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扶輪社 1931 創社社員 李培恩 之江大學首位華人校長 劉敬恒 中華扶輪史研究員 2016 年在中華民國浙江省省會杭州市 Baen Elmer Lee 位社會領袖和跨界別 在上海扶輪社 Shanghai Rotary Club 的指導下 組織了杭州扶輪社 Hangchow 李培恩是杭州扶輪社的創社社員 職業分類是 大學教育 當時他是之江大學校長 President Christian College 杭州扶輪社是中華扶輪的第五家扶輪社 也是中華 扶輪史上 第一家華語扶輪社 國際扶輪秘書處已經確認並記錄在案 1934 月號和 的英文扶輪雜誌 The Rotarian 還有報導 1937 日本帝國借口北平蘆溝橋衝突 大舉侵略中國 佔領華東 杭州扶輪社無法正常運作 忍痛解散 1943 日正式與國際扶輪脫離 1945 日凌晨 日本帝國遵循 波茨坦公告 Potsdam Declaration 向全世界宣佈投降 戰爭勝利後 李培恩與 位新舊社員 重新組織杭州扶輪社 李培恩任副社長 1947 日獲得國際扶輪授予證書 令人遺憾的是 由於不利的政治和社會環境 扶輪社在 1950 年不情 願地解散了 日國際扶輪終止會籍 1889 1958 1910 Presbyterian 1911 1917 年在郵政局任職 1920 年在商務印書館任編 同時也在東吳大學法學院 Soochow University School Law 上海昆山路 1921 獲芝加哥大學 Chicago 商業行政管理碩士 1922 年獲紐約大學 New York 工商管理碩士 回國後曾在商務印書館主持一所商科函授學校 並兼任東南大學 暨南大學等校 的教授 在當時商科教學方面頗有聲譽 1927 月之江大學聘請李培恩協助學校行政工作 1929 年中華民國教育部要求所有教會學校立案 校長必须是華人 之江大學聘請李培恩為副校 代理校長職務 第四任校長費佩德 Robert Ferris Fitch 離職後 1930 年李培恩繼任為之江 大學首位華人校長 1949 費佩德 是杭州扶輪社創社社員 弟弟費吳生 George Ashmore 是上海扶輪社社員 年李培恩獲選為中國基督教學校募捐委員會執行幹事 主席為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校長 吳貽芳博士 杭州市政府由中國共產黨接管 李培恩讓校長一職予黎照寰 任中華聖經會總幹事 由於宗教及政治背景 李培恩被拘捕入獄 最後於 月死於獄中 李培恩的妻子郭美麗 Amelia Kwoh 是郭秉文博士的姪女 郭秉文是上海扶輪社社員 時是國立東南大學校長 同時擔任實際上是該校商學院的上海商科大學的第一任校長 郭秉文是 近代中國的教育家 教育改革先驅 政治家 擁抱五個頭號 第一位獲得哲學 教育學 士學位的中國人 第一位系統研究中國教育制度發展歷史的中國學者 第一位為世界教育界認可 的中國教育家 第一位系統引進美國模式興辦綜合型大學的中國教育家 第一位倡導和施行大學 生男女同校的中國教育家 李培恩墨寶 懷古今名著 集圖書大成 1935 年題贈廣東省肇慶市懷集縣圖書館開幕誌慶 之江大學的來龍和去脈 位於杭州錢塘江畔二龍頭的之江大學 之江大學 是美國基督敎南北長老會在中國開辦的學校 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 1845 國美北長老會 Church United States America 傳敎士麥嘉締 Divie Bethune McCartee Ningpo Boys Academy Boarding 當初規模很小 開辦的只是小學程度敎育 隨着傳敎事業的發展 1867 年遷往省會杭州 改名為育英義塾 逐步提高程度 到八十年代 已開出全 部中學課程 1897 年開辦大學 育英書 年遷入錢塘江畔二龍頭秦望山 因錢塘江經流其下 曲折成之字形 故改名 之江學堂 1914 年定中文名稱為 校名維持不變 1909 美南長老會 American Presbyterians South 加入董事會 1928 因為申請立案問題 一度停辦半年多 1952 經歷大清國 中華民國 中華人民共和 之江有 107 年之久 如果從辦大學的 年算起到學校結束 年的歷史了 可算是 一所歷史悠久的學校 之江文理學院立案經過 年中華民國敎育部公布 私立大學院校登記條例 規定敎會學校必須向政府申請立 服從政府的有關政策法令 敎會學校的校董會中 中國人應佔多數 外國人不得超過三分之 董事長和校長都必須由中國人擔任 宗敎科目不得列為必修課 在課堂內亦不得作宗敎宣傳 宗敎活動由學生自願參加 不能強迫等等 日浙江省的敎育行政負責人蔣夢麟博士 接見之江大學校長費佩德 等三人 口氣很是堅決的表示 所有學校必須在中國政府管轄之下 服從政府的規 之江大學校董會據此着手進行申請立案的工作 日校董會開會 根據敎育部的規定 費佩德辭去校長職務 推舉著名敎育家朱經農為校長 費佩德為副校長 並聘請李培恩協助學校 行政工作 日在校董會的會議上 美南長老會的代表提出 除非政府答應兩項條件 不同意註冊 應明確宣布之江大學的宗敎目的 應賦予設立人以宗敎敎育和崇拜活動的絶 對權力 校董會上意見不一 決定致電美國南北長老會託事部 請求准許以學生自願參加宗敎活 動為條件向中國政府立案 日託事部覆電 不同意向政府立案 校董會又回電託事部 案是必須的 請重新考慮 否則學校只能關閉 日美國回電 不予考慮 如果學校的基督 敎性質和目標能夠保存的話 是不會不同意立案的 日校董會決議 由於託事部不同意申 請立案 加之學校面臨嚴重的經濟問題 決定暫時停辦 之江大學停辦半年多後 校友會於 年春發起復校運動 向校董會要求復課 並積極籌 募經費 從經濟上給予支持 月校董會召開會議 決定於當年秋季復校 在朱經農校長未到校 視事前 聘請李培恩為副校長 月復校 同時招收女生 實行男女同校 校董會開會 以一票之差的多數通過向政府申請立案 月朱經農因擔任敎育部常務次長 辭去校長職務 校董會正式聘任李培恩為校長 同時通過兩個文件 設立人章程 原設立人與中國設立人間的協議 原設立人是 基督敎南北長老會差會 合組之託事部 將學校移交給新的設立人 中華基督敎會全國總會執行 委員會 當時之江大學只有文 理兩個學院 按照敎育部的規定 必需具備三個學院以上 才能稱為大學 所以校董會通過如下決議 在具有三所或三所以上學院達到建立大學的條件之前 之江文理學院 的校名向政府立案 這就是由 的由來 敎育部堅持 凡申請立案的學校不應有傳敎目的 但對敎會學校來說 保持宗敎宗旨卻又是最重 也是當時每一所要申請立案的敎會大學 都為如何恰當地陳述學校的辦學宗旨這個難題而 既要應付政府 又要得到西方差會的同意 達到兩全其美的目的 確是費煞了一番苦心 最後確定的宗旨是這樣的 遵照政府所規定之教育方針 用基督博愛犧牲服務等精神 造成道 學術化 及實用化之人才 以供給社會之需要 當時浙江省政府堅持校董會人選必須全部是中國人 這超出了敎育部的規定 立案又 受到阻礙 敎育部派員來校視察 提出學校應充實設備 於是學校迅速購置大批科學儀器 校友會也予大力支持 000 元建立了新圖書館 在各項條件具備之後 月教育 部核准立案 校名為 私立之江文理學院 英文校名維持不變 由之江文理學院改為之江大學的經過 日軍逼近浙江 杭州告急 之江師生一千多人不得不先行撤離到富陽 後改水路沿江而到屯溪 校董會最後在屯 溪決定提前遣散師生 日軍佔領華東 杭州淪陷 之江於 1938 年遷往上海公共租界 院系組織逐漸擴充 先後增設工學院與商學院 1940 日給敎育部的呈文提出 應需要 擬調整院系 充實課程內容及設備 改設大學 呈文請求核准設立文 商三學院 及十二個學系 並報計劃書 預算表 設備說明書 以及最近十一年來學生 生等項統計表 敎育部函令 以抗戰期間添置設備不易 俟遷回原址再擬具永久計劃 月又函令准予就原有文理學院名稱試辦文 1941 月敎育部函暫 用原名 繼續試辦三學院一年 太平洋戰爭爆發 上海公共租界淪陷 於是之江輾 轉流亡福建 貴州等地 改稱大學之議暫輟 1944 年冬季 之江又遠遷至重慶 在校友會的說 與東吳 滬江兩大學合作 成立三校聯合校政機構來管理學校各項事務 向全世界宣佈 抗日戰爭勝利後 之江復員杭州 月呈請敎育部派員來校視察並改稱大學 敎育部函覆 名為文理學院應嚴格限其範圍 不得增設他系 派員到校視察事 不予辦理 敎育部的批覆無異當頭一棒 設立文 商三院是敎育部批准了的 為何竟前後矛盾 令人困 月呈請敎育部 為求切合實際 之江文工商學院 敎育部以 俟華東聯合大學 即聖約翰大學 東吳大學 之江文理學院三校合併 正式核准成立後 行調整 之江又以華東大學的正式成立 因限於經濟 尚需時日 繼續請求改名之江 文工商學院 敎育部置之不理 1948 日之江文理學院經由浙江省敎育廰轉呈敎育部 着重說明自文理學院立案以 院系設置的各項措施 均經敎育部認可 勝利復員兩年來努力經營 增聘師資 充實設備 已從美國購置二十萬美元的圖書儀器設備 設置之新穎為國內大學不易多見 文工商三院的基礎 請求按照大學組織法第五條 凡具備三學院以上者得稱大學 之規定 申請正式改稱 江大學 以符名實 敎育部代電稱 查該院與私立聖約翰大學 東吳大學等聯合 歸併設置華東聯合大學之計劃 尚未報部 該院請改大一節 應從緩議 之江的領導人面臨 山窮水盡 的苦境 既不是學校本身不具備改稱大學的條件 不是學風問題 而敎育部卻一味 原因何在 令人大惑不解 自收到敎育部 出代電後 李培恩校長當即到訪浙江省敎育廰長李超英博士 徵詢意見 請他設法在敎育部方面 在同年 之江又申報了一份較長的呈文 申述華東聯合大學之舉因時局 美國設立人已停止募捐 無限期擱置 三校仍各自招生 並放棄立即完全合併之希望 本校自試辦文工商三院迄今已歷八年 設備充實 成績顯著 頗得國內外敎育界人士之 公認與贊助 此其一 自改辦文工商三學院以還 理學院早經取消 而今仍沿用文理學院名 名實不符 對於畢業生就業銓敘疊生困難 此其二 本校多年來認真敎學 樹立良好學 八年抗戰艱苦奮鬥 又逐年充實設備師資 已符合大學組織法第五條 凡具備三學院以上者 得稱為大學 請准即正名 改稱大學 本呈文成文前徵詢李超英的意見 正式成文後 又專送敎育廰請李超英過目 並請他於赴南京時面呈敎育部長朱家驊博士 代為疏通 英當時為之江大學的特約講座教授 敎育部派督學曹芻來校視察 帶回各項表冊 組織大綱 敎職員名冊 經費情況 開設課程一覽 學生名冊 商學院工學院設備情況 理化實驗室情況 圖書館情況等 峯回路轉 日敎育部發出指令 所請改 稱大學一節應予照准 同日發出鈐記一顆 私立之江大學鈐記 延續多年的改稱大學 終於走出困境 取得完滿結果 得以恢復 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後 1951 年之江大學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文教廳接管 教員離校回國 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 之江大學正式結束 它的文理學院及行政部 門與浙江大學的文學院 浙江師範專科學校合併為浙江師範學院 年改為杭州大學 大學的工學院土木系與機械系併入浙江大學 工學院航空工程系併入中央航空學院 工學院建築 系併入同濟大學 財經學院於 月改為浙江財經學院 半年後又全部併入上海財經學院 年原之江大學校董會在香港聯合其他 所基督教大學校董會 成立崇基學院 旨在繼承以 前國內十三間基督教大學的辦學使命 之江大學行政樓 慎思堂 Severance Hall 之江大學經濟學館 同懷堂 之江大學都克堂 Tooker Memorial Chapel
rev. -129-2024-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