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 281- 2025-08-21
中文版在第 廣州扶輪社員陳榮捷博士 中華哲學和宗教學的世界領先者之一 Canton Rotarian Wing Tsit Chan One Chinese Philosophy Religion Herbert Lau 劉敬恒 Rotary China Historian May 2024 PhD Harvard Lingnan 陳榮捷博士 August 1901 1994 American 1963 Source Book 中國哲學文獻選編 English From 1932 1936 Active Member Club 廣州扶輪社 Republic 中華民國 Education Universities Dean Academic Affairs University 私立嶺南大學 The Rotarians James McClure Henry 香雅各博士 President 1924 1927 Provost 1948 Charter Vice 1933 1934 International 96th District Governor 1938 1939 1940 1941 Lee Ying Lin 李應林博士 Secretary 1937 Professor Feng Rui 馮銳教授 Agriculture Faculty Kai Yin 胡繼賢 Career Kaiping County Kwangtung Guangdong Province Empire 大清國廣東省開平縣 1916 Christian College 嶺南學校 City Guangzhou After United States There Irving Babbitt William Ernest Hocking Alfred North Whitehead Haughton Woods Sanskritist Yoga Sutra 1929 Culture 1935 Hawaii Mānoa Honolulu 1942 Dartmouth 1966 Emeritus 1982 Anna Gillespie Chatham Pittsburgh Pennsylvania Columbia New York 1962 Choh Ming 李卓敏博士 Chancellor Hong Kong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 1978 Academia Sinica Taiwan 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 1980 Society Asian Comparative 20th Classical Confucian Yang Hsiu 歐陽修 Wang 王守仁 王陽明 Macropedia Encyclopæ Britannica 15th 1977 Half World History Japan 1973 Arnold Toynbee Legacy Fellowships Program 嶺南陳氏學者獎學金 Foundation 2001 Sun Yat Sen They Service Around Fellows Through For Spirit Lessons Global Learning Fellow With Upon California Berkeley Public Center Southern Institute January Selected Princeton Press ISBN 691 01964 Theodore Bary Burton Watson Sources Tradition 1960 Outline Annotated Bibliography Yale Far Eastern Publications 1969 Reflections Things Hand Neo Chu Hsi Tsu 1967 Instructions Practical Living Other Writings Religious Trends Modern 1953 1949 Way Lao Tzu Bobbs Merrill Ariane Rump Commentary Hawaiʻi 1979 Thames Hudson London Essentials Buddhist Junjirō Takakusu Greenwood Westport Connecticut 1976 Studies 1989 Honour Association AAS 1992 Award Distinguished Contributions 陳榮捷攝於書房 放在腿上的書是他自己的著作 Remembering Irene Bloom October 1995 Among Chun Mou Tsung Fung West Asia During Those June 1981 1983 Hawai 1980s Oral Project All Toysan Saigon Bangkok America Ohio This According And Ravenna But 1902 1903 1911 That How Western His Chuang Tao Taoist Money Akron Symphony Restaurant Hall Boston East Philosophers Conferences Charles Moore Gregg Sinclair Chang Tsai Inscription Many Heaven Earth Therefore Respect Show Even Wealth Obituary More Born Like Shih 1930s Unsettled Japanese Although Philosopher Communist While Next Platform Scripture Sixth Patriarch John Ching Perhaps Chin Terms Explained Pei 1986 1964 Seminars Seminar Oriental Thought Regional Confucianism These Coast Closely Conference Illinois 1990 廣州扶輪社員 華裔美國公民 是大學教授 哲學史家 朱子學專家 以其對中華哲學 的研究和對中華哲學著作的翻譯而聞名 陳榮捷 年出版的英文著作 在英語世界影響深遠 並常被用作中華哲學經典的引 證來源 陳榮捷是中華民國廣州扶輪社 的現職社員 職業分類 大學教育 當時他擔任私立嶺南大學教務長 廣州嶺南大學曾經是一些傑出扶輪社員的搖籃 年任嶺南大學校長 年任教務長 年任廣州扶輪 社創社社員兼副社長 年度任社長 其後任國際扶輪第 地區總監 廣州扶輪社創社社員 年度書記 任嶺南大學校長 農學院馮銳教授 經濟學教授 年任嶺南 大學副校長 生平略傳 日出生於大清國廣東省開平縣 父親陳鬥南 原業木工 1881 二十七歲時赴美國 在俄亥俄州 State 開設洗衣館 回鄉娶妻後返回美國謀生 1912 再次返鄉 築寶源坊新居 陳榮捷五歲在私塾開蒙 十四歲附讀於本縣之譚氏學堂 十五歲改讀廣州嶺南學校 小學部七年級 十八歲曾參加廣州 學生運動 二十三歲 畢業於私立嶺南大學 中山大學前身 随即放洋入美國哈佛大學 英國文學 翌年改入哲學系 二十八歲獲哲學博士學位 是年九月 應母校嶺南大學 之聘爲哲學教授 一年後兼任教務長職 年陳榮捷去美國夏威夷大學 年起任新罕布夏州 Hampshire 達特默爾學院 中國哲學和文化教授 後任榮譽教授 1951 任夏威夷大學 東西方哲學 中國哲學研究 又曾任教於匹茲堡 徹含慕學院 哥倫比亞大學 陳榮捷曾與李卓敏博士一併被推薦出任一年後成立的香港中文大學首任校長 最後李卓敏獲選 年退休 年被選為中華民國 中央研究院院士 年被選為美國亞洲 研究與比較哲學學會 年任北 美華裔學人協會副會長 翻譯著述 陳榮捷對儒學有相當的研究 尤長於宋明理學的研究 是朱熹哲學研究方面的國際性權威 他認為 從總的方面鑄造了中華文化 特殊方面鑄造了中華哲學 為中國後來哲 學的發展規定了方向並建立了模式 孔子所規定的中華哲學的顯著特徵就是人文主義 孔子把 人文主義變成中華哲學中最強大的動力 不僅確立了 的基本概 更特別發展了 的學說 的概念成為中華哲學的中心問題 孔子最關心的是 一個以良好的政府與和諧的人倫關係為基礎的社會 孔子關於 的標準是 孔子是中華歷史上 第一個把畢生精力奉獻於教育事業的人 陳榮捷對朱熹有十分深 入的研究 認為朱熹對中華思想發生的影響與孔子幾乎相等 朱熹是過去八個世紀中儒家傳統 的最權威的解釋者 而且其思想學說影響整個東亞地區 陳榮捷在把儒家思想學說傳播到西方 世界方面 作出了較大的貢獻 被人譽為 北美大陸的儒家拓荒者 陳榮捷的著作主要有 朱學論集 中國和西方對仁的解說 西方對儒學的研究 現代中國的宗教趨勢 外還有中華文化和儒學方面的不少譯著和編譯著作 陳榮捷在西方弘揚中華哲學 著作等身 還從事中華經典哲學的英譯 道德經 他又譯過 近思錄 傳習錄 北溪字義 六祖壇經 陳氏英譯 不只是譯文而已 為了推闡中國哲學于歐美 為了方便讀者 凡與所譯之書可能相關而又必要的知識 以及能增 進讀者對經典全面瞭解者 無不悉備 以英譯 除原文 622 條之外 有長篇引 言詳述 編纂及譯注之經過 並選譯出有關的言論及宋明清與朝鮮日本注家評論共 600 另有附錄 選語統計表 選語來源考 中日韓注釋百餘條 與後來仿 選輯之書 種的書目 遺愛人間 日病逝於美國匹茲堡 為了紀念陳榮捷教授 美國嶺南基金會 年開始成立 該項目以嶺南校訓 作育英才 服務社會 為宗旨 服務學習和跨文化經歷 中山大學和 嶺南大學的學生提供具有挑戰性的教育和 領導力培養機會 現在每年八月到一月 安排入選學生到美國南加州大學 或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學習跨 文化體驗 實地研究 以及身體力行社區服務項目 中學西傳的大學者 清華大學教授 2021 陳榮捷先生是世界著名的中國哲學權威和宋明理學權威 一生著述甚多 陳老先生編寫的 詳注集評 更是受到了國學愛好者的廣泛好評 陳榮捷先生在美講授中國哲學五十餘年 在不同的時期 其學術活動的重點有所不同 1950 由於美國對於中國的研究尚在起步階段 陳榮捷先生的著述主要集中在中國哲學 宗教的總體性論述上 在此期間著有英文著作 中國哲學歷史 中國哲學大綱及附注參考書目 陳榮捷先生為 大英百科全書 撰寫中 國哲學概要以及諸思想家傳記的文章 在上世紀 他還為許多其他百科全書撰寫有關 中國哲學的文章和條目 事實上 他幾乎成了這一時期各英文百科全書關於中國哲學的唯一撰 一時被歐美學術界譽為 把東方哲學文化思想最為完備地介紹到西方的中國大儒 從夏威夷時代起 陳榮捷先生長期致力於中國古代哲學資料的英文翻譯工作 榮捷先生英譯的四部重要著作出版 及其他著述 老子之道 中國哲學資料書 前三者分別為儒 道三家的重要經典 其中對於 的翻譯尤有意義 積作者十餘年之功 全書共 所有的條目 名辭都有解釋 所有的引文皆有溯源或說明 注釋多達 000 該書開創了一個很高的中 文翻譯標準 至今仍無人超過 該書一直是美國院校教授中國哲學的標準教科書 對英文世界 的中國哲學的傳習貢獻極大 上世紀 年代初期以後 陳榮捷先生除了為諸百科全書撰文外 主要精力漸漸轉向新儒 的研究 他的英譯 年出版 其中參考日 韓著作甚多 注釋說 明尤為精詳 在他生命的最後 全部的學術關注幾乎都集中在對朱熹的研究和對朱熹研 究事業的推動上 由陳榮捷先生組織 籌備和擔任大會主席的 國際朱熹會議 威夷檀香山舉行 會議彙聚了當時東西方著名的朱熹研究專家 這次會議是世界朱子學術研究 的高峰 此次大會的完滿舉行不僅大大促進了朱子研究 也是陳榮捷先生自己的重要成就 一步提高了他在國際學術界的聲譽 年以後 陳榮捷先生出版的朱子研究著作 大都以中 文形式發表 朱子門人 朱子新探索 除以上所述數種關於朱子的中文著作外 先生尚有英文朱子學論著如下 新儒學文選 新儒學詞釋 朱熹的生活和思想 朱子新研究 朱熹與新儒學 陳老先生在英文朱子學研究著作上的貢獻 在英語學界的新儒學研究中無疑也是首屈一指的 陳榮捷先生尊朱子而不貶陽明 就新儒學研究而言 先生亦有陽明學的中英文重要著作 其中文著作有 王陽明與禪 這兩本著作是中文世界在 年中最重要的陽明 學著作 在新儒學之外 陳榮捷先生還有關於中國哲學的其他英文著作 陳榮捷先生是 世紀後半期歐美學術界公認的中國哲學權威 是英文世界中國哲學研究 的領袖 也是國際漢學界新儒學研究的泰斗 美國在二戰前和二戰後初期都不重視理學研究 1970 始為之一變 以哥倫比亞大學和哈佛大學為中心 對新儒學和朱熹的研究一時 陳榮捷先生海外教學四十年紀念時 他曾作詩三首 茲錄其二 海外教研四秩忙 攀纏牆外望升堂 寫作唱傳寧少睡 夢也周程朱陸王 廿載孤鳴沙漠中 而今理學忽然紅 義國恩榮固可重 故鄉苦樂恨難同 年代美國關於中國思想研究的變化 這在改革開放後的中 國大陸也同樣再現了 傳神地寫出他對理學先賢的景仰 夢中所見已唯有朱子 他在朱子身上貫注了他的全部生命和全 部感情 朱子研究已經毫無疑問地成了他的終極關懷 白鹿薪傳一代宗 在美國弘揚中國哲學六十年的陳榮捷先生 韋政通 流行直到海之東 何期千載檀山月 也照匡廬洞裏風 白鹿原指白鹿洞書院 位於江西星子縣東北廬山五老峰下 四山環抱 風景清邃 最早爲 唐代李渤所居 因從遊者衆 遂立學館 到北宋時 仍負盛名 至南宋漸湮沒無聞 朱熹於 1178 年出任南康軍 主管南康 正是星子縣境 遂重建書院 白鹿洞書院學規 揭示來學 1181 年陸象山來會 朱子請他到書院爲諸生說書 象山以 君子喻於義 小人喻於 講得全場感奮 至有流涕者 有此因緣 遂使詩中 成爲理學傳統的象徵 是指陳榮捷先生 因畢生鑽研理學 尤其是朱子學 而成爲聞名國 際的一代宗師 第二句 是指陳氏在美國講學六十年 從當年的沙漠中孤 到今天使理學逐漸流行 一生鞠躬盡瘁 奉獻於中西文化的溝通 後兩句 何期千載檀山 在夏威夷由陳老 是年八十一 一手推動召開的 際朱子學會議 以及會中討論的盛況 上面這首詩 就是馮友蘭先生應邀出席會議 在會中 書贈大會主席陳榮捷先生的 此一傳神之作 曾引起多位與會學者的唱和 要進一步了解詩中涵義 有必要對陳氏的生平先有些認識 他是廣東開平縣人 此出生 父名鬥南 二十七歲時 在俄亥俄州開設洗衣館 榮捷先生五歲於私塾開蒙 十五歲改讀廣州嶺南學堂小學 部七年級 二十三歲畢業於嶺南大學 先修英國文學 二十八歲獲博士學位 應母校嶺南大學之聘爲哲學教授 一年後於兼教務長職 陳氏應夏威夷大學之邀 前往講授中國哲學 不意從此踏入人生新的歷程 事變後 全面抗戰 遂由訪問教授改爲專任 至珍珠港事變爆發 夏大暫停 時中國半壁江山 已蹂躏于日本鐵蹄之下 報國無門 旋應美國新罕布夏州常春藤盟校之一的 達慕思學院 聘爲中國文化與哲學教授 曾任該校文科主任 贈以人文榮譽博士 退休後 各著名大學争聘 終決定前往賓州匹茲堡市徹談慕女子學院就講 座教授之職 是因此校無須負行政責任 有較充裕的時間從事著作 且校園風氣自由 環境幽 靜清美 酷似嶺南與達慕思 任期一延再延 年方二度退休 並贈予榮譽教授 除長期任教於達慕思和徹談慕之外 1947 曾七度重返夏威夷大學暑期教學 與哥倫比亞大學的關係也特深 哥大教授狄培瑞與陳氏 不但維持數十年的友誼 在研究與教 學方面也合作無間 畢生爲推展中國思想的工作 不遺餘力 陳氏數度至哥大任訪問教授 度退休後 仍一直在哥大講授中國思想 陳氏回憶 經過數十載的努力 理學所以能 在美國逐漸流行 此中大原動力乃哥倫比亞大學東方思想教授狄培瑞博士 彼之不斷提倡與 我等三十餘年之合作 頗覺有成 除與狄培瑞合作 在中西文化溝通方面 由陳氏直接主持或參與的工作 是經由各種不同 的方式 争取一切可能的機會在進行 下面列舉其中主要的幾項 年在夏威夷大學任 教期間 夥同國際哲學界知名之士三五人創設 東西哲學家會議 已舉辦六次 每次集世界哲學家於一堂 專討論東西哲學 爲了可以充分溝通 前三次的會期 有六星期之 中國哲學家除陳氏之外 方東美 吳經熊 唐君毅 牟宗三 梅贻寶 謝幼偉等 都曾先後出席 美國學術團體聯合會 擔任宗教歷史巡迥演講 哥倫比亞 康乃爾 芝加哥 多倫多等大學講中國宗教 強調中國宗教應分民間宗教與文人宗 教兩個層次 後者以馮友蘭 熊十力爲例 西方提及熊氏者 此爲第一次 這一系列的講詞 旋由哥倫比亞大學出版部刊行 現代中國宗教之趨勢 有德文 西班牙文等譯本流傳於世 中國思想委員會 委員三年 東西哲學 季刊編委十七年 年起連續六年爲 撰中國哲學篇及儒家 理學等篇 其他百科全書中國哲學部分 由其執筆 年世界哲學界聯合編輯哲學百科全書 共八冊 五百萬字 以世界哲學權 威七十餘人爲編輯委員 書中特設中國哲學一門 邀陳氏爲主編 除自撰中國哲學簡史 王陽明等專篇之外 另請我國旅美哲學專家張君勱 施友忠 謝扶雅 柳無忌 分任其他各篇 外人之重視中國哲學 此爲前所未有 該書於 1972 開始爲紐約州教育廳中國哲學宗教計劃 編大學教材 1974 大學同行約 人創立 美國宗教學會 1975 年於任哥倫比亞大學訪問教授期間 美國東部理學研究組 主席四年 此組集合美東各大學講授宋明理學或相關之科目者 大每月一次 獻文討論 年當選爲 亞洲與比較哲學學會 在學術上要成爲一代宗師 以上的活動只能算是輔助性的條件 其基要條件要靠學術著作 的成就 榮捷先生的著作可分爲兩大類 一是中國哲學經典的英譯 一是中國哲學思想的研究 經典英譯之書有 中國哲學 資料書 朱熹編 王弼老子注 與瑞士 博士合譯並注 值得注意的是 爲了推闡中國思想於歐美 爲了方便讀者 以及能增進讀者對經典有全面了解者 除原文六百二十二條之外 有長篇引言詳述 纂及譯注之經過 並選譯朱子有關之言及宋 與朝鮮 日本注家評論共六百餘條 韓注釋百餘種 選輯之書二十二種的書目 其艱難猶不止此 於譯文中還要做到 有詞必釋 名必傳 有引必溯其源 歷代哲學家所使用的名詞雖相同 但往往賦予不同的涵義 因此有 必要随文加以解釋 有名必傳 是對書中人名 必一一加注其生平 最困難煩人的工作 恐怕是在 爲了一句引語 有時翻遍千百頁 仍未必能找到答案 自十九世 紀中西交會以來 翻譯中國經典的學者多矣 在譯文之外 而能不畏艱巨 多方面從事學術加 工如陳氏者 可謂絕無 一部英譯之書 能具有學術價值者 其故亦在此 在所有英譯著作中 規模最大 846 工時最久 影響最廣的 此書動念於四十年代初仍在夏威夷大學執教時 因有感於西方學界對中國思想的了解 仍局限 於上古時期 一直毫無進展 故決定編譯一部從孔子以前的人文精神的發展 到現代的張東蓀 熊十力與馮友蘭 把上下數千年中國哲學的源流完整地呈現 編譯伊始 因忙於教學與在美國 各地做抗戰建國之演講 時作時輟 延至二十年後才完成 此書自 年出版後 一時佳評 風行歐美各國 至今三十年 無可取代者 榮捷先生編譯此書時 自定以下七項原則 盡量參讀各種經典注疏 所有的中國哲 學的名詞必須加以解釋 所有的專有名詞如 都必須詳舉其内容 所有引用 書籍或論文 均譯其意爲英文 所有地名或人名 均加考證或說明 所有原典之引文 盡量追溯其出處 對經典中若干重要章句 均指出它在中國哲學史上的重要性 以第一項 工作爲例 僅老子部分 便參考歷代注釋三百種以上 莊子也超過百種 難解之 也使歷代重要注釋並列 一則可使讀者知各家義解之紛歧 再則也可知儒家思想之發展 爲了使讀者得知我國思想之承先啓後 古今一貫 而就原典中引文一一溯其原始 達九百餘條 單單這一項工作 就真不知要花去多少心血 難怪作者自己 有時也不免有 底撈針 無從入手 中國哲學史料 真是浩如煙海 即使做資料彙編 已是不易 之選材目的在能使成一家之思想統系 如未對一家思想融會貫通 别具眼力 是做不到 英文版的 近年來在黃俊傑教授主持下 由萬先法 楊儒賓 朱榮貴 吳有能諸先生之通力合作 譯爲中文 中文版書名改爲 1993 台北出版 中文版除將三千餘條注文全譯外 對古代部分 譯者案 增加譯注是爲了替讀古典困難的讀者着想 譯者案語則多采自陳氏其他著作 使讀中文版的讀 較原著更能完整地了解陳氏關於中國哲學的整體見解 一部英譯的中國哲學資料書 回譯成中文 這種例子極爲罕見 這當然不只是爲了其選材精審 而是因爲它的注釋具有學術 英譯中國典籍之外 另一類的著作 是中國哲學思想的研究 包括英文與中文 英文的除 前文提過的 中國哲學大綱與附注書目 陳榮捷哲學論文集 此書爲陳氏達慕思大學同事陳澄之先生所編 内有中文論文九篇 朱子的生活與思想 文的有 此書初版於 中抽出單行 在台北 再版多次 1984 年重印時 又增加論文六篇 王陽明傳習錄譯注集評 此書是就英譯 增益注疏而成 書首又增 版本與評注 書末則附 從朱子晚年定論看陽明之于朱子 榮捷先生在台灣清華大學主辦的 中國思想史國際研討會 海外講授中 國哲學五十年 發表主題演講 他將自己在國外弘揚中國哲學的歷程分爲四個時期 爲介紹中國思想時期 爲翻譯中國經典時期 爲討論中國哲學範疇時期 年以後爲推闡朱子學研究時期 一生專治中國哲學 界各國的會議與專刊上 曾發表中 日文論文 183 而朱子學則爲一生學術生涯的最後 彙聚之點 也使他的學術成就達到最高峰 年以後出版的四本朱子學研究的書 共兩千餘 約一百五十萬言 絕大部分爲八十歲以後所寫 其活力 其勤奮 其認真 爲今之年輕學 者所不及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 聯合國爲增進各國之間互相了解 發起編聯合國叢書 每國一書 介紹其歷史文化 中國一本由曾在上海滬江大學任教 戰後任芝加哥大學歷史教授的 MacNair 1946 年陳氏應其邀請 爲撰理學與當代中國哲學兩章 其中包括朱子思想專 此爲陳氏介紹朱子給西方最早之作 年出版的 成的朱熹 開宗明義便說 在中國思想上 除了孔 莊以外 沒有人像朱熹産生過 這麽大的影響 朱子給儒家一種新意義 數世紀以來 不僅支配了中國思想 即韓國及日本的 亦屬如此 據中文版譯文 年發表 朱熹集新儒學之大成 英文論文 先生中譯 已收入 1991 中文版寫序 不特集宋學之大成 而亦集中哲全部之大成 朱熹在中國哲學史上的地位既如此崇高 是他到垂暮之年 仍以無比的熱情從事朱學研究的原因 共收文十五篇 其中不乏爲朱學研究開辟新領域之作 朱子之宗教實踐 即跳出一般宗教思想的討論 直入日常生活之中 抉發其具體的宗教經驗 探討其宗教 信仰對實際行爲的影響 以論證朱子 實一最虔敬而富有宗教熱誠之人 儒家之作爲宗教 何以與其他宗教不同 此文已有明确的答案 朱子固窮 實是從少人注意的一個 特定視角 討論朱子的道德實踐 道德理想能表現在具體生活的言行相顧的道德實踐上 傳統儒家的真命脈 朱子之所以能影響數百年 不完全是因爲他注 倡道統 興博學 更重要的是 他在具體生活中爲儒家理想的實踐 做了活的見證 中對内容做了提要 以上諸篇 不敢云有何創見 只是留學 亦教亦學 居美四十餘載仍是留 所得而已 目的爲申述朱子 不在宣傳 亦不事辯護 以朱釋朱 不用西洋名詞或觀念 以洋冠洋服加諸朱子也 這是真正的學術態度 對那些喜以西方觀念做比附 喜用西方理論 硬套中國思想的人 應有啓發 檢討一下是否在不自覺中 仍殘留着殖民地心態 關於朱子門人 已往雖有數種專著 然皆從誇耀朱門出發 錯誤百出 書詳考朱門弟子 足稱門人者達 467 並從其地理之分布 社會背景 對政權之反應 門之比較 以及對朱學發展之貢獻等方面 探讨朱門的特色及其在思想史上 的意義 作者自謂 希於研究朱門 别開生面也 毫不誇張 一書長達 840 126 内容從哲學性的命 天理人欲 知行合一 哲學範疇 到日常生活的幽默 世俗信仰 到代表文人素養的墨 也讨論了朱子對婦女的態度 朱子與僧 道的關係 陸私交 使一般 對朱子的刻板印象改觀 方面之廣 不啻是朱子的百科全書 爲朱子研究開無數法門 乃應我與傅偉勳教授合作主編的 世界哲學家叢書 之請而寫 時已八十 而文字表達依舊簡明扼要 思路十分清晰 仍保持廣徵博引 言必有據的一貫風格 書分思想 交遊與傳播四部分 共十九章 就内容言 是對一生的朱子研究做了系統的 就研究歷程而言 這已是他朱子研究的最後定見 陳氏作詩回顧在美的教學生涯 一廿載孤鳴沙漠中 誰知理學忽然紅 序文中自注 所謂廿載 實三四十載 至謂忽然而紅 則指此十年來之理 學哲學博士論文多篇 理學會議數次 理學專書多本而言 從本書第十五篇 歐美之朱子學 所述可見一斑 嗣後數年 美國學者每有朱子會議之議 然未見實行 陳氏當選 時機成熟 夏威夷老友航界領袖程慶和博士又自願代爲籌款 程氏曾負責兩次 於是於 月在夏威夷東西文化中心召開 國際朱子學會議 爲了使東西方的朱子研究開一新頁 陳氏爲這次會議付出極大的心力 從決定邀請學者名單 發邀請函 催論文稿 到主持十天的會議 以及會後的出版會議論文集 英文版 大部分工作 皆獨力承擔 朱子會議有若干特色 東西語言受同等重視 宣讀論文皆有翻譯 韓論文 皆由學者自備英譯全文 四十位提論文的學者之外 尚有青年學者三十餘人 俱爲正式會 老中青三代學者共聚一堂 共同讨論 同遊共膳 除二十八場論文發表會 另爲年青學者 開研習會三次 會中東西人士各半 大陸與台灣學者均爲七人 年後首次學術交流 會員來自世界各地 會議進行順適出乎意料之外 在會議論文中 陳氏認爲有關朱子之 玉山講義 朱子與胡宏 朱子之 宗教地位 朱子興教育 太極並非朱子中心思想的幾篇 確實别開生面 會議期 陳氏在夏威夷大學大禮堂做了一次公開演講 既生動又活潑 表情豐富 動作頻頻 内容通俗而充滿趣味 帶來滿堂歡笑 陳氏在會中爲了和馮友蘭先生之詩 就原韻也賦 了一首 朱學大成皆有宗 鸢飛魚躍又徂東 中西日韓天國會 恍如夢裏坐春風 夏威夷有 天堂之稱 這次會議帶給他心靈的愉悅與滿足 可以想見 夏威夷的朱子會議 在國内起了連鎖效應 1987 在廈門 福建武夷山 北中央研究院 都分别召開了國際朱熹會議 陳氏不辭辛勞 每次皆應邀出席 並發表主題演 十多年的推闡 果然使朱子成爲當代顯學 年來台北時健康已不佳 須輪椅代步 台時由哥大及門弟子朱榮貴博士随行照料 清晨我獨自一人趕赴機場話别 朱博士爲我們攝影 心想這大概是我們最後相見了 陳氏於 日病逝於美國賓州匹茲堡 十三歲生日只差六天 陳氏不能算是一流哲學家 但對中學西傳的功績 無人能及 也是學術 工作者的典範 本文有關陳榮捷先生生平 是參考陳澄之輯 廣東開平陳榮捷先生年譜 陽明與禪 其餘則參考陳氏的七部中文著作 張岱年 馮友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