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 251- 2025-07-09
中文版在第 香港議政局首席華人非官守議員 香港扶輪社員 羅旭龢爵士 Hong Kong Rotarian Sir Robert Hormus Kotewall Senior Chinese Unofficial Member Executive Council Herbert Lau 劉敬恒 Rotary China Historian July 2015 The Honourable CMG HonLLD HKU February 1880 May 1949 Charter Club 香港扶輪社 1931 Classification Business Promotion Service Imperial Japan Pacific War 1941 Parsee Cheung Hormusjee Rustomjee Indian British Crown Colony 19th Diocesan Boys School 拔萃男書院 Queen College 皇仁書院 Forced Police Department Government Europeans Colonial Secretariat Magistracy Commercial Social Services 1916 This Shing Estates Telephone Nanyang Brothers Tobacco Provident Loan Mortgage Hongkong Yaumati Ferry Shui Wing Motor Bus Kowloon Society Protection Children John Ambulance Association Chamber Commerce Aberdeen Industrial League Nations Fellowship 1921 Bella Southorn Women International Tung Wah Hospital Advisory Board Leung Kuk Committee District Watch Housing Commission Public Dispensaries Political Career 1923 Legislative Although Eurasians Governor Reginald Edward Stubbs 香港總督 司徒拔爵士 March October 1935 Shouson Chow 周壽臣爵士 During 1929 November 1936 Andrew Caldecott 總督郝德傑爵士 December Battle Japanese Faced United States 1912 Hague Convention Office Britain South East Asian 1925 省港大罷工 粵港大罷工 Speech Cecil Clementi 金文泰爵士 Canton Bolshevik They Counter Propaganda Bureau Kung Sheung Yat Daily News 工商日報 Despite Labour 工業維持會 000 Ngai Pon Ping Educational Cultural English Court University 香港大學校董會 1926 Fung Shan Library 馮平山中文圖書館 馮平山 Over Secretary Norman Lockhart Smith 政司史美 600 20th Penguin 1962 Fully Confucianism Shih Serious 1945 Rehabilitation Representative Cooperative January 1942 Some Nationalist Particular Lieutenant General Sakai Takashi 酒井隆 Peninsula Hotel 半島酒店 Isogai Rensuke 磯谷廉介 Christmas Day 1943 However 1944 Shortly August Allied Roland Arthur Charles North Affairs 華民政務司那 Acting Alexander Fraser Defense 防衛司傅 Chaloner Grenville Alabaster Attorney 律政司魏伯達爵士 Still Rear Admiral Harcourt 軍少將夏慤 1946 Mark Young 楊慕琦 Final Years Nevertheless Grace Hung 1901 1907 Edith Lowcock Businessman Henry Honours Conferred Degree Doctor Laws 1927 Decorated Companion Most Distinguished Order Saint Michael George King Kingdom Dominions Emperor India 1938 Invested Knight Bachelor Commonwealth Road 旭龢道 1910s Collection 200 羅旭龢 Bobbie 羅怡基 Strike Occupation Others Format Dates 1895 1996 Libraries 300 Location Central Reference Type Material Introduction His 1957 City Hall 2001 Congregation KOTEWALL Vice Chancellor William Hornell 康寧爵士 CIE Oxon 1896 Britishers Chief Clerk First Justice Peace State Colonies Football Patron Roving Troop Boy Scouts Excellency Latin Anthem Forestry Prince Wales Now And Johnson Thrale Simple Though With 在香港中央圖書館的羅旭龢像 Collections 香港議政局首席華人非官守議 是香港扶輪社 年的創社社員 職業分類 商業推廣服務 年日本帝國佔領香港期間 扶輪社 因太平洋戰爭爆發而解散 羅旭龢爵士是帕西 華裔混血兒 香港立法局首席華人非官守議員 華人太平紳士 對香港教育及文化事業貢獻不少 當年與何東爵士 羅文錦爵士 曹善允等是為上流社會成員 在香港社會地位超然 生平略傳 早年歲月 羅旭龢生於香港 是香港歐亞混血兒 祖上從商 但家世並不顯赫 羅旭龢年少時肄業於 及拔萃男書院 兩所西式書院 又延請老師 宿儒講授國學 西學中學兼修 事實上羅旭龢年方十六已經嶄露頭角 獲警隊聘為四等文員 羅旭龢入職之初 警署同僚以其年幼 相率以孩童待之 及後見羅旭龢辦事頭頭是道 能力不 讓成人 於是莫不肅然起敬 在警隊工作多年之後 羅旭龢的才華為上級賞識 破格升任裁判署首席文案 羅旭龢以中 學學歷處理地方法院文書 居然遊刃有餘 工作水平堪比法學專才 未幾羅旭龢獲政府委任為 官守太平紳士 以期委以更大重任 果然不出兩年 羅旭龢再次獲破格擢升為輔政司署首席文 羅旭龢所草擬政府預算 條理分明 細緻精密 深得英國殖民地大臣讚許 羅旭龢在香港 政府中扶搖直上 但他毅然於輔政司署任內急流勇退 轉往商界發展 商界發展 羅旭龢離開政府之後 年創辦旭和洋行 開拓紡織品 留聲機出入口貿易 發展蓬勃 香港和聲唱片公司率先聘他為總經理 華人置業 香港電話 香港雪廠等也委任他為董事 至於聘請羅旭龢當顧問的公司則有南洋兄弟煙草公司 油蔴地小 中華汽車 九龍汽車 參政議政 羅旭龢的政治生涯相當漫長 年被任命為定例局 立法局前稱 署理非官守議員 從這時候到 1940 羅旭龢一直以政府的華人代表的身份 作為中英及官民之間的橋梁 管殖民地官員經常堅稱 歐亞混血兒和其他混血兒不受 華人重視 因此不適合在兩個 殖民地議會任職 但羅旭龢似乎受到香港不同社群的廣泛尊重 羅旭龢於 日獲香港總督司徒拔爵士 任命為 定例局非官守議員 連任三屆 在議政局 行政局前稱 羅旭龢的扶輪社友周壽臣爵士擔任首席華人非官守議員 月期間 七次休假 羅旭龢獲總督委任 暫時代理周壽 臣在議政局的席位 周壽臣最終於 日從議政局退休 羅旭龢獲總督郝德傑爵士 接任首席華人非官守議員一職 任期自 日起至 香港保衞戰爆發 隨後香港被日軍佔領三年零八個月 鴉片銷售是政府收入的重要來源 美國批評英國未依據 海牙公 的規定廢除殖民地鴉片專營 於是殖民地部要求在東南亞所有殖民地的總督 成立調查委 羅旭龢加入委員會 調查香港鴉片壟斷問題 委員會得出結論 廢除鴉片專營並不可行 羅旭龢在 年的省港大罷工 中表現尤為出色 他和周壽臣爵士協助 政府阻止了罷工對香港經濟的重創 羅旭龢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演說家 他提出了一項計劃 求英國政府提供 萬英鎊的貿易貸款 以渡過難關 羅旭龢這篇演詞獲得在場的官紳一致讚 稱羅旭龢之舌為 由於這筆貸款幫助香港避免了經濟破產 羅旭龢呼籲貸款的演 講被香港媒體稱為 萬英鎊之演說 羅旭龢受邀陪同總督金文泰爵士 與廣州官員 大多是羅的朋友 進行談判 這次訪問非常成功 回到香港 羅旭龢和周壽臣領導了一場密集的宣傳運動 反對他們所認為的 布爾什維克 他們成立了反宣傳局 張貼海報和散發傳單 鼓勵民眾抵制罷工者 並利用 工商日 反宣傳 該報紙在香港和海外華人中發行 儘管殖民地部對此有所擔憂 他們還是說服香 港政府成立了 這是一個秘密組織 旨在保護勞 工免受恐嚇 並對恐嚇者發動反擊 兩人又說服東華醫院為軍閥魏邦平籌集五萬港幣 以發動 推翻廣州政權的政變 羅旭龢協助政府維持治安 又到廣州斡旋 最終使粵港恢復交通 1930 受經濟大蕭條影響 民生日苦 羅旭龢於是向政府提出減收差餉的請求 最終政府同意取消以 前全幢樓宇繳納差餉的規定 改為每層樓獨立徵收 小業主能夠得以紓解困難 在文化和教育上的貢獻 儘管羅旭龢未曾獲得大學文憑學歷 對取得如此成就深感自豪 但他對學術研究卻矢志不 在家中藏有大量中英文書籍 他擔任香港大學校董會成員 年獲該校授予名譽 法學博士學位 羅旭龢也說服其好友兼商業夥伴馮平山捐款 協助在香港大學建立了 中文圖書館 以促進中國學術文化 支援香港大學的研究及學習需求為目的 收藏以中 日文書籍為主 亦有少量韓文書籍 年羅旭龢撰寫英語話劇 Uncle Kim 1933 促成粵劇男女同台演出 1934 月籌辦首屆全港校際運動會 多年來 羅旭龢與香港輔政司史美 合作翻譯中國詩歌 挑選了 他們最喜歡的公元前 世紀初的詩歌 這些選集於 年由企鵝出版社 Publishing Group 羅旭龢精通雙語文化 深信中國古典文學在維護社會和諧上 具有重要價值 年的省港大罷工運動中 他建議在學校中更強調儒家思想 以此作為對抗席捲中國的紅色革命民族主義的良藥 大罷工後不久 著名學者胡適訪問香港 他對羅旭龢等當地社團領袖熱心協助殖民政府改善國學教學的舉動 印象深刻 但對他們保守 的國學研究態度 感到失望 通敵賣國 重大嫌疑 太平洋戰爭爆發 香港在保衛戰中淪陷 年日本帝國成立 香港佔領地政府 為落實對香港的全面管治 佔領地總督磯谷廉介成立 兩華會 當中的 民代表會 由羅旭龢出任主席 為日本佔領地政府提供華人政務的意見 協助日軍管治香港 月香港重光 翌年楊慕琦爵士 Aitchison 返回香港並於 月續任香 港總督 羅旭龢便提交長 頁的報告 解釋其在日佔時期擔當華人代表的前因後果 但其論 述不獲英國政府接納 在戰時曾經與日軍合作的華人 雖然於戰後普遍獲得香港政府的寬大處 羅旭龢亦未有被追究其叛國 叛逆英國 但被政府列入黑名單 終身永不錄用 得再出任公職 他同時也被中華民國廣東省政府列入追緝的漢奸之一 所以自此甚少出席公開 日羅旭龢病逝 更詳細的歷史事實和評論 可閱讀第 香港大學授予名譽法學博士學位 英國國王佐治五世授予聖米迦勒及聖喬治最傑出同袍勳章 英國國王佐治六世授予下級勳位爵士 1910 年代由羅旭龢興建 是香港港島西半山的一條街道 400 是上下山的雙行車路之一 羅旭龢爵士特藏 香港大學 該特藏涵蓋超過 件藏品 包括信件 演講稿 新聞剪報 照片及文物 記錄了羅旭龢爵士及其女兒羅怡基博士的生平和工作 藏品涵蓋 年省港大罷工 治時期 公共服務 以及香港大學相關活動等主題 藏品還包括羅旭龢私人生活的資料 包括自傳 日記和私人圖書館藏品 個盒子 檔案年期 香港公共圖書館 羅旭龢爵士特藏現庋藏 多冊中 英文書籍 其中大部分已成絕版珍本 1903 萬有文庫 1900 存藏地點 香港中央圖書館九樓中央參考圖書館 藏書屬性 參考資料 可供市民在館內參閱 羅旭龢爵士在二十世紀初期是香港社會之傑出人士 他以熱心推動教育事業及社會公益而 譽滿香江 羅爵士喜愛閱讀 並搜羅不少有價值的中西典籍 其特藏於 1975 年贈予香港政府 年移至大會堂公共圖書館供市民參閱 羅氏家族更設立一個特別基金用作維持及添 購羅旭龢藏書 特藏再移遷至香港中央圖書館繼續供讀者在館內參閱 李培德主講 戰時香港華人菁英與對日合作 以羅旭龢個案為例 李宗洋 國史館修纂處研究助理 國史研究通訊第六期 2013 003 邀請到對商業史卓有研究的李培德教授蒞館演講 主題為 香港華人菁英與對日合作 探討香港華人菁英在二戰期間在中 三國政府間夾縫求生的歷程 李培德教授是日本東京大學博士 師事濱下武志教授 曾在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進行為 期兩年的 中國商業史論壇 與該校的黃紹倫教授共同以中國近代的家族企業為中心 探討臺灣鹿港辜家 香港何東家族 上海榮氏等 個家族企業的發展過程 本次演講主題是 李培德教授研究羅旭龢的初步嘗試 透過在英國國家檔案館所發現的 自辯書 從中探 究羅旭龢在二戰期間的立場轉換與戰後如何擺脫 罪嫌的過程 演講內容摘要 李教授對羅旭龢的研究 始於在英國國家檔案館查閱殖民部檔案時 意外發現羅旭龢在戰 後寫給英國政府的自辯書 之後在參與日本學習院女子大學的研討會中 對羅旭龢有了更進一 步的探討 曾主持羅旭龢後人捐贈檔案給香港大學的事務 並與濱下武志教授共同編纂 日港關係史料 在相關史料上已有所掌握 於是開始著手研究二戰期間的羅旭龢 此次演講便 是其對羅旭龢研究的初步成果 香港作為英國殖民地 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存有鮮明的社會分層 華人菁英則是這兩個 階層中間的 夾心層 他們一方面是華人社會的領袖 同時也充當港 英政府 以華治華 的代表 面對這一特殊的處境 香港的華人菁英往往採取 分離的效忠 一方面應付香港的 英國殖民政府 另一方面也應付深刻影響香港的廣東地方政權 南京國民政府 到了二戰期間 更要應付日本政府 造成他們總是在二至三個政府之間游走 以維護自身的利益與生存 在英國殖民香港期間出生的歐亞混血兒 對於香港的政治 宗教等方 都曾發揮重要的影響力 主要原因在於這些混血兒具有雙重的文化認同 使他們能游走於 華洋社會之間 根據余志穩就香港的混血族群進行的分析來看 香港的混血兒大體可以分為三 華裔及英裔 尤以葡裔的歐亞混血兒人數最多 這些歐亞混血兒在文化認同上 可分為四類 取華人名字 以中華文化為本位 以歐洲文化為本位 取歐人名字 又以取華人名字 以中華文化為 本位的混血兒最為重要 他們之中的菁英在世紀之交異軍突起 透過獨特的文化背景與個人努 爬升到社會頂層 為了維護本身獨特的地位 他們往往會彼此通婚 例如何東家族 便是一個知名的混血兒家族 雖然作為混血兒 但他們大多以華人自居 例如何東家族便以母 系的寶安人自居 而非父系的荷蘭人 也由於他們具有社會地位與可觀的財富 因此在香港的 公共事務上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羅旭龢出身於一個普通的家庭 是巴斯人 Parsi 來自印度的商人 羅旭龢並沒有接受過大學教育 歲便進入公務體系服務 歷仕於警署 判司署 布政司署 因工作表現出色 獲委任為定例局非官守議員 年省港大罷工是他起 家的關鍵 當時他代表港英政府前往廣州 與廣州國民政府進行談判 順利解決罷工問題 此深受香港政府的器重 便擔任行政局的非官守議員 在此之前 曾先後成為行 立法兩局議員者 只有周壽臣一人 由此可見 羅旭龢的事業當時正如日中天 正因為羅旭龢妥善處理了省港大罷工 使香港的英國人認定他是不可多得的華人領袖 港英當局視為是處理華人事務的專家 他到港督官邸接受爵士勳銜 這是戰前香港 華人中的第三位 其他兩位是何東和周壽臣 顯示他深受港英當局的器重 香港華人菁英中 混血兒能爬升到社會高層 並非是因為他們的種族與英國較為接近 是他們相對於其他華人來說 在文化上更接近英國 這使他們更易於接受西方式的教育 拿羅旭龢與羅文錦 周壽臣兩位華人菁英相比 便能從中發現 族群因素並非關鍵因素 身來說 羅文錦同為混血兒 以教育背景來說 他們三人都受過西方教育 但羅旭龢 是三人中唯一不曾赴海外留學的 以這三人在香港政界的發展來看 羅旭龢可說是僅次於周壽 而羅文錦又緊追於羅旭龢之後 他們在香港與中國內地同樣都具有可觀的人脈 都具有雄 厚的財力 因此成為英人施行 的樣板人物 香港本身並無天然資源 日本占領香港的目的顯然不在於此 香港具有作為支援中國內地 作戰的轉運站之功用 為了使香港不再對中國內地發揮作用 日軍便將矛頭指向香港 占領香 日本並無意在香港投注太多心力 希望以最少的資源管理香港 於是採取 以華制華 的策略 羅致香港各界華人菁英 組織總稱為 的華民代表會與華民各界協議 香港的華人菁英中 除周埈年一人外 其餘全被日本網羅到兩華會中 在英國國家檔案館典藏的殖民地部檔案中 CO968 120 的檔案是戰後英國政府處理 羅旭龢通敵問題的檔案 其中包括了一份長達 由羅旭龢本人於 親自撰寫的自辯書 戰後英國政府對於戰爭期間與日本合作的華人菁英不曾以 罪名予 以起訴 但這份自辯書提供了瞭解羅旭龢於戰時與日本人合作的動機與過程 從這份自辯書與 檔案中相關人士的供詞 可以知道羅旭龢留港主要是受到時任華民政務司的 防衛監督 與律政司 的請託 希望他 為了廣大華人社會的好處 應答應日本人的要求 與日本人合作會對社會有好處 這一證詞也受到 的肯定 加上在他周遭朋友的勸說下 羅才留港與日本人合作 二戰期間 日本人對於立場向 來親英的華人領袖並不信任 甚至加以監視或刻意留難 羅旭龢曾因此謀劃離港 但為友人所 這些行動 也成為他日後得以擺脫 罪嫌的原因之一 月英軍重返香港 為了迅速恢復對香港的統治與秩序 採取了與日本統治香港 期間同樣的手法 意圖以華人力量來維持局面 因此在面對香港華人菁英的通敵問題上 了變通的手法 凡是不涉及軍事方面的嫌疑者 都不加以搜捕或審判 不過港府為了保全自身 還是要求羅旭龢等人 退出公眾生活 低調地離開政界 安渡餘生 香港華人菁英除了來自英國政府的通敵追究外 也面臨國民政府的漢奸指控 政府成立 肅奸委員會 負責處理戰爭期間的漢奸審判 廣州行營向香港政府提出的 名單中 羅旭龢與周壽臣 羅文錦等華人菁英都名列其中 然而香港政府出於自身立場 這些名單上的人物大多採取拖延態度 最後因國共戰爭爆發 中華民國政府再也無心力於此議 題上而不了了之 臺灣一般譯作帕西人 巴斯人是伊朗裔的印度人 他們大約在 世紀間自伊朗移 居印度 仍保有其傳統的瑣羅亞斯德教 因此在國籍 語言與歷史上是印度人 但在宗教 血緣與文化上又與一般的印度人不相同 香港淪陷時期史料解密 鄭明仁 香港歷史檔案館數以萬計藏品之中 羅旭龢爵士檔案 堪稱研究香港史的上佳材料 旭龢乃上世紀港英年代和日佔時期的傳奇人物 在政壇上 他經歷了由天堂跌落地獄的不歸路 在個人名聲上 他從港英政府最信賴的盟友 變成英國政府眼中的 殖民地叛徒 因為他在 香港淪陷期間充當了首席華人代表 積極和日本軍政府合作 成為頭號附敵者 英國政府於香 港重光後把他打入地獄 一度要以 罪名起訴他 羅最終可能被問吊 羅旭龢在危急關 頭亮出 免死金牌 證明他是獲港英高層授意跟日本人合作 英國政府最後決定不起訴他 但要他絕迹官場 永不錄用 本文是筆者根據英國政府開立的羅旭龢爵士檔案 重構英政府如 何清算羅旭龢 而羅旭龢如何替自己辯護的經過 雖然是歐亞混血兒 但以華人自居 在官府任職時因表現出色而獲英國殖民地部賞識 官至布政司署首席文案 羅旭龢離開官場後 擔任多間公司董事 他因居中斡旋協助港英政府解決 成為港英政府寵兒 以後很多涉及華人的重大事務 他都參與決策 很快便躍居首席華人代表 日軍侵港前 一度與國民政府駐港代表商討聯手保衛香港的可能性 香港淪陷後 以羅旭龢為首的百多位華 人領袖很快便被日軍控制起來 指使他們組成華民代表會協助日本軍政府 羅旭龢便經常以首席代表身分出席官方場合帶領會眾高呼 天皇萬歲 且帶頭聯署通電催促 重慶蔣介石政府盡快和日本議和 實際是叫蔣介石投降 羅旭龢在日佔期間的所作所為 的報章都有詳細記載 風頭一時無兩 這亦埋伏了戰後英人對他的殺機 戰後英國重新 接管香港 不少曾經 的華人領袖紛紛返回港英政府身邊 當時正值用人之際 政府也 就寬待他們 沒有作出大範圍的秋後算帳 英國政府指身為首席華人的羅旭龢 敵賣國 重大嫌疑而要接受調查 遠東區殖民地叛徒 英國殖民地部於香港重光之始 便特別為羅旭龢開設了一個專檔 Renegades Far Individual Cases 東區殖民地叛徒 這個機密檔案長達 163 內容包括殖民地部 與港英政府交換對戰後處置羅旭龢的進展 羅旭龢提交的自辯書等等 這個檔案給人的印象是 戰後殖民地部亟欲以 罪名將羅旭龢繩之於法 數次催促港英政府答覆如何處置羅旭龢 殖民地部於 日向港英政府拍發電報 殖民地部希望知道是否已對羅旭 龢爵士採取了任何行動 及有何建議 而在此之前的 欽差大臣 高向殖民地部助理次官 Gerald Gent 提交的報告中 指出羅旭龢在淪陷期間的所作所為 激怒了很多人 建議殖民地部根據英國法律處理 在更早之前的 麥道高已 表示暫時沒有證據可以對付羅旭龢 只能讓他慢慢消失 而麥已告知羅 必須解除所有公職 等候進一步調查 麥道高 MacDougall 在戰後出任華民政務司 並曾署任輔政司 他在處理羅旭龢 事件上扮演舉足輕重角色 日本投降後 英國夏愨少將搶先回港接管政權 年英國殖民地部已成立 香港計劃小組 Planning Unit 為收復香港後 重建民政鋪路 麥道高被委任為小組主任 負責安排和統籌光復香港後的補給和政務事宜 麥道高向 提交了一份 香港整體狀况報告 Report 就香港各方面情况作出報告和評估 麥道高在報告中特別撰述 內奸與附敵者 Quislings Collaborators 他在附件中開宗明義說 表面證據顯示 幾乎所有社 會領袖都和日本人有這樣那樣的同謀合作 只有一個人雙手是完完全全乾淨的 他就是周峻年 因為他在香港淪陷後 很快便逃離香港前往澳門 麥道高在報告書中特別點名羅旭龢 在淪陷時期的行為 事後招來很多非議和指控 律政司與 殖民地部把羅旭龢列為第一號打擊對象 因為他是整個淪陷期間和日本人最積極合作的一 羅旭龢自知大禍臨頭 早於重光後一個月的 日向港英政府呈交了長達 頁的自白 細述早於 1920 年代已協助政府化解省港大罷工困局 證明自己忠於英國 有功於英國 最重要的是 他在自白書公開了他為何被迫和日本人合作的秘密 原來他和周壽臣 羅文錦 羅文惠等華人領袖 在香港淪陷後很快便被日軍軟禁起來 羅旭龢憶述 他們在華人行李忠甫的辦公室討論日方提出的合作建議時 有人走進來說 淪陷前港英華民政務司 想見羅旭龢 羅旭龢走出房間 魏伯達 港英律政司 港英防務主任 在一起 大家進入一個擠滿人的房間 旭龢憶述 低聲向他和周壽臣說 為着香港市民的利益 我們必須照着日本當局的要 求去做 並表示日方會邀請羅旭龢等人合作 這對社會有好處 羅旭龢向 一份草擬稿 這份草稿的內容是根據日本人較早前提出的建議所寫成的 內容大致是 年我們親眼目睹同胞經歷戰爭的慘况 我們很痛心 我們渴求和平到來 任何能促進 日本與中國的和平友好的事 我們都誠意盡力協助 我們願意盡力協助香港日本政府去 維持治安 保護市民的生命和財產 讀出這份草稿 同意內容 大家應該簽名作實 插嘴道 為了香港社會的利益 日本人 叫你們做什麼就 做什麼 間中還可以跟日本人玩一玩詭計 並揚言 不用怕 我們幾個月就會回來 與日本合作 羅旭龢等人的合作方案很快便被日本軍政府接納 沒有任何修改 合作方案在 羅旭龢等 位華人領袖下簽署生效 簽署儀式後 日本人表示從今以後大家合作做事 大家是 朋友了 翌日羅旭龢與周壽臣再次談起和那魯麟等三位港英高官會面經過 周都相信這三 位最高級官員是代表英國政府說話的 這批社會領袖便按着這些指示去跟日本人合作了 但英國人並未能像想像般 幾個月就會回來 羅旭龢坦言沒想到這樣一合作竟然持續了近 羅旭龢在自白書裏用了不少篇幅訴說他 寄人籬下 不時受到日本人奚落的苦况 竭力為華人請命 他用了這段話作為自白書的結語 我講完我的故 我不是要為自己過去所做的辯護 而是希望事實與公正得到彰顯 死後再成為新聞人物 有份授意羅旭龢跟日本人合作的那魯麟於戰後離開集中營 復任華民政務司 月離任 在返英前夕分別會見了中西傳媒 發表聲明正式替羅旭龢及周壽臣平反 當時是這樣報道那魯麟的聲明 那魯麟 遭日本人扣押時 曾希望日當局 許以自由 俾可稍竭綿薄 負責折衝 冀為華人稍減其痛苦 無如事與願違 最後亦須被押於 集中營 不得已於未押之先 與前防務主任傅瑞先生 前律政司魏伯達爵士 一同往晤羅旭龢 和周壽臣兩爵士及其當日諸同事 代余肩其責任 羅周諸君子 因此而忍辱出任艱鉅 受盡日 人無數壓迫與凌辱 不知者非徒不表同情 反因是而發生誤會 諸多譭謗 加以不堪入耳之 令余對於羅周兩爵士 暨其當日諸同事中心抱歉之深 實非褚墨所能形容 誠以此中誤會 是不應有也 今此中真相已水落石出 此種誤會當能煥然冰釋 茲當臨別贈言 謹籲請全港民 眾努力合作 以克復當前困難 共謀本港之復興 與中英之親善 進而保持世界之和平 則余深切之期望 那魯麟一錘定音 英國政府認為不應對羅旭龢再窮追猛打 決定不起訴他 條件是要他從此絕迹江湖 羅旭龢案就此了結 根據檔案披露 英國政府其實早已知道羅旭龢 等人是獲港英高官授意和日本人合作 為何於重光不久仍要追殺羅旭龢 筆者認為這是英國政 棄車保帥 旨在迫使這位頭號附敵分子下馬 好讓其他附敵代表過關 對從日佔時 期走過來的平民百姓也好交代 月開始 日佔時期排名第二位的華人代表周壽臣 便取代羅旭龢成為首席華人 羅旭龢從此退隱山林 日心臟病發死亡 再度成為新聞人物 日出殯當天 致祭的中外名流官紳及親友達二千餘人 港督葛量 洪特派代表送殯 對羅旭龢作最後敬意 也算是對其生前為殖民地服務的肯定 年英國政府為了清算羅旭龢 特別為他開立 此照片為該檔案封面 香港歷史檔案館所存的羅旭龢檔案 乃英國檔案局原件副本 英方一直列為機密文件 年始解密 筆者獲嶺南大學劉智鵬博士的提示 得睹檔案的全文 特此鳴謝 作者簡介 資深傳媒人 1977 年畢業於香港浸會學院傳理系 先後任職電台及報館記者 總編輯 副社長 退休後研究歷史 並攻讀北京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課程 年獲頒授 碩士學位 禮堂上的羅旭龢爵士 鎅下人 聖保羅男女中學 中學時 幾乎每日都會到禮堂 會上全體唱聖詩 諗主禱文和學會通 其餘節目不定 有時老師校長訓話 有時其中一班會準備 表演給全校 有時會有嘉賓演講 早會有時長 有時短 有時精彩 有時悶到想瞓 但無論早會的節 目如何千變萬化 禮堂講台的格局始終不變 講台的兩側 端正和低調地標示着禮堂的全名 羅旭龢爵士堂 讀書時期 間中會聽過 Miss 羅怡基博士 不過內容多 是老師自己想當年 甚少和 只是強調年份久遠 意思等同上一輩講的 咸豐年 香港甚少人姓 校長和 是家族關係吧 後來知道 校長是 的女兒 幾乎一生 都獻給聖保羅男女中學 但何以學校禮堂是 禮堂不是古蹟紅磚 屋部分 似乎在羅旭龢死後多年才落成 所以一直懷疑羅旭龢和聖保羅男女的關係 不止是前 校長父親這樣簡單 中學時代的疑團早已抛諸腦後 直至今年母校大鑼大鼓大陣仗慶祝百週年 才再度浮現 羅旭龢出身歐亞混血家族 Eurasian 出身不算顯赫 但足以供書教學至中學畢業 育改變命運 中學畢業後由政府基層文員一直做到布政司署首席文案 更被任命為官守太平紳 後來從商 然後被委任進立法局 和周壽臣並列華人立法局議員 周壽臣是清廷洋務運動 時留美幼童之一 當時年事已高 相反羅旭龢正值壯年 未過五十 前途無可限量 任內最成 功的事跡 莫過於對省港大罷工的處理 廣州國民政府在香港和廣州英租界策動大 香港經濟幾乎全面停頓 廣州政府支持的罷工勢力 不乏三教九流之人 香港不少工人 被威迫參與罷工 羅周兩人以毒攻毒 為政府請同樣三教九流的人去保護他們免受罷工勢力威 兩人又策動文宣反制支持罷工的輿論 爭取美加澳紐華人的支持港府 最後代表香港政府 和廣州政府談判 罷工結束 香港經濟秩序得以恢復 省港大罷工令羅旭龢聲名大噪 後來更 晉身殖民地最高機關行政會議 省港大罷工前幾年 聖保羅男女中學的前身聖保羅女書院 Paul Girls 女生就讀 堅道校舍不敷應用 時任校長胡素貞博士看中麥當奴道現址這塊地 屢次寫信去輔政司 後來的布政司 大致等同現在的政務司 請商界友好幫忙也不得要 後來胡博士在羅旭龢主辦的晚會上 和副輔政司談起新校舍一事 他甚感興趣 逐安排胡 博士見時任署理輔政司符烈槎 Fletcher 符烈槎答應撥出這塊地和港幣五萬元 條件是學校 而新校舍委員會的主席 正是羅旭龢 學校得到當時富商利希慎 馮平山等富商 相信亦和羅旭龢的商界人脈和政治地位有關 1924 港督司徒拔伉儷主持動工儀式 司徒拔任內香港廣東局勢動盪 適逢海員大罷工和省港大罷工 有得震無得瞓 難怪他事後憶 述聖保羅女書院新校舍動工儀式是其任內最開心片段之一 好景不常 興建新校舍期間撞正省 港大罷工 導致工程停頓 連向銀行融資都有困難 最後港府接受學校以校舍作抵押 年才完成 但學校已負債 萬港元 是當時的天文數字 羅旭龢家族似乎同胡博士和聖保羅女書院關係密切 除了羅旭龢辦晚會令胡博士結識到輔 政司促成新校舍之外 胡博士的回憶錄在其他地方亦有提及羅旭龢 胡博士曾考慮婉拒英皇喬 治五世的授勳 但被羅旭龢說服改變主意 結果成為首位獲授勳的華人女性 為了償還新校舍 的負債 胡博士要赴美籌款 長達一年 赴美期間 校務由羅旭龢妹妹 Esther 當時報紙亦有報道羅旭龢本人出席學校大大小小的活動 例如華北振災 抗日義賣等 年太平洋戰爭爆發 日佔香港 羅旭龢和其他華人領袖一樣 被迫和日本當局合作 今日的歷史研究都認為羅旭龢等華人和日本合作 是為世所迫 何況華民組織皆無實權 不過由於羅旭龢的附日漢奸形象太過深入民心 重光後港府下令他絕迹官場 政治影響 力告一段落 幾年後鬱鬱而終 比年長得多的同僚周壽臣先走一步 其大力支持的聖保羅女書 院捱過日佔時期後 卻發展成香港首間男女中學 戰後七十年來 校友者眾 遍佈各行各業 全球各地 母校百年歷史 除了金壁輝煌的校友名單外 亦少不了羅旭龢家族這一頁 稍為回 顧一下羅旭龢家族對母校的貢獻 大概都會同意 學校禮堂名為 實至名歸
Sir-Robert-Hormus-Kotewall-羅旭龢爵士.pdf
Related Posts:
Hong Kong Rotarian Chiefs of St. John Ambulance Organization Dr. The Honourable Ts’o Seen-Wan, CBE, LLD, JP The… Dr. The Honourable Sir Shiu-Kin Tang (Hong Kong) 鄧肇堅爵士(香港) History of the Rotary Club of Macau The History of District 3450 The Honourable KWOK Chan, CBE, KStJ, JP – 17th… The History of the Rotary Club of Peking Rotary in the State of Manchu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