮譽社員 撰文的 斐然亭碑 對沈鴻烈開發嶗山多有讚譽之言 該碑於中華人民共 和國建政後被毀 現沒修復 西有柱一根 不知是不是 的原址 柱上沒有文字 令人費解 是重修的 該建築現為青島市嶗山區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抗戰期間 沈鴻烈把青島市日本紡織廠炸了個一塌糊塗 日本帝國恨之入骨 也在情理之中 東有無字碑一塊 估計是 三個字 查資料得 國十九年華嚴寺沈鴻烈功德碑 東北海軍總司令沈鴻烈 湖北竟陵人也 以軍功隸籍奉天 鈐韜素嫻 渤海人龍 國十七年夏間 率統海圻等艦駐泊嶗山灣 與青島 秦皇島 葫蘆諸島相蒂應 為犄角之勢 據形勝也 時值國家多事 民生日艱 公目睹心傷 不忍坐視 凡有關於地方治安者 靡不剴 切曉示 極力維持 謹就其鴻猷偉烈 卓卓在人耳目者 略述之一 辟畫路政 自嶗以北 近百里 山徑崎嶇 往來實艱於行 公首捐鉅款 分段沿修 一經提倡 民皆踴躍赴工 羊腸小徑 盡成坦途 行者稱便 振興學校 海潤區僻處東鄙 學風閉塞 公于去夏招集 各社村 各廟僧道 諭令擇地創辦公立 族立各小學十餘處 貧寒子弟均得入校 誠非淺鮮 保障漁業 嶗山東臨大海 港汊紛岐 海匪出沒無常 各漁戶日從荒駭 漁泛一誤 生命攸關 公乃派軍艦巡視 漁戶因得安居而樂其業 肅清盜穴 嶗山毗連青 久為匪徒逋逃藪 架票勒贖之案 層見迭出 公明察暗訪 破獲多起 並飭令陸戰隊擇要 以遏其萌 以是聲威遠播 宵小遠避 不敢入境 此皆建設之犖犖大者 至於鎮壓雜軍 蠲除苛政 清理廟規 整飭民俗 排難解紛 抑強扶弱 尤屬不動聲色而措置咸宜 以是瀕海 歌功頌德 業已有口皆碑矣 民等仰托 何敢忘事鋪張 但既已身受其賜 不禁欲 有所言 昔衛青勒功燕然 表武功也 羊叔留芳峴山 志德政也 今公恩威兼施 則燕然之偉 峴山之高風 更得見於今日 其造福於吾民者 有涯邊哉 茲特就其已事 用作實錄 作紀念云爾 山東省政府主席四年 日本帝國對中國發動全面侵略 抗戰初期 由於山東省政府主席韓復榘爲保存實 抗令不遵 不戰而逃 月被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誘捕後處以死 韓復榘被捕後 山東省政府主席空缺 蔣介石有意讓于學忠接任第三集團軍總司令兼山東 省政府主席 于學忠考慮到山東的省政已亂 情形極爲複雜 自己不熟悉山東情況 表示最好 只接任第三集團軍總司令職務 不兼任山東省政府主席 並向蔣介石推薦沈鴻烈出任 沈鴻烈雖也是東北軍舊人 年任青島市市長後 一直在青島及山東活動 東情況較爲熟悉 而且他的海軍陸戰隊亦在省内 當時沈鴻烈是山東省政府主席比較合 適的人選 蔣介石選擇了沈鴻烈 提出了沈與山東省政府機關重返敵後 重組山東省 政府的要求與部署 國民黨中央正式任命沈鴻烈爲主席 命沈鴻烈爲山東全省保安司令 沈鴻烈赴當時的山東省政府機關所在地曹縣就任 就任後 沈鴻烈並 沒有立即改組省政府 這主要是因爲省政府機關随韓復榘一路撤退到曹縣 工作秩序已經打亂 還有部分人員失散或分處他地 人心不穩 在這種情況下 不可能進行改組 只好維持現狀 並在曹縣召集了一次黨政會議 沈在會上講話 内容主要是 對省政重建 軍政聯繫 組織民 衆作政策性之提示 劉道元 抗戰期間山東省政變遷 山東文獻 一是表明不再後退 二是認爲曹縣不是久居之地 必要時將轉入敵後抗戰 三是提出 將要在魯南建立抗戰根據地 四是要重建各級行政組織 指出山東抗戰的重心在政治不在軍事 這次會議 實際上是沈鴻烈宣布他的主政山東的大政方針 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 烈對省政府進行了改組和調整 時值徐州會戰失利 國民黨各部隊紛紛後撤 至下旬 山東境内除河南 山東交界地區留 有兩支部隊和魯中地區留有海軍陸戰隊外 已無正規部隊 曹縣已成爲前線 随時可能受敵 月底和 沈鴻烈開始率省政府主要人員向東阿轉移 從此以後 省政府開始了 長達半年多的魯西 魯北流動時期 流動過程中 省府職員大部分疏散 只留少數人組成行動 小組随沈活動 不分廳處辦公 轉移到東阿後 沈鴻烈開始着手建立已經瓦解了的地方各級行 政組織 同時做繼續前行的準備 省政府行政督導團 先行聯絡 月下旬 沈鴻烈率 省府機關由東阿轉移至聊城 將省政府駐地移至壽張縣張秋鎮 這期間 沈鴻烈對第六區專員 范築先大施拉 壓手段 先是以主席名義呈請中央政府任命范築先爲山東省政府委員 以圖拉 攏范築先爲其所用 挑撥范築先與共産黨間的統一戰線關係 然後對范築先提出許多強迫性要 如要范築先將抗日游擊司令部改爲保安司令部 復興社 分子接管政治部 解散共産 黨領導的所有支隊 編入保安旅 把政治幹部學校改爲按國民黨課程進行教育的舊制學校 立了具有監視作用的魯西行署 分化瓦解范部 收買六區幹部 這些活動 對魯西北抗戰起了 很不好的作用 月中旬 日軍向聊城進犯 沈鴻烈率省政府機關再次轉移 先至臨清後移向魯北 平原間越過鐵路 經臨邑進入惠民 在惠民 沈鴻烈初步整頓了當地的軍政機構 沈鴻烈率省政府機關由惠民東移至利津境内 逗留月餘 利津失陷 省政府機關南 下移進魯南山區 結束了在魯西 魯北的流動 月沈鴻烈任省政府主席 至率省政府機關輾轉於魯西 魯北及進入魯南山區 初期的一年時間内 主要致力於重建全省國民黨各級行政機構 在重建省政的過程中 他主要 采取了三項措施 一是設立魯西 魯北三個主席行署 橫貫東西的黃河及津浦 膠濟兩條鐵路線 山東自然地劃分爲魯西 魯東和魯南四塊地理區域 山東淪陷後 日軍佔據了主要城市 和鐵路線 造成四塊地域分割的狀態 這種狀態必然影響到省政府與地方政權的聯絡 不便於 爲了就近指揮 掌握地方政權和地方武裝的行動 沈鴻烈便大體依照上述基本地理區域 先後建立了三個主席行署 魯西行署設立於沈鴻烈離開聊城時的 行署初駐聊 後移駐張秋鎮 魯東行署是沈鴻烈進入魯北後設立的 駐萊陽 魯北行署是沈鴻烈率省府 機關南移魯南之前設立的 駐惠民等地 各行署在編制上配有民政 教育及軍事 各類人員 代省政府主席行使職權 行署以無線電與省政府及行署所屬各縣政府聯繫 上傳下 就近指揮 行署發揮了聯繫行蹤不定的省政府與地方政權的作用 這是沈鴻烈的一個獨創 二是重新規劃專區 任命專員公署專員 山東省設立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始於 鴻烈就任山東省政府主席後 對已撤逃的 個區的專員重新任命 並陸續規劃了其他一些專 終其任期 共設立了 個專區 這些專區劃分和專員的任免 多因人因槍及其活動範圍 區劃混亂 專員調換頻繁 大多不能有效地統籌全地區的軍政活動 其作用只限 於武力所及的範圍 沈鴻烈所規劃的 個專區及所派專員 未能如願地統一指揮各該 區地方軍政活動 三是重建縣政 任命縣長 重建縣政爲沈鴻烈主政山東後 首先面臨的關鍵問題 重建縣 政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派任縣長 建立縣政府和縣屬武裝 二是建立縣内基層組織 關於派任 沈鴻烈在任職後的約半年時間内 就對全省 107 個縣都派了縣長 一般各縣縣長都掌握 一定的武裝力量 但也有赤手空拳的 各縣長所掌握的武裝力量 從幾個人到十幾個人乃至一 個營不等 武裝力量的大小 直接決定着縣政府的組織規模和行政權力的大小 沒有武裝力量 的縣長 等於徒有空名 縣政府一般由縣長 秘書和科長 科員若干人 個班至 個營的衛士組成 至於縣内基層組織的建立 從表面上看 各縣都規劃了區公所 鄉公所等基 層組織 實際上這些基層組織大多不能發揮作用 有的縣有名無實 有的縣連規劃都沒有 沈鴻烈主政山東後一年左右的時間裏 他率省政府轉退爲進 對已經潰亂的國民黨 地方軍政 産生了一定的維繫作用 但省政府無固定駐地 處於流動之中 控制力量很弱 不可能統一全省的軍政系統 也不可能領導和指揮全省軍政活動 沈鴻烈雖采取了一些措施 力圖改變這種局面 但措施不力 效果不明顯 只是對其走過的地方産生了一定的影響 烈爲了重建省政 規劃了專員區 分别派任了專員 但並未發揮應有的作用 地方行政 亦如省政府一樣 缺乏力量與號召力 沈鴻烈主政後 率領省政府機關頻繁移動 實際是在尋找省政府固定的駐地 魯西北和魯 北的複雜情況使他難以立足 於是他轉向魯南 沈鴻烈率領省政府機關越過膠 濟鐵路移進魯南 從此開始經營魯南 沈鴻烈經營魯南主要做了 一是於 日在沂水發表了整理軍事 發展民運 調整財政的講話 講話反映了他試圖立足魯南 經營魯南的決心 同時也反映了他力圖控制地 方軍政的欲望 二是公佈了山東省施政方針 即所謂 山東省政府之八大政策 政策貫穿了 抗戰高於一切 的精神 八大政策 涉及國民黨山東省政府全部軍政活動 也可以說是 沈鴻烈的施政綱領 山東省政府開始依據 開展工作 在軍隊方面 對部隊 進行了整編 在給養方面 從省政府至縣分别設立了 給養統籌委員會 鎮設立了 給養統籌所 在動員民衆方面 制定了 兵役幹部辦法 壯丁訓練辦法 在各縣政府中 設立主管兵役的軍事科 在行政方面 組織視察團 加強對地方的檢察 對縣則派工作 協助縣政府開展工作 還組織開展 縣政討論會 經濟討論會 和各種 工作討 等活動 三是宣佈籌備成立民意機關 山東省臨時參議會 四是於 月召開了 魯南軍政會議 這是沈鴻烈到魯南後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 這次會議有其積極的一面 整個會議貫穿着堅持抗戰的精神 會議雖然對於各抗日黨派的合作問題 還沒有 明確的綱領和具體的辦法 但確定了 精誠團結 互信互讓 的原則 沈鴻烈召開這次會議的 根本目的是向各方面說明 作爲山東省的唯一合法政府 山東省政府已進入魯南 要擔負起指 揮全省軍政活動的任務 要把各方面的軍政力量和活動統一於省政府的控制之下 烈在會上提出了 統一劃分防線 統一指揮 統一行政 給養糧秣 統籌統支 等等規 定和要求 魯南軍政會議後不久 省政府機關移駐沂水東里店 進入了省政府近 個月的相對 穩定期 個月間 沈鴻烈加強了對黨政工作的推動和軍政勢力的培植 沈鴻烈繼續 加強對地方特别是魯南黨政的控制 派遣黨務指導專員 更換縣長 改組縣民衆動員委員 月在省政府設立了設計委員會 沈鴻烈自兼主任 他已身兼省府主席 全省保 安司令 省黨部主任委員 省動員委員會主任委員 省設計委員會主任等數職 加強地 方軍政幹部的培訓 沈鴻烈非常重視幹部培訓 在他看來 只要掌握了幹部 就可以控制地方 黨政軍 他一進入魯南 就着手籌建幹部學校 先在魯村設立軍事幹部學校 附設於教 招生對象爲初中學歷 年齡在 歲以上的青年 個月的短期培訓派往各地 後在東里店附近設立省政府政治幹部學校 招收高中畢業 歲以下的青年 培訓兩個月後 由省政府分派工作或返回原保送機關工作 抓緊培植個人軍事勢力 這包括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整編地方部隊 盡量將其劃歸保安系統 這時期編成了 個保安師 直屬全省保安司 另一方面 是擴編直屬警衛部隊 這有兩支 一支是教導團 這支部隊是沈鴻烈親手創 建的近衛軍 另一支是吳化文部 也是由沈鴻烈直接指揮的一支部隊 年夏秋 省内國民黨系統的地方武裝約有 省内形勢發生變化 日軍大規模對魯南用兵 沈鴻烈努力建立起來的地 方政權 大多瓦解 省政府被迫退出東里店 再次陷入遊移不定的移動中 數月後 政府移至臨朐南部山區呂匣店子一帶 並在此地穩定了較長一段時間 形成了以呂匣店子爲中 心的方圓 華里範圍的省政府駐地區 此亦即省政府的 呂匣店子 這一時期是沈鴻 烈大力推行其在主政山東之初 提出的重建省政 整編地方部隊兩大中心任務的時期 省政府 的各種活動 基本上都是圍繞這兩大中心展開的 沈鴻烈並沒有圓滿地完成這兩大任務 關於省政建設 在機構重建和政令推行方面 沈鴻烈的成績是 恢復和擴大了省級機關 創設了三個主席行署 完成了行政督察公署的設置及專員的派任 完成了全省 個縣縣長的 但從整體上看 這一系列舉措 並未能達到全省政令統一的目的 省政府機關局促於魯 中山區 與地方政權機關缺乏聯繫的情形仍然嚴重存在 其政令能達者多限於省政府駐地周圍 對其他地區則缺乏約束力 以至於地方官員獨斷專行 專員區規劃混亂 專員因人而設 時生衝突 專員職權所及僅爲武力所至 皆不能達到全境 縣政更是多流於形式 很多縣區被 日軍佔領 縣政府不能在縣城辦公 許多縣長常常境内境外流動 有名無實 在吏治方面 沈鴻烈雖然重視對軍政人員的快速短期培訓 但吏治不整 官風敗壞 腐化現象仍嚴重存在 在黨務方面 沈鴻烈曾力圖恢復黨務 但實際情形是縣黨部只掛個招牌 強行招幾個黨員 黨紀廢弛 黨内派别林立 沈鴻烈的所謂省政重建 只是重新製造了 層層行政機構的空架子 不僅不能盡收其省政 縣政之實效 而且造就了一批橫行地方的大小 關於地方部隊整編 沈鴻烈始終將其作爲第一要務 在保安司令部建立整軍機構 制定整 軍綱要 並設立了省 縣給養統籌委員會 對某些地方部隊 甚至不惜采取收買 瓦解等手段 但直到最後 沈鴻烈也沒有達到統一編制 統一指揮的目的 反而製造出許多矛 在呂匣店子前後 沈鴻烈亦曾經給地方保安部隊下達了一些番號 但僅是名義而已 隊仍各行其是 沈鴻烈也沒有真正達到整軍的目的 由於軍政活動難以推動的困局 再加形勢的日趨困難 與于學忠之間的種種 矛盾與隔閡 沈鴻烈陷入政令難爲 軍令難行的境地 遂生離魯之意 月前後 烈將省政交由秘書長雷法章代理 悄然離開魯南 經阜陽轉赴重慶 沈鴻烈被免 去山東省政府主席本兼各職 結束了他 年的主政山東時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