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 -129-2024-10-26
杭州扶輪社 1931 創社社員 壽景偉博士 東西方思想巧妙結合 劉敬恒 中華扶輪史研究員 2016 年在中華民國浙江省省會杭州市 金融實業家壽景偉博士與 位社會領袖和跨界別精 在上海扶輪社 Shanghai Rotary Club 的指導下 組織了杭州扶輪社 Hangchow 壽景偉是杭州扶輪社的創社社員 職業分類是 外匯銀行業 當時他是中國銀行浙江 分行副行長 杭州扶輪社是中華扶輪的第五家扶輪社 也是中華扶輪史上 第一家華語扶輪社 國際扶輪秘書處已經確認並記錄在案 1934 月號和 月號的英文扶輪雜誌 The Rotarian 還有報導 壽景偉 Bernard Shaw 1891 1959 字毅成 曾名肇強 別號茶傭 心月居士 年出生於大清國浙江省諸暨縣連湖鄉墨城湖 先後就讀紹興中學堂 浙江高等學堂 財政學堂經濟本科 後學堂併入國立法政專門學校 1914 畢業後 應浙江法政專 門學校校長周伯雄禮聘執教 講授財政學及經濟學六年 之間任商科主任兩年 後到上海任職於 商務印書館業務科副科長 又與王雲五 蔣百器等人共同創辦公民書局 公民月刊 在此期間 他編著出版了 財政學 財政詮要 應用統計淺釋 此外還著述出 中美英法德日信託業務比較論 中國合作運動之父 經濟專家薛仙舟邀請 壽景偉到復旦大學講授信託業務一年 兼任吳淞中國公學財政學教授 壽景偉後又返回浙江法政 專門學校 任商科主任兼財政學教授 正值國家內憂外患 志士救亡圖存 五四運動高潮 壽景偉激於愛國熱情 發表了 關於日本所提二十一條侵略意圖的剖析 引發社會 上的強烈反響 1923 壽景偉考取浙江省公費留學 與三弟壽勉成同往美國 兄弟兩人合用這筆官費 勤工儉學 壽景偉進入 哥倫比亞大學 Columbia University 在塞利格曼教授 Professor Edwin Robert Anderson Seligman 指導下 專攻財政學 1926 年獲博士學位 博士論文題為 Democracy Finance China Development Fiscal Systems Ideals 中國的民主政治和財政 財政制度與思想發展研究 該論文列入哥倫比亞大學 經濟與 公法研究 叢書第 282 年出版 一書包括三部分內容 第一部分為 主要討論中國古代各流派的財政思想對中國人的財 政思維可能產生的影響 第二部分為 中國財政發展簡史 這一部分分 個歷史時期 財政階段 公元前 2698 216 帝國財政階段 1912 和共和 介紹了中國財政制度的歷史變遷 第三部分為 財政改革與中國 民主的未來 這一部分內容主要是根據現實的和漸進的民主理想 提出了中國財政改革的若干 縱觀整篇論文的要點是 反對不平等條約 主張關稅獨立自主 反對軍閥政府浪費無度 張健全國家預算及審計制度 反對軍閥戰爭和國際侵略 主張為和平建設而理財 壽景偉的博士論文出版時 其導師塞利格曼教授專門為該書撰寫前言 認為壽景偉的著作 幾個觀點有趣 一是它告訴我們 許多我們原來認為是西方思想家和政治家的思想 多或少的早就被東方前輩所發現 二是壽博士揭示了東西方思想的巧妙結合 在這一點 他與另一位中國人 孔門理財學 的作者陳煥章博士極為相似 塞利格曼對壽景偉稱 讚有加 雖然我在哥倫比亞大學有許多有能力的 財政學方面的中國年輕學生 但壽博 士或許是第一個中國學者 刻苦獻身於與本民族財政思想結合的財政學 他的博士論文無論對東 方還是對西方 都是非常有價值的 芝加哥大學著名漢學家宓亨利教授 Harley MacNair Far Eastern History Chicago 1930 政治經濟學報 Journal Political Economy 發表該書的書評 認為其 對於對中國財政發展有興趣的人來說 是一項寶 貴的研究 在英文著作甚至其他著作 包括漢語著作中 該書無疑是有關中國財政研究的最優秀 壽景偉回國後 擔任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校務主任 其後擔任中華民國工商部駐滬辦 事處副主任 後歷任工商部工商訪問局副局長 國際貿易局副局長 1929 受中華民國政府派遣為出席國際商會代表團團員 並代表教育界參加了日內瓦 Geneva 世界教育會議 同年浙江省建設廳長曾養甫知難而進 决定建造杭江鐵路與錢塘江大 壽景偉借任中國銀行浙江分行副行長 專管籌集築路資金 壽景偉親自陪同曾養甫赴上海遊 商議借款 為誠心所感動 浙江興業銀行董事長葉揆初專程來杭州 與曾養甫商討投資建橋 答應借給浙江省政府 100 隨後葉揆初又說服浙江實業銀行 四明銀行 中國銀行和交通銀 行組成銀團 聯合出資 經多方奔走 鐵路和大橋項目資金如期籌得 杭江鐵路工程局 杜鎮遠 也是杭州扶輪社創社社員 出任工程局局長兼總工程司 壽景偉調任中央銀行業務副局長 並前往日本考察 又目睹中國茶葉銷路危機深 建議創建中國茶葉公司 開闢茶葉外貿管道 與印度 錫蘭等產茶國競爭 1937 經濟部商業司司長兼中國茶葉公司總經理 1944 年辭去政府公職 出任定中貿易公司董事長 中國照相器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大中國茶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中華協進社主席兼理事 海市商會常務理事兼國際貿易委員會主任委員 上海市進出口業同業公會理事長 上海市輸出業 同業公會監事 中華民國商會聯合會祕書長等職 1949 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後 加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並將所營企業順利納入 公私合營 其後歸於國營 曾任中興海運公司董事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浙江省委員會委員 大中國茶葉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壽景偉 壽景偉墨寶 杭州西湖 壽景偉與馬一浮老師 與馬一浮老師 馬一浮 1883 1967 字一佛 號湛翁 國學家 書法家 篆刻家 與梁漱溟 熊十力齊 新儒學三聖人 一代儒宗 1899 年十六歲 應科舉鄉試名列第一 1901 年與謝無量 馬君武等人 翻譯世界 1903 留學美國 學習歐洲文學 遊學德國 研究西方哲學 1911 年回國 支持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 後又潛心國學 任國立浙江大學 1939 在四川建復性書院並親任院長 據說馬一浮收錄弟子要求很嚴 極重對方的學識 所以他收錄的弟子之 有不少是立身處世已有一定成就的人 有的已是博士或教授 壽景偉父親壽梅契是浙江省諸 暨縣江藻墨城塢著名塾師 生平最欽佩馬一浮 壽老先生病危時 致書遠在美國求學的兒子壽景 叫他以學業為重 不必回來奔喪 他日學成歸國 務必拜馬一浮為師 學習馬一浮的學問道 年壽景偉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博士 回國後在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擔任校務 純粹出於仰慕馬一浮的人品藝品 壽景偉遵循父訓 挽人求拜為師 馬一浮再三遜謝 景偉說父親去世未能奔喪 如今又不能實現老父遺命 何以對先人於地下 竟慟哭失聲 馬一浮生深感其誠 只得答允 一時傳為佳話 復性書院發起於 1938 其時馬一浮在浙大講學 儘管在浙大講學很自由 但前來聽講之 學子國學根基不深 而且將馬一浮所講六藝之學視為一種知識 日本帝國侵略嚴重 浮也難免有學絕道喪之憂 與友人弟子交談中 也流露出入山講學意向 馬一浮這一意向由其弟 子壽景偉 劉百閔等輾轉傳給中華民國教育部部長陳立夫 蔣中正侍從室第二處主任陳佈雷 傳到中國國民黨總裁蔣中正那裏 蔣中正原籍浙江奉化 最後以行政院院長孔祥熙名義向馬一浮 發出邀請 請馬一浮主持書院講學 馬一浮遂擬定 書院之名稱 旨趣及簡要辦法 並致函壽 此雖倉促之間信筆寫出 然大旨略具 如欲以浮為主講 則必照此辦法始可奉名 敬謝不敏 又致函陳立夫 願政府提倡此事 如舊時佛寺叢林之有護法 使得自比方 外而不繩以世法 馬一浮願出來主持書院 前提非常明確 即書院不在現行學制系統內 府應始終以賓禮相待 一切不加干涉 此乃書院立場 不容更改 馬一浮在壽景偉鼎力襄 把復性書院辦得有聲有色 全國聞名 壽景偉病逝於杭州 馬一浮老師深為痛惜 特書悼誄 以寄哀思 馬一浮撰 輓聯云 有知不及無知 法是空華 語言文字皆可廢 斯人而有斯疾 身為苦本 天道人生信 馬一浮題贈壽景偉 學如元凱方成癖 文似相如始類俳 獨立孔門無一事 只輸顏子得心齋 毅成仁弟 即壽毅成 馬一浮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