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 97 2024-08-10
中文版在第 22頁 林文慶博士 廈門大學校長當了扶輪社社長 Lim Boon Keng OBE LLD FRCS MBBS Amoy University President Rotary Club Healer China Singapore Honourable HonLL HKU Edinburgh Singaporean Charter Member 1933 1935 1936 廈門扶輪社 門大學校長 1921 1937 Xiamen Fujian Christian Confucian Straits Chinese Community Trained Confucianism Sun Yat Sen Settlements Legislative Council Consider Peranakans Britain Confucianist Imperial His Guided Born Peranakan Queen Scholarship 1887 Having Raffles Institution Scotland Western However West Particularly Anti Opium Society Refuge British Despite Being Governor Sir Charles Mitchell The But 1895 Municipal Commission Advisory Board Justice Peace East Association 海峽英籍華人公會 Inspector General Empire 大清國 Crisis From Within 1901 Tong Meng Hui Revolutionary Alliance 中國同盟會 1906 Tan Kah Kee 陳嘉庚 1899 Girls School 新加坡華人女子學校 Mandarin Sino Japanese War 1945 Occupation Overseas Most Above Science Tensions Republican Southeast Asia 1920s June Laurence Gillemard While For These Apart May Fourth Movement 五四運動 Many Shih 胡適博士 Hsiu 陳獨秀 Chao 李大釗 Hsun 文言文 Confucius Based More English Students And Japan Europe United States 1924 000 Library 200 1930 150 Arts Physics Law Commerce Education Then Faculty Student 300 600 571 Liberal Lin Tang 林語堂 Chieh Kang 顧頡剛 Cheng 鄭德坤 Bearing Hokkien Brief Biography Early Life 林文慶 Qin October 1869 January 1957 Mah Peng 林瑪彭 1839 Province Penang Malaya Thean Geow 林天堯 Huay Kuan 福建會館 Government Cross Street 1879 Hullett 1892 1919 Doctor Laws Hong Kong 香港大學 Crown Colony 1926 Honorary Licentiate Medicine Surgery King Edward VII College Fellowship Royal Surgeons Kingdom Medical Career Health Reforms 1893 Telok Ayer 1896 Murray Robertson Dispensary Place Sincere Kewsutong 九思堂西藥 Hill Chulia Between 1907 1910 Federated Malay 1900s Political Involvement 1903 1915 Jiak Kim 陳若錦 Commissioner 1905 1902 George 1911 During World 1914 1918 Allies 19th You Wei 康有為 Peking 北洋政府 Republic 中華民國 Back Kuomintang 中國國民黨 Nationalist Party 1912 After Social Concerned Song Ong Siang 宋旺相 Culture Influenced Magazine 海峽華人雜誌 1897 Philomathic 華人好學會 Thien Nan Shin Pao 天南新報 1898 Khoo Seok Wan 邱菽園 Jit Pau 日新報 1900 1942 Oversea Malayan Yokohama Specie Bank 橫濱正金銀行 Commercial Ventures Chay Yan 陳齊賢 Malacca 1909 Serangoon Rubber Plantations When 20th Together 華商銀行 和豐銀行 華僑銀行 Chamber 新加坡中華總商會 Selected Bibliography Some Historicus 普通衛生講義 Elements Popular Hygiene 孔教大綱 Principles Wen Ching 1917 Great Point View 1927 Tragedies Eastern Introduction Problems Psychology 1929 Sao Elegy Encountering Sorrows Legacy One Stella Kon Bidadari Cemetery 2000s Memorial Garden Mount Vernon Road MRT Station 2004 Senior Minister Lee Yew 李光耀 Honours Officer Excellent Order Golden Grain 2nd Class 二等嘉禾勳章 Striped Tiger 二等文虎勳章 Family Wife Margaret Wong Tuan 黃端瓊 Grace Yin Pek 殷碧霞 1908 Sons Robert Kho Seng 林可勝 Francis Beng 林可明 Walter Leng 林可能 John Liau 林可卿 Han 林炳漢 Thiam 林炳添 Daughter Ena Guat Kheng 林月卿 林文慶博士和繼室殷碧霞女士 女兒林月卿 兒子林炳漢合照 1922 Courtesy National Archives 1933年廈門扶輪社的創社社員 年度擔任社長 林文慶博士是中華民國廈門大學首任校長 他在廈門大學服務了 17年 昔日廈門大學群賢樓 校本部主樓 Main Building Complex 今日廈門大學校園內的林文慶校長紀念園 林文慶雕像和文慶亭 禾山巍巍懷師德 鷺水泱泱見道心 塑像基座上刻有銘文 一九二一年六月 林文慶博士應校主陳嘉庚先生之請 接掌廈門大學 傾其睿智才學 籌操勞 主理校政十六載 學校事業蒸蒸日上 碩彥咸集 鴻才疊起 聲名遠播海內外 與公辦名校並駕齊驅 Museum Often Grand Old Man Councillor 新加坡文慶地鐵站 新加坡文慶路 中國和新加坡的醫師教育家 社會改革者 字夢琴 新加坡華裔公民 祖籍中國福建海澄 年廈門扶輪社 的創社社員 文慶博士是私立廈門大學 的校長 是源自福建漳州話對 1950年之前 廈門是中華民國福建省的沿海商貿口岸城市 林文慶是個傳奇式的歷史人物 一生的成就 多姿多彩 他是一代名醫 並創辦 廈門中山醫院 又是勇於開拓的企業家 實業家 開闢了第一家橡膠園 馬來亞橡膠之父 華僑保險有限公司 儒學家 在馬來亞發起籌建孔廟學堂 在廈門大學成立了 國學研究院 對於國學 倡不遺餘力 他能用英語解說儒家思想 譯成英文 並發表多篇儒學研究著作 是語言天才 除英語 馬來語外 尚通巫文 拉丁語 希臘語 泰米爾語 印度語 並熟諳閩 潮州等方言 林文慶是社會活動家 是英國海峽殖民地定例局 立法局 的華裔議員 太平紳士 位高權重 海峽哲學研究會 華人活動俱樂部 海峽華人雜 他是忠實的新加坡國民 不辭勞苦地為僑居地華人請命 又是赤誠的民族主義者 始終心 繫故國 支持中國的維新變法並投身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 他在中國辛亥革命史上留下了足跡 是早期同盟會會員 他曾營救康有為 幫助孫中山營救在新加坡被捕的日本革命盟友宮崎寅藏 在中國政治上 他被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任命為南京政府內政部衛生司長 外交部顧問 在新加坡華人史上 也是移風易俗的社會改革家 積極推動南洋華僑社會的習俗改革 年他就發起男子剪辮運動 反對婦女纏足 提倡女子教育 反對吸食鴉片 林文慶是教育家 在新加坡創辦 在中國 全程主掌了私立廈門大 學十六年 為廈門大學贏得了 南方之強 的美譽 他是中國近現代著名大學校長和教育家 生追求教育救國理念 是陳嘉庚傾家興學的追隨者 在陳氏的企業收盤後 林文慶四處募捐辦學 捨棄自身利益 頗獲社會讚許 他主政廈門大學十六年 造就人才逾千人 奠定學校發展根基 堪稱中國近現代私立大學校長之典範 林文慶作為大學校長 既是現代科學的傳播者 也是儒學 文化傳統的捍衛者 竭力推廣東南亞的華文教育 廈門大學校園文化傳統的開創者 林文慶博士作為私立時期廈門大學校長 在中國近代大學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他一生跌 宕起伏 時人與今人 海內與海外 對其評價頗有差異 東南亞學者 尤其是新加坡 馬來西亞 的華人學者 對於林文慶的評價是相當高的 他執掌廈門大學 16年 門大學校園文化傳統的開創者 全面認識和客觀評價其辦學成就與文化貢獻 對於弘揚中國大學 優良教育傳統 頗有啟迪意義 陳嘉庚曾這樣評價 南洋數百萬華僑中 而能通西洋物質之科 兼具中國文化之精神者 當首推林文慶博士 新加坡的陳嘉庚 原籍福建省泉州府 以海運及橡膠致富 他關心教育事業 資建立廈門大學 立意使其成為中國第一流學府 以造就福建及華僑子弟 他捐出土地 捐獻鉅 督造校舍 甚為熱心 只是自己僅受過幾年教育 對辦學完全外行 必須羅致文教界人士掌 理校政 廈門大學於1920年4月6日開學 首任校長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Columbia USA 北京師範大學前任校長的鄧萃英 但他只幹了一年 於1921年5月辭職 遺缺空懸 陳嘉庚想到了林文慶 商請林文慶接任廈門大學校長 月林文慶繼任校長的時候 廈門大學是初創階段 在鷺島上荒涼的角落 真是草 莽乍闢 學生僅百人左右 林文慶見聞廣闊 高瞻遠矚 立意建立起規模宏大的學府 他不想造 就出僅有科技沒有靈魂的學生 成為文明的野蠻人 而是培養 人人為仁人君子 止於至善 為校訓 並制訂校徽 在急劇政治動盪的近代中國 出任私立大學校長是個苦差使 不僅要勇於擔當 更要無私奉 林文慶在執掌私立廈門大學期間 歷經兩次學潮 一次世界經濟大危機 日本帝國入侵中國 時局動盪 辦學殊為艱難 但他不為其所懼 堅信教育救國 力倡科學精神及儒學價值觀 採取多項舉措 大力推進人才培養和學術研究 堅持不懈地傳承和傳播民族優秀文化 取得了令 人矚目的教育成就 林文慶任校長十六年 不支薪酬 行醫所得 也捐給學校 並且傾家捐獻 1934 經濟恐慌的餘波所及 使陳嘉庚經營的企業宣告破產 廈門大學瀕臨關閉 林文慶籌維經費 廈門大學得以維持不墜 勉度難關 他拔起根 離開生長的新加坡 任廈門大學校長十六年 他不為名 不慕利 把生命中最有 用的歲月 無私的奉獻給廈門大學 那段時間 是廈門大學成長發展的時期 林文慶雖有 心作育華人 貢獻中國教育 遺憾他既不是充分的英國紳士 也不是完全的中國儒者 不中不西 亦新亦舊 成為十足的邊際人 也就不免寂寞 廈門大學被中華民國教育部改為國立 私立廈門大學的第二任校長 也成為 最後一任 垂垂老矣的林文慶 離開廈大 葉落不得不歸根 返回新加坡 可以說 來時的廈大是磚 他去時的廈大是雲石 兩次學潮 廈門大學建校三周年 林文慶發表 崇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育原則 林文慶以醫學立世 但國學功底也是相當深厚 不遺餘力地提倡國學 對儒家學說進行系統的研 大學之道 在明明德 在親民 在止於至善 字作為廈門大學的校訓 以培養學生 林文慶經常在校園內組織尊孔 祭孔等活動 將孔子的生日列為重要節日 並在全校放假 以示恭祝 這在當時也是飽受詬病之舉 甚至也成為他的污點之一 因為當時 可謂是冒天下之大不韙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 有關尊孔 反孔的運動時常上演 且反覆輪迴 生活在兩千多年前的孔子 經常由於意識形態的需要 而被揪出來折騰一番 正是反教倒孔的時期 魯迅等把中國一切的災難 都推到 孔老二 打倒孔家店 成為進步的時髦口號 推崇孔子則成為重大罪行 部分激進的學生 認為這位留英的學者 思想迂腐並守舊 不配為廈大校長 要求他下台讓賢 有校主陳嘉 庚全力支持 林得以屹立不動 學生教員要走自便 名教授也不例外 惟校長不走 廈門大學更進一步 成立國學研究院 林文慶自兼任院長 他重金禮聘知名教授 顧頡剛等等 群賢畢集 這些人中的名作家 名則名矣 並不都是學者 林文慶曾表示希望教授們定時撰著學術作品 交本校學報發表 這只是徵稿 並不是強制 規定的迫繳 相距外國名校 不發表就毀滅 Publish Perish 的要求 還十分遙遠 有的就受不了 以為無異迫母雞按時生蛋 以為工商企業生產管制則可 大學則不可 刻有名的魯迅 更詆斥林文慶的尊孔是 洋鬼子信孔教 不知道這世代用不上孔教了 寬容忍讓 魯迅的表現 可不是肯向誰俯首的人 橫眉冷對千夫指 俯首甘為孺子牛 只幹了四個月 就拂袖而去了 短期的施教 對學子有甚造就 很難衡量 在創辦國學研究院等 問題上 林文慶與一些文科教授不睦 造成了魯迅 孫伏園 沈兼士 劉樹杞 等教授辭職 當時學生電請陳嘉庚更換校長 而陳嘉庚則回電斥責 更換校長 權操在我 生無理取鬧 如不復課 即日停膳 驅逐出校 陳嘉庚又一次力挺林文慶 顯示出他對 林文慶絕對的信任 支持和尊重 林林文慶對中國古文學的根底 縱然比不上魯迅 可能比許多新文學家高明許多 文慶愛國學 提倡國故 喜愛屈原的 不僅熟讀 年完成 的英譯 由英國劍橋漢學家翟理斯 Herbert Allen Giles 1845 和印度諾貝爾獎詩人泰戈爾 Rabindranath Tagore 1861 1941 他敬佩愛國詩人屈原的清操高品 林文慶自己 也是堅持原則 不隨流俗 世人皆濁我獨清 世人皆醉我獨醒 推動了學科發展 在長期辦學歷程中 林文慶致力於學科建設 締造了研究型大學的優良學術傳統 不僅為其 後廈門大學的發展奠定了根基 而且在中國現代大學史上產生了積極的示範效應 私立時期廈門 大學重點建設的教育學 生物學 法學等學科 後來發展為該校強 勢學科 躋身國內學術研究前沿 為人才培養和科學 文化發展 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推動學科發展方面 林文慶的突出貢獻在於 一是以發展科學為辦學導向 積極宣導並親 自參與科學研究 二是大力引進各科名師 知人善用 三是努力創造寬鬆的校園學術氛圍和學科 發展條件 支持和激勵師生追求學術研究 發明新知 開創廈大校園文化傳統 校園文化是大學理念的外顯形態 它反映了大學創辦者和管理者的文化追求與辦學風格 期廈門大學校園文化的建設與發展 從校旨 校徽的制定 校風的塑造 到校園制 度文化 物質文化建設 無不與林文慶的精心籌劃與嚴格管理密切相關 作為廈門大學校園文化 傳統的開創者 林文慶的貢獻集中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制定校訓 奠定了廈門大學校園精神文化的基礎 校訓是 學校為樹立優良校風而制定的要求 師生共同遵守的準則 校徽則是校園文化的 重要標誌 兩者對於師生行為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的校訓 一直是師生努力追求 的辦學目標與文化境界 這一校訓與校徽是林文慶留下的珍貴文化遺產 至今仍發揮著重要的育 人作用 修訂學校規章制度 推動開展各類課外活動 積澱了豐富 多元的校園文化優良傳統 私立時期 廈門大學學術風氣濃郁 校園文化豐富多彩 這在相當程度上得益于林文慶的宣 導及相應的制度保障 他極為重視課外學術演講和學生社團活動 建校之初 他就組織 實踐倫 理演講會 每週日晚 7時親臨發表演講 勉勵學生修身 完善人格修養 他創立師生學術週會 每週四上午 11時至12 或下午4時至5時 邀請校內外學者作學術演講 還舉辦文藝 體育等多種課外活動 活躍和豐富學生的業餘文化生活 1928 廈門大學課外演講增加了 總理紀念週 學校成立紀念週演講委員會 文慶任主席 每週一上午 11時至 12時 舉行紀念週演講 林文慶常在紀念週講話 宣傳儒家思 他重視德育 林文慶在紀念週會上 中國宜恢復仁愛等舊有 他還發表有關科學等方面的演講 應本校理科同學會的 他發表了 現代中國研究科學之重要 這類課外學術 體育活動 使莘莘學子受益匪淺 學生借此不僅獲得了科學文化知識 激起學習興緻 也能愉悅身心 陶冶情操 增強了校園文化凝聚力及師生認同感 這是林文慶開 創的又一辦學傳統 對廈門大學優良學風 校風的形成 產生了重要影響 參與校園建築文化建設 努力改善校園物質生活條件 美化校園環境 廈門大學周邊山清水秀 風景素稱優美 而校園佈局與建築風格的形成 則端賴校主陳嘉庚 先生的精心籌劃和林文慶的建設管理 作為校長和校董 林文慶身兼建築委員會主席 參與校園 各項建築的決策和管理 在建設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幢幢獨具建築特色的教 辦公樓 科學實驗樓 圖書館 體育館 運動場 動物和生物博物館 以及氣象台 拔地而起 無不滲透這位主席的辛勤汗水 在磚和石方面 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記錄 營造了超過 四十幢建築物 以及在校園內可使用的房間超過3 000個 促進民族文化傳承 教育是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的基本方式 高等教育尤其如此 林文慶身為校長 不忘傳承與 創新文化 他在大力發展科學文化 培育各類專門人才的同時 不遺餘力地弘揚本民族優秀文化 後者主要體現在崇尚儒學 重視國文教育與國樂傳承 推動海外華文教育以及翻譯文學經典 等方面 雖然是南洋土生華人學者 林文慶認同和回歸儒學文化 這是其教育理念重要來源之一 是他矢志辦學 傳承中華文化的思想動力 就任廈門大學校長前 他曾發表 Stand 英文著作 就任校長後 他多次發表 強調儒學價值觀的現實意義 1931 林文慶出版了一部對於儒學文化研究的總結性著 中國文化的精華 英文版 他在書中指出 文字文學 人道主義和民 主五個要素構成中華文明的主要內容 林文慶視中文為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媒介 重視華語 華文及文科教育 學生通則 學生須在本科第三學年以後畢業以前 通過華語和英語口試 特別華文與英文筆試 方能畢業 他強調人文學科的育人作用 注重文理科教育的平衡發展 藉以造就社會所需要的 如其所言 廈門大學重視國文 哲學及文科各課程之重要 蓋吾人認為國家文化之進展 全視乎此等學術之研求 因其為一切法律 倫理及政治之基礎 其餘科學及近代學術亦皆 為現代文化之不可缺者 廈門大學自當予以相當之注意 文科學生亦應有相當之科學知識 完全實現其所受教育之功用也 大學圖書館從200本書開始 到1930年已經蒐集了近150 冊的藏書 為了傳承民族文化 林文慶聘請國樂專家任教 發揮民族音樂的教育功能 校刊報導 本大學為保存國樂起見 1926年4月 間聘請周淑安女士為國樂學侶 蒐集中國古 今音樂各種唱譜及彈譜 並以世界通行之五線譜法存記 以便從事研究 發揚其奧秘及旨趣 人人得知我國音樂有賡續存在之價值 日下午 周淑安女士在群賢樓大禮堂 開音樂會 林文慶暨校內師生及外界來賓 300餘人出席 林文慶提倡國學 喜愛閱讀楚辭 他認為 兼具詩人 哲學家和愛國者三重身份 的屈原一直受人尊崇 他的思想異常現代 品格高貴獨特 毅力非凡 為了廣泛傳播中華文化 也為了警醒世人 歷史教訓 年他完成了 英文譯稿 由上海商務 印書館出版 在自序中 這一譯本純為本人興趣與愛好之下的工作成果 實際上其中飽 含了譯者深沉的文化情懷與強烈的現實憂患意識 地位獨特 兩千多 年來一直享有崇高聲望 在其漫長的歷史長河中 中國經歷了無數朝代更替 的歷史 教訓卻亙古常新 無政府主義的氾濫給人類帶來了可怕災難 在這樣的時代 是一劑時代良藥 林文慶主掌私立廈門大學 在鷺島上荒涼的一角 建立起一座規模宏大的學府 院系組織 課程設置以及教授的延聘 都參照歐美大學而改進 使廈門大學成為全國聞名 的立案私立大學 為廈門大學奠定了 的基礎 然而由於歷史和政治原因 林文慶曾 經被刻意遺忘 世紀末 才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人投入研究 為他洗刷過去的刻板印象 雖然對林文慶在廈門大學的貢獻存有爭議 2006年廈門大學校園中修建的文慶亭 2008年 豎立的林文慶雕像 還是客觀地尊崇他的事績和奉獻 生平年表 年10月18 林文慶出生於英國殖民地的新加坡 祖父林瑪彭原籍大清國福建省漳州府海 遷居至馬來亞檳榔嶼 娶當地的土生華人為妻 生獨子林天堯 即林文慶的父親 出生後不久 他們舉家移居到新加坡 林天堯在新加坡娶妻 育有五男二女 其中的林文 慶在子嗣中排行第三 孩童時期父母親雙雙去世 林文慶在祖父撫養下長大成人 這激勵他進入 醫學的行業 先在福建會館附設的學堂讀 又在克羅士街官立學校 學英語 在新加坡萊佛士書院 Institute 因成績優異 成為首位接受英國女王獎學金的華人 並進入英國愛丁堡大學 年畢業 取得內外全科一等榮譽醫學士學位 林文慶回到新加坡執業醫師 開設私人診所 開設九思堂西藥房 他醫術精湛 為人正直 深得華僑社會的敬重 成為名醫 林文慶26歲 出任海峽殖民地定例局 Settlement 的議員 直到1903年 1915年 林文慶再次被任命為議員 直到1921年離開新加坡 他也是一位 太平紳士並於 1896年成為華人咨詢委員會 林文慶與黃端瓊結為伉儷 黃端瓊乃華僑領袖 教育家黃乃裳長女 林文慶在行醫之餘 還積極熱情地研究和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林文慶因土生新加坡 只懂得閩南語 英語和馬來語 對華語一竅不通 為了更好地與華人溝通交流 不僅自己學習華語 還在華僑中推廣使用華語 林文慶甚至還在自己家裏開辦了華語學習班 林文慶還與人合作 試種從巴西引進的橡膠樹 開辦了馬來亞第一家橡膠樹種植園 試驗種 植橡膠樹不但成功 而且還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收益 陳嘉庚就是在林文慶的影響下開始經營橡膠 讚譽林文慶為 林文慶創立 Philomatic 鼓勵華人多閱讀書報 與宋旺相律師合作出版了 林文慶與富商邱菽園合資出版 宣傳對戊戌維新在新加坡的反響 林文慶雖然愛中華 愛華人 但受西方開明風氣影響 不贊成華人生活上的陋習 得風氣之先 提倡男人剪辮子 那正是大清光緒帝用康有為進行變法維新的時候 在孫中山惠州 起義前二年 他與孫中山同是從事醫藥 早就在英國互相認識 剪辮子之舉 在新加坡華人社會引起軒然大波 當時被視為大逆不道 是屬於反對清廷的 造反行為 即便自己不回國 也會連累國內的親屬 甚至株連九族 許多華僑對此褒貶不一 對者則對林文慶諷刺和挖苦 1901年 林文慶自資出版 在新加坡推行儒家思想 林文慶與丘菽園 宋旺相合資建立 提升當地華人女子的教育 世紀前 不鼓勵華人女子受教育 所以多為文盲 他率先捐獻了建設校舍的土地 人黃端瓊也親自參與學校建設並擔任教師 林文慶在新加坡所倡導的女子教育 可謂是當時社會 風氣之先 其影響是深遠而潛移默化的 年8月17 林文慶與宋旺相 陳嘉錦成立 入會條件是本土出生或歸化英籍的華人 孫中山的日本朋友宮崎寅藏到新加坡拜會康有為 代表孫中山與康有為洽談合作 康有為放棄保皇而支持孫中山 二人交談中發生衝突 被康有為指控為刺客 遭到新加坡警方的 孫中山聞訊之後 特地從越南西貢趕到新加坡營救 他找到在英國結識的林文慶疏通關係 在林文慶的斡旋下 宮崎寅藏很快獲釋並逃往香港 1906年 林文慶出任新加坡市政專員 年2月 孫中山到新加坡組織同盟會分會 林文慶雖然與大清政府駐在的官員有交往 孫中山熱心支助 並欣然加盟為會員 他因為有英國殖民地政府和華僑社會的關係 與陳嘉庚成 為孫中山在南洋主要籌款來源 林文慶訪問了巴達維亞 Batavia 即雅加達 Jakarta 的中華會館 遊說當地華僑將華 語作為共同語言 以利於海外華僑與祖國大陸之間的溝通和交流 並在當地創辦了五所語言學校 為推廣使用華語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林文慶在海峽和馬來聯邦政府醫學院 後來改名為英王愛德華七世醫學院 任義務講師 林文慶對吸食鴉片煙的弊病直言不諱 是馬來亞反鴉片運動的關鍵人物 他希望禁止鴉片 建立反鴉片的社會 英國政府認為 禁止鴉片將使政府失去鴉片稅的收 為了彌補損失 政府建議加稅在人民的收入上 由於歐裔和亞裔商人反對此事 所以不了了 而鴉片也未被禁 只是加重了鴉片稅 直到1943年日本佔領新加坡時 鴉片才被禁止 林文慶在廈門鼓浪嶼迎娶好友殷雪村醫生之妹殷碧霞 並在鼓浪嶼置地 那時的 林文慶可能還不會想到 再過十餘年 他就將在鼓浪嶼上度過他一生中最重要也是最艱難的一段 那就是出任私立廈門大學 把初創的廈門大學建成為中國最出色 的大學之一 林文慶與當時馬六甲橡膠種植園的陳齊賢合作 在新加坡開設橡膠種植園 林文慶作為大清國代表團秘書 先後出席了在英國倫敦 London England 召開的 界人種第一次代表大會 和在德國德累斯頓 Dresden Germany 世界衛生會議 藉機遊歷了歐洲 對歐洲幾個主要國家的政治和社會狀況詳細考察和了解 為時九個月 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邀請林文慶出任南京臨時政府內政部衛生司長 並為孫的機 要秘書兼私人保健醫生 孫中山辭職讓位予袁世凱 政府遷往北京 林文慶遂返回新加坡 重新執業醫師 繼續從事教育及社會公益事業 林文慶獲頒大英帝國最優秀官佐勳章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林文慶曾積極為英國紅十字會籌款 國王喬治五世 褒獎林文慶對英屬殖民地的傑出貢獻 林文慶獲香港大學 頒授名譽法學博士學位 林文慶與 爪哇糖王黃仲涵 著名商人黃奕住等人組建了新加坡華人商業銀行 並出任主席 1920 林文慶又與黃奕住等人合資創建了 又與林義順合資成 Assurance Corporation Ltd 華僑保險是新加坡第 一間當地人擁有的保險公司 林文慶成為新馬華人金融業的開拓者之一 林文慶接受陳嘉庚的邀請 到中國福建出任私立廈門大學校長 鼓浪嶼醫院院長 繼續懸壺濟世 當時林文慶面臨兩種選擇 一是孫中山邀請他出任廣州軍政府 外交部長 一是陳嘉庚邀請出任私立廈門大學校長 而林文慶之所以選擇後者 其第二任夫人殷 碧霞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因為殷碧霞出生於鼓浪嶼 廈門大學正式遷入屬於自己的校舍 開啟了在鷺島南部海濱的建設和發展 在林文 慶的倡導下 廈門大學很快就創建了完整的綜合性大學的學科體系 使之成為東南地區最高學府 年6月 廈門大學發生學潮 這次學潮是因林文慶提倡 尊孔讀孔以保存國粹 而引發的 部分師生甚至發起了 但陳嘉庚卻支持了林文慶 林文慶獲新加坡英王愛德華七世醫學院 Hospital Officers 頒授內 外科醫學榮譽院士 廈門大學成立國學研究院 在創辦國學院等問題上 林文慶與一些 文科教授不睦 劉樹杞等教授辭職 當時學生 電請陳嘉庚更換校長 而陳嘉庚則力挺林文慶 林文慶創建廈門中山醫院 今天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前身 任院長 林文慶完成屈原的 的英文譯稿 英國劍橋漢學家翟理斯 寫序言 由上海商 務印書館出版 林文慶獲英國皇家外科醫學院頒授院士 Colleges 林文慶參加組織廈門扶輪社 任創社社員 陳嘉庚經營的企業在世界經濟危機的衝擊下宣告破產 私立廈門大學也瀕於關閉的邊緣 身為校長的林文慶毅然挺身而出 曾多次遠赴新加坡 馬來亞等地募捐 歲的林文慶來到新加坡 為廈門大學募捐經費 在新加坡吾廬俱樂部 他為這 次募捐發下誓言 願為廈門大學奮鬥到死 陳嘉庚多年獨力支持廈門大學 原因即在於捐資 辦學的理念難以得到多數人的響應 林文慶在新加坡的名望 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個難題 1936年 林文慶擔任廈門扶輪社社長 1936年4月 廈門扶輪社社長林文慶參加在上海舉行的國際扶輪第81地區第一屆年會 出席者有 11家扶輪社 香港扶輪社 和菲律賓 3家扶輪社 林文慶再次來到新加坡為廈門大學募捐 在他擔任廈門大學校長的後期 校費問 題一直困擾着他 在經費最為短缺的時候 他不但把自己的全年薪金全部捐給廈門大學 還把在 鼓浪嶼家中為人診病所得 以及夫人的私房錢 也都捐贈給了廈門大學 無論是陳嘉庚 還是林文慶 都已經感覺無力支撐廈門大學經費 無奈之下 陳嘉庚提 請中華民國政府教育部將廈門大學改為國立 月1日 廈門大學正式由私立改為國立 年近七 旬的林文慶 至此卸下了 年的校長重任 林文慶攜同家人離開廈門 中華民國全面抗戰日本侵華 林文慶在新加坡組織 南洋各屬華僑籌賑祖國難 民總會 領導支援祖國抗日救亡 太平洋戰爭爆發 日本侵略者佔領新加坡後 為了維持在新加坡的統治 組織成立了 南洋華僑協會 日軍逼迫滯留在新加坡的林文慶擔任會長 並要求奉獻 000萬 元馬幣作為 奉納金 林文慶在逼迫之下 勉為其難 雖然林文慶和他的委員設法籌集了一部 最終還得從橫濱正金銀行貸款 200萬元馬幣 但他也藉著 的名義和他本 人的聲望 保護或保釋了一批愛國華僑 免遭日本人的殘害 而林文慶對自己這一段屈辱的經歷 深感內疚 從此閉門謝客 深居簡出 不聞世事 在鬱悒之中默默地度過了自己的晚年 年1月1 彌留之際 林文慶留下遺囑 把廈門鼓浪嶼上的別墅 還有他在新加坡的一塊 英畝地產的五分之三份額贈予廈門大學 林文慶享壽 88歲 安葬在新加坡的比達達利墳場 林文慶結過兩次婚 第一次是在 年和黃端瓊 他們有四個兒子 可能和林可卿 黃端瓊在 年過世 林文慶再婚 娶殷碧霞 他們有一個兒子林炳 以及一位女兒林月卿 林文慶還有另一個兒子林炳添 是他的妻子的姪女Chui Geok 林文慶的長男林可勝 和他的父親一樣 接受英國女王獎學金進入英國愛丁堡大學 畢業後 任教於北京協和醫學院 Union 於第二次日本帝國侵華戰爭期間 導中華民國軍醫服務戰地救援 官拜軍醫中將 戰後前往美國從事研究 新加坡共和國加冷河和黃埔河之間的地區命名為 Subzone 慶地鐵站 MTR 文慶路 中華人民共和國廈門大學 2006 年建校 周年之際 在校園裡修建了 文慶亭 2008 旁邊立起了林文慶的塑像 Lau 劉敬恒 Historian December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