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 111-2024-09-15
中文版在第 蘇州的扶輪人楊永清博士 政治家 教育家 Soochow Rotarian Yang Yung Ching Statesman Educationist Herbert Lau 劉敬恒 Rotary China Historian July 2015 楊永清博士 HonDHL Bowdoin HonLLD Southern George Washington LLB Charter Member Secretary 1936 1941 Club 吳縣扶輪社 Classification Education Universities Wusih Wuxi County Kiangsu Jiangsu Province Empire 大清國江蘇省無錫 1891 University 東吳大學 1910 Peking Tsinghua Imperial College 清華學堂 1913 1914 United States Graduate School Wisconsin Political Science Public Later The International Law Diplomacy Master Arts Then Bachelor Laws 1918 Chinese Panama Pacific Exposition 1915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President Students Conference America 1917 Monthly Legation Wellington Koo 顧維鈞博士 1916 Committee Labor 1919 Attaché London Delegation Assembly League Nations 國際聯盟 1920 1921 1922 This American 20th Century Warren Harding Shanghai Due Rotarians Harris March Issue Returned Admiral Tsai Ting Kan 蔡廷幹海軍上將 北京扶輪社 1924 Yen 顏德慶博士 Nanking 南京扶輪 1934 District Governor 1938 Director Min Tyau 刁敏謙博士 Liang 梁如浩 Tientsin 天津扶輪社 After Ministry Foreign Affairs Treaty Department Press Bureau Commission May 30th Incident 1925 五卅慘案 青滬慘案 五卅大屠殺 Assistant Tariff Revision Consul General 1926 Salt Administration October 1927 1930 Doctor Degree Florida 1952 Emblem English UNTO FULL GROWN MAN Verse Chapter Ephesians New Testament Bible 1929 Administrative Council 養天地正氣 法古今完人 Nourish Emulate 1944 Humane Letters Brunswick Maine Visiting Professor Civilization Tallman Foundation 1943 York Allies 楊永清校長題寫的東吳大學校訓 Motto 楊永清博士的半身雕像豎立在現今蘇州大學校園內 楊永清在威斯康辛大學研究院攻讀碩士學位時填寫的資料 Student Record 1956 年創社書記 職業分類 大學教育 中國教育家 為東吳大學首任中國籍校長 縱觀楊永清的一生 在他短暫的 年生命之中 大半是奉獻了給 無論是任職初期的勵精圖治 戰亂之中的顛沛流離 還是戰後的艱難復校 他總是能 夠克盡厥職 鞠躬盡瘁 他造福東吳大學的程度 實非三言兩語所能表達 這世上唯有一 句話可以總結他的一生 就是他所說過的那句話 有三件一直不能忘懷的事 東吳和青年 楊永清祖籍浙江省鎮海縣 月生於大清國江蘇省無錫縣 父親楊維翰 在蘇州博習醫院學習西醫 並曾短期留院工作 不久就返回無錫行醫多年 後因篤信基督教而棄 醫佈道傳教 成為一名虔誠的傳教士 楊永清在子女中排行最大 有弟妹五人 妹楊錫珍長期從 事教育工作 年代任上海中西女校 McTyeire 並創辦錫珍女子中學 1902 歲的楊永清由無錫考入了美國基督教監理會 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 South 蘇州天賜莊創辦的 東吳大學堂 由中學而入預科繼升上大學本科 東吳大學堂是上年 開辦的 雖然名為大學堂 但在初始的幾年 就是個中學 1904 年東吳大學堂年度報 獲得中文預科證書的學生 其水平達到秀才等級 中國科舉制度的文學學士 而獲得 大學畢業文憑的學生 其水平達到舉人等級 中國科舉制度的文學碩士 由此得知 當時東 吳大學堂設立了預科和大學本科 楊永清於東吳大學堂畢業 獲得文學士學位 畢業後 在上海清心中學堂 Laurel Institute 擔任了兩年多的英文教師 1912 楊永清去北京考入清華學堂 進入高等科三年級學習 初到清華園時 正值清華基督 教青年會籌備成立 信奉基督教的楊永清參加了青年會的創建工作 楊永清從清華學堂高等科畢業 是清華的第一屆畢業生 當時因公派經費沒有落實 這屆畢業生未能及時於當年赴美國留學 楊永清遂回到母校東吳大學堂任教 而此時的東吳大學 已經更名為 由於成績突出 楊永清只在清華學堂讀了一年就獲得選派赴美國留學深造資格 楊永清等數十名清華留美學生在校長周詒春的護送下 在上海搭乘 中國號 楊永清 在清華讀書期間 倡導並發起成立 清華同學會 主要宗旨就是振作校風 聯絡感情 郵輪旅 大家重新修訂了 清華同學會章程 楊永清被選為同學會首任會長 日抵達美國西海岸三藩市 楊永清入讀美國威斯康辛大學 學習國際法和外交 畢業後獲得文學碩士學位 然後他再進入了同校的 法學院 年獲得法學士學位 在美國留學期間 年曾擔任美國加州三藩市舉行的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 的中國展館助理 也擔任了一年 中國學生月刊 的主編 年到華盛頓中華民國公使館 擔任公使顧維鈞博士的私人秘書 年出任美國中國學生 議會會長 在美國華盛頓舉行了第一次國際勞工大會 楊永清代表中華民國與會 第一屆大會在法國巴黎召開 楊永清任中華民國 代表團的秘書 到倫敦中華民國使館任隨員秘書 年冬季 楊永清在華盛頓會議中華民國代表團擔任秘書 顧維鈞博士是代表團的三 人全權代表之一 負責財政 負責提出關稅自主議案 整個代表團共 130 楊永清回到北京 在北洋政府財政部任職 顧維鈞博士出任北洋政府王 寵惠內閣外交總長 楊永清隨即到外交部任秘書和條約司辦事 秘書等職 顧維鈞曾五次出任不同內閣的外交總長 楊永清都深得信任 是顧維鈞從事外交 活動的得力助手 協助起草外交文書 照會等文件 還在外交部不同的委員會工作 就在外交部任職不久 適逢東吳大學第二任校長葛賚恩 John Cline 大學董事會 推選文乃史 Walter Buckner Nance 繼任東吳大學校長 楊永清為副校長 楊永清隨即向外交 部遞交辭呈 未獲批准 楊永清奉北洋政府外交部派遣 赴上海參與調查和處理 日在北京舉行的關稅修訂會議上 擔任會務處第一幫辦 楊永清接受任命為中華民國駐倫敦總領事 但後來被調回北京擔任鹽務署督 辦秘書兼總務科副科長 楊永清出任東吳大學校長 是為東吳大學校史上第一位中國籍校長 美國佛羅里達州南方大學 授予楊永清法學博士榮譽學位 楊永清應交通大學邀請 在總理紀念周上發表演講 題目是 現代青年應有之 1937 七七事變 打響了八年抗日戰爭 楊永清主持東吳大學的內遷 帶領師生先後流亡至湖州 重慶等地 奉校董會之命 楊永清赴美國向監理會述職 太平洋戰爭爆發 滯留美國 在這期間 他奔走美國各地 宣傳中國抗戰的艱苦形勢 東吳大學的窘境 積極爭取 國際的援助 先後應夏威夷大學 Hawaii 埃默里大學 Emory Duke 鮑登學院 等美國大學的邀請 任客座教授 主講中 國文化 楊永清的英文著作 Religious Heritage 學道愛人 在美國出版 美國緬因州鮑登學院 授予楊永清人文學博士榮譽學位 1945 1946 楊永清先後任職於聯合國在美國三藩市國際秘書處 英國倫敦國際秘書處 1947 楊永清回國 這時的東吳大學校舍遭到戰火嚴重破壞 楊永清不辭勞苦的往來蘇 寧之間 著力重建工作 1948 楊永清因身體多病 多次向校董會提出辭職未獲允准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政府調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 楊永清卸任東吳大學校長 永清調往上海 任上海教育局高等教育司顧問 到上海後患心臟病 休病假一個月後感到難以恢 復工作 遂申請退休 並獲批准 楊永清因高血壓和心臟病辭世 民國外交界的青年才俊 年楊永清在喬治華盛頓大學讀國際公法及外交學專業時 就開始了外交工作的實習 那一年 他擔任了中華民國駐華盛頓公使顧維鈞的私人秘書 紐約時報 顧維鈞公使在紐約格林伍德公墓 Green Wood Cemetery 的自由論壇演講 解釋中華 民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協約國的原因 楊永清作為顧維鈞公使的隨員 出席了活動 日在美國華盛頓舉行了第一次國際勞工大會 日國際聯盟第一屆大會在法國巴黎召開 楊永清任中華民國代表團的秘書 到倫敦中華民 國使館任隨員秘書 日至翌年 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太平洋裁軍會議 Naval 這次會議實際上是由美國和中國的扶輪 人政治家啟動的 世紀初的一次重要的國際和政治裁軍會議 會議召集人是美國總統沃 他是華盛頓特區扶輪社 的社員 另一方面 上海扶輪社的顧維鈞博士是中華民國代表團的三人全權代 表之一 由於扶輪人參與了這次非凡的政治會議 扶輪雜誌 邀請了客座評論員喬治 發表他的觀點 月號上登載 中華民國代表團在華盛頓會議上簽署了 解決山東懸案條約 九國公約 一些中國代 表對扶輪的國際和平友愛理想殫見洽聞 於是會議結束後回到中國 組建了新的扶輪社 蔡廷幹海上將軍 北京扶輪社創社社長 年北京扶輪社創社社 後任社長 南京扶輪社創社社長 地區總監 1939 1940 國際扶輪理 1942 北京扶輪社創社社員 天津扶輪社榮譽社 吳縣扶輪社創社書記 連續幾年在國際會議上的歷練 使楊永清積累了外交工作的經驗 楊永清回 國在北京外交部任秘書和條約司辦事 起草取消不平等條約的照會 深得當時外交總 長顧維鈞的信任 是顧的得力助手 他還在外交部不同的委員會任職 包括青滬慘案委員會到上 海調查 日五卅大屠殺事件 年在北京舉行的關稅修訂會議上擔任會務 處第一幫辦 年被任命為中華民國駐倫敦總領事 但十個月之後 被調回北京擔任鹽 務署督辦秘書兼總務科副科長 日新成立的 聯合國 取代了 中華民國是五大創始常任理事國之一 所有檔案和機構都移交給 由於楊永清在國際事務和外交方面的經驗 年滯留國外期間 以中華民國外交 人員身分先後在三藩市和倫敦的聯合國國際秘書處任職 聯合國全體大會第 一次會議在倫敦開幕 會議於 日決定聯合國總部在美國紐約永久安家 東吳大學的首位華人校長 東吳大學是楊永清的母校 這所美國基督教會大學在 年代迎來了新的挑戰 學界的非基督化和收回教育主權運動 推動教會學校向中國私立學校的轉變 東吳大學也就加快 中國化的進程 東吳大學新任校長文乃史 在北京會晤了在外 交部供職不久的楊永清 邀請他返回母校工作 並推薦他任副校長 楊永清是文乃史的得意門生 為母校服務 對他來說是義不容辭的 但楊永清向外交部的請辭未獲批准 回母校任職的事也就 擱置下來 在北伐的勝利和反帝運動的高漲形勢下 東吳大學的中國化變革已是刻不容緩 文乃史校長主動辭職 並要求選舉中國人任校長 在多次商討之後 日東吳大學董事會 召開會議 表決一致通過提名楊永清為新任校長兼文理學院院長的議案 消息公佈後 楊永清立 即辭去了北京政府的公務員職務 日抵達蘇州 到東吳大學履任 同一天 關心校友動 清華週刊 楊永清南下做校長 為題報導 一九一三年同學楊君永清回國以來 職外交部多年 月前因其母校蘇州東吳大學全體邀請擔任校長 又因楊君老父在蘇州原籍 楊君遂於月初攜眷出京南下 榮任校長去矣 東吳大學舉行校長就職典禮 歲的楊永清成為東吳大學的首任華人校長 體現了中國當年收回教育主權之第一步 在全國 所基督教會大學中 以金陵 東吳兩校最早推選本國人執掌校務 就任校長以後 楊永清勵精圖治 使東吳大學走上本土化 學術化的艱難歷程 楊永清決定 自本年度起 東吳正式文憑 概用中文 接著在原英文校訓 長大成人 的基礎上 又增添中文校訓 月校政部通過 議決接受楊校長 奉獻本校之中文校訓 英文校訓出自 新約聖經 以弗所書 第四章十三節 至於中文部分 則是借取孫中山先生 1923 年寫給蔣介石的對 該墨寶至今仍保存在臺北的中正紀念堂 楊永清執掌的東吳大學 取消在美國田納西州 Tennessee State USA 的註冊 月向當時南京國民政府註冊立案 成為中國的一所私立大學 年東吳大學共有文 三學院 十二個學系 年學生人數達 755 為全國基督教大學之冠 此後延聘著名教授 充實師資 增添設備 提高教學品質 興建校舍 擴充場館 建造了男女生宿舍 體育館 池等等 1935 年楊永清創作東吳大學的中文校歌 歌詞共四段 第一段是 天開圖畫 地秀山湖 佳勝蔚東吳 人傑地靈 雲興霞起 黌序創宏圖 中西文藝 並蓄兼輸 國運待昭蘇 古今完人 天地正氣 更勉以同符 填入校訓 更說明創校宗旨是 這些表明楊永清要用中國傳統文化 逐步改造這西方文化濃厚的教會大學 八年抗日戰爭開始 楊永清帶領東吳大學文理學院及附中師生內遷 分別在浙江湖州和南潯繼續上課 戰火威脅杭嘉湖一帶 東吳被迫解散 部分師生轉移到 皖南黟縣 部分往長沙 楊永清和部分師生則折回上海 東吳大學法學院已從虹口昆山路 遷至租界內慕爾堂 沐恩堂 Moore Memorial 楊永清等到上海後 電召在長沙和 黟縣兩地師生回上海 東吳大學的文 法三院及附中分別在慈淑大樓 2014 名為悅薈 Mosaic 和慕爾堂復課 日軍進佔租界 學校被迫停辦 楊永清奉校董會之命 赴美國向監理會述職 偏巧是年 太平洋戰爭爆 楊永清滯留美國 除了為教會工作之外 還在幾所大學講課 並主持中國新聞處的宣傳工作 又奔走美國各地 爭取援助 期間更以中華民國外交人員身分 在三藩市和倫敦的聯合國國際秘書處任職 日本帝國戰敗投降 月中旬 委員會接收在蘇州校舍 日開學上課 月楊永清回國 東吳大學師生在上 海歡迎離校多年的校長 楊永清在集會上說 永清身在外洋 心在祖國 永清有三件一直不能 忘懷的事 母校東吳和青年 楊永清不辭勞苦 的往來蘇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調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 原東吳大 學發展成為了現在的 蘇州大學 英文校名沿用 東吳大 1954 年在臺灣臺北市復校 為臺灣第一所私立大學 年代東吳大學大門面前的學生 193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