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 122- 2024-10-11
中文版在第 國際扶輪史上第二位華籍理事 顏德慶博士 Yen Ching The Second Chinese Director History Rotary International Herbert Lau 劉敬恒 China Historian July 2014 Strong Rotarian HonLLD Lehigh MEng BEng Virginia Americans Peking Club 北京扶輪社 1924 1925 Classification Engineering Railroad Vice President 1926 1927 Nanking 南京扶輪社 Charter 1933 1934 1935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Railway War Time District Governor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Fong Foo Sec 鄺富灼博士 Shanghai 上海扶輪社 Book Publishing Nominating Committee Education Qualifications Born November 1878 Empire Anglican Church Anglo College 1889 1893 Tung Wen 同文館 1895 Francis Xavier 聖芳濟書院 1896 Those Imperial United States Wei Williams Republican Foreign Affairs Minister 1920s From 1898 Episcopal High School University 1899 1901 Master Civil Doctor Philosophy 1902 October 1906 Returned Students Chin Shih Emperor Career Engineer 1904 Canton Hankow Sheng Kung Pao Railways 1905 Chinkiang Section Shortly Chili Province Hebei Viceroy Yuan Kai 直隸省總督袁世 Kalgan Nankow Pass 居庸關南口 Four 000 100 Great Wall Petaling 萬里長城八達嶺段 1909 Kiangsi Anhwei Chang Szechuan Xinhai Revolution 辛亥革命 1911 Republic 1912 Department Provisional When Communications Ministry May Councillor January 1922 Managing Hubei Hunan 1919 Han Kuei April Inter Allied Technical Board During Harbin Perm Ural Mountains Russia 1920 Finance Commission 1921 America Europe September Special Expert Delegation Washington Naval Conference Associate General Sichuan March Communication Shandong June Acting Sino Japanese Joint Shantung National Discussion Superintendent Bureau Capital 1928 1929 Consulting Mukden Railroads 1930 Chairman Managers Kiaotsi Since Chief Standardization Technics 1932 Advisor Lytton Member Trustees Indemnity Funds Remitted British Delegate League Nations Institute Engineers 中國工程師學會 Association American 1923 Honors Order Golden Grain 2nd Class Grand Cordon 嘉禾二等大綬勳章 Striped Tiger 文虎二等勳章 February Precious Brilliant 寶光嘉禾二等勳章 1st 寶光嘉禾一等勳章 嘉禾一等大綬勳章 從威尼斯前往遠東的 綠色康特號 輪船上舉行的會議上 扶輪與遠東問題的關 是這些扶輪社員要討論的主要議題 出席的扶輪社員有 中國上海扶 輪社前社長 歷年國際扶輪國際服務委員會委員 弗羅利克 印度孟買扶輪社 恩斯特 海峽殖民地檳城扶輪社 以及中國北京扶輪社前社長顏德慶博士 左邊的女士是博 斯夫人 中間的是博斯小姐 Far East Rotarians Conte Verde Venice Present Carlo Bos Service Hans Frohlick Bombay India Ernst Raimann Penang Straits Settlement Mrs Miss 年度國際扶輪理事顏德慶博士的辦公室設在上海都城飯店內 Metropole Hotel 192 月京張鐵路通車典禮技術人員合影 前排左起依次為翟兆麟 陳西林 詹天佑 顏德慶 于人鳳 Opening 年中華民國交通部 派技監顏德慶等為專門委員 Appointment 顏德慶的書信 Handwriting 中國最早的火車輪渡 月連接南京下關浦口火車站的火車輪渡通車過長江 Commencement Cross Yangtze River Ferry 年日本侵華期間 多座城市淪陷 來自不同城市的 社員聚首上海 南京扶輪社週刊 創刊號 December 終身不變職業服務的扶輪人 年度首次加入北京扶輪社 任創社財務主委 職業分類 翌年擔任副 年度任社長 年中華民國定都南京 年顏德慶在首都組建南京扶輪 任創社社長兩屆 政府管理 年抗日戰爭期間 當選為國際扶輪第 地區兩屆總監 後來太平洋戰爭爆發 年度當選國際扶輪理事 是歷史上第二位擔任此職位的中國人 第一位擔任國際扶輪理事的中國 年度的鄺富灼博士 上海商務印書館英文部主任 日至翌年 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太平洋裁軍會議 顏德慶任代表團專門委員 這次會議實際上是由美國和中國的扶輪人 政治家啟動的 世紀初的一次重要的國際和政治裁軍會議 會議召集人是美國總統沃 Warren Harding 他是華盛頓特區扶輪社 的社員 另一方面 上海扶輪社的顧維鈞博士是中華民國代表團的三人全權代 表之一 由於扶輪人參與了這次非凡的政治會議 扶輪雜誌 邀請了客座評論員喬治 George Harris 發表他的觀點 月號上登載 中華民國代表團在華盛頓會議上簽署了 解決山東懸案條約 九國公約 一些中國代 表對扶輪的國際和平友愛理想殫見洽聞 於是會議結束後回到中國 組建了新的扶輪社 蔡廷幹海軍中將 年創社社長 社社員 其後任社長 年度創社社長 地區總監 國際扶輪 年度理事 刁敏謙博士 年創社社員 楊永清博 吳縣扶輪社 1936 年創社書記 劉湛恩博士 上海扶輪社社員 梁如浩 天津扶輪社榮譽社員 學業和專業 光绪四年 字季餘 出生於大清國江蘇省上海縣 父親是翻 教育家 聖公會虹口救主堂牧師顏永京 1838 1870 年接受按立為牧師 國聖公會鄂湘教區和武昌文華書院 Boone Memorial 華中師範大學前身 的開創 Bishop Samuel Isaac Joseph Schereschewsky 創辦聖約翰書院 John 聖約翰大學前身 1881 1888 年任院 年就讀於上海同文館 年畢業於聖芳濟書院 光绪二十二年 隨二兄顏惠慶留學美國 他在維吉尼亞州聖公會高中 為上大學做準備 他在維吉尼亞大學 習工程學 光绪二十四年 在賓夕法尼亞州理海大學 Pennsylvania 專攻鐵道工程學 顏德慶之所以讀鐵道工程 全因奉父親之命 當年顏永京知道清廷將大力修建 但缺乏人才 所以覺得兒子修讀該科有報國之用 顏德慶亦不負所望 光绪二十 畢業並獲工程碩士學位 畢業後 先在美國橋樑公司及鋼鐵廠實習 他與二兄顏惠慶 堂弟顏福慶 醫學專家 顏氏三傑 日應大清國學部留學生考試 授工科進士 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 卷五六四 三十二年九月丙午 引見遊學畢業生 陳錦濤 張煜全著賞給法政科進士 顏惠慶賞給譯學進士 謝天福 徐景文賞給醫科進士 德慶賞給工科進士 畢生爭取中國自強的鐵路先鋒 顏德慶自 光緒二十八年 歷任粵漢鐵路 廣三支路工程師 當年中國有很多 鐵路工程 仍需依賴外資營造及外籍工程師建設 他跟隨自幼留學美國 中國鐵路之父 號的詹天佑 致力打破這個局面 光緒三十一年 在四年時間內 以低於原定成 本建成連接北京及張家口的京張鐵路 成為首個完全由國人出資及負責設計的鐵路工程 在穿鑿四條通山隧道的工程中 大展身手 1908 光緒三十三年 在郵傳部奉調任路政司行走 後授郵傳部郎中 宣統元年 詹天佑任川漢鐵路總工程師 顏德慶任副總工程師 代理總工程師 從事粵漢 滬寧等鐵道敷設 在任兩年後 因為清廷向列強出讓築路權 引發四川保路運動而停工 民國元年 曾任中華民國北洋政府交通部參事 月充粵漢鐵路湘卾局局長 兼管漢 宜蘷兩段事宜 顏德慶在上海與吳健 又名吳任之 等組成中華工學會 次年與詹天佑的廣 東中華工程師會及徐文炯的上海路工同人共濟會合併 在漢口組建了中華工程師學會 詹天佑任 顏德慶任副會長 該會是中國工程師的先驅組織 延續至今 與他走 遍大江南北興建各省鐵路達廿年的恩師詹天佑不幸辭世 四日後 身為漢粵川鐵路湘鄂線局長的 顏德慶率領 525 位同人 交通部將詹天佑的生平事蹟由國史館立傳 並申請指撥地點立鑄 以表揚這位功在家國的恩師 獲得接納 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國際時局大執位 造就收回列強在華鐵路經辦權的契機 德慶跟外交家兄長顏惠慶的工作相互配合 往後數年 他也全情投入收回中國各地鐵路經辦權 月世界列強在法國舉行巴黎和會 Paris Peace 顏惠慶任中華民國代表團 顏德慶為隨員 當時德國是戰敗國 顧維鈞為首的中國代表團提出向日本收回他們於 1915 年從德國手上搶去的青島 包括山東的膠濟鐵路 會議結果中國收回青島的主張失敗 德慶與兄長支援中國代表團拒簽凡爾賽和約 Treaty Versailles 並提交 中國要求膠澳租借 膠濟鐵路及所有他項關於山東權利之直接歸還之說帖 顏德慶被委任為協約國共同 監管中東及西伯利亞鐵路技術部中國代表 派往歐美各國視察鐵道 在顏惠慶跟德方五十多次談 判交涉後 中德雙方於 月簽訂 中德協約 正式復交 而德國正式向中國歸還青島 等的租借權 為接收膠濟鐵路鋪路 年美國總統哈定 邀請中國 意大利 比利時 葡萄牙等八國到華盛頓開會 華盛頓裁軍會議 中華民國代表團全權代表為施肇基 顧維鈞 王寵惠三人 蔡廷幹等人為代表團 專門委員 代表團總人數 130 中國和日本簽訂了 解決山東問題懸 案條約 及其附約 條約規定 日本將德國舊租借地交還中國 中國將該地全部開為商埠 膠濟鐵路及其支線的日軍應立即撤退 青島海關歸還中國 膠濟鐵路及其支線歸還中國等 附約中規定對日本人和外國僑民的許多特殊權利 但是中國通過該條約收回了山東半島主權 和膠濟鐵路權益 華盛頓裁軍會議後歸國 青島回歸進入接管階段 顏德慶任中國接收鐵路委員長 助魯案善後督辦王正廷接管膠濟鐵路 經過艱難的談判 最終在 日簽署 山東懸案鐵路 細目協定 膠濟鐵路定於 日移交 萬日圓 中國接收鐵路委 員長顏德慶在青島朝城路主持了收回膠濟鐵路儀式 中國膠濟鐵路管理局 的牌子替代 山東鐵路管理局 的牌子 是他一生中最光榮的日子 顏德慶仍任膠濟鐵路管理 委員會委員長 常住青島 年他轉任鐵道部技監兼任多個技術委員會成員 1937 年任代理 鐵道部次長 詹天佑於 在廣州約集工程界同志 中華工程師會 嗣後顏德慶 又在上海創立 中華工學會 又有徐文炯 又名徐士遠 等組設 路工同人共濟會 不久三 會合併 改名為 中華工程師學會 遷總會於北平 德慶任第 屆理事長 在美國學習工程技術的中國留學生組成 國工程學會 1931 年起中國工程學會與中華工程師學會正式合併為 顏德慶分別出任第二及第五屆理事長 年獲美國理海大學頒授榮譽法學 博士學位 年南京全面陷入日軍手上 顏德慶搬去上海 利用上海扶輪社的秘書處 都城飯店 103 Room 履行兩年國際扶輪第 總監的職務 年上海全面淪陷 顏德慶繼續留在上海履行國際扶輪理事的職務 可惜戰爭令他無法親自 出席在美國舉行的國際扶輪理事會會議 畢生致力爭取中國自強的顏德慶 逝於淪陷的上海 他跟妻子朱多加育有一名養女 中華民國 北洋政府頒授 顏德慶對於青島的貢獻 顏德慶對於青島的貢獻在於全程參與收回膠濟鐵路 並壓低了日本開出的價碼 鐵路是一個 地區的命脈 年日本佔據的青島回歸 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膠濟鐵路的接收 為了阻撓青島回歸 在膠濟鐵路的移交工作中製造了很多障礙 顏德慶和哥哥顏惠慶據理力爭 為膠濟鐵路的收回做了大量的工作 中華民國南京政府首設鐵道部 膠濟鐵路的管理部門也有了一個新的名稱 膠濟鐵路 管理委員會 首任委員長就是顏德慶 任職時間由 月到次年 勉力支撐魯案善後半壁江山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 列強無視中國利益 把青島從戰敗的德國手中移交日本 引發了全 國抗議 為了爭取青島重回祖國 社會各界爭相出力 這其中就有顏氏兄弟的身影 青島市十大 藏書家 原青島市博物館副館長王桂雲評價說 顏德慶與哥哥顏惠慶在青島回歸的整個過程裡 充當着相當重要的角色 早在巴黎和會期間 顏氏兄弟就開始參與青島的回歸工作 巴黎和會舉 顏惠慶擔任中國政府代表團顧問 顏德慶是隨員 雖然為幕後角色 但他們始終堅持不懈地 支持顧維鈞團長的主張 提出從日本帝國手中收回青島 贊成提交 中國要求膠澳租借地 鐵路及所有他項關於山東權利之直接歸還之說帖 年華盛頓會議召開 顏惠慶等人據理力爭 結果以中國支付贖金為代價收回膠濟 而顏德慶在青島期間 更是相助王正廷辦理交涉 排除萬難 戰勝對手 為青島最終回歸 祖國立下汗馬功勞 特別是在膠濟鐵路的贖回工作上 顏德慶起了相當大的作用 按當時國民意見 認為膠濟鐵路應無條件歸還中國 但是北洋政府很清楚 日本既然佔領了鐵路就不會白白放手 打也必定不是對手 北洋政府在談判之始就確立了 贖路的原則 以日本既占該路 欲期完全收回 故酌予相當利益 青島回歸進入接管實施階段 王正廷被委任收回青島的 善後督辦 他請交通部技監顏德慶出任中方接收膠濟鐵路委員長 負責接收膠濟鐵路的工作 下轄兩套班子 一是鐵路評價分委員會 有顏德慶 劉景山 薩福均 唐恩良 顧宗林 邵家錕 王大禎 二是鐵路移交分委員會 馬廷燮 王承祖 孫繼丁 宋鏘鳴 施恩曦 這些接收膠濟鐵路的人員 絕大多數是留美留日學生 許多在交通部任 即便不在交通系核心圈層 也與交通系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在談判過程中 日本人多方刁難 顏德慶則寸土不讓 力爭主權 令王正廷大為讚賞 雲先生在 顏德慶弟兄和青島回歸 一文中講了這樣一件事 是顏德慶的生日 辦酒宴慶賀時 王正廷在席間特贈一方匾額 折衝中流 顏德慶謙辭禮讓一番後 便引出不少接管的話題 王正廷說 善後正行道中途 幸有顏公這樣的資深長才 傾心相助 勉力支撐 善後半壁江山 才有今日談判成果 要能善始善終 全靠顏公 衝中流 寄望於後如此 顏德慶也沒有客氣 當場提出要將鐵路贖金再壓 500 後來的事實證明 他真的是個 砍價高手 他是個 膠濟鐵路的收回波折重重 其中之一就是贖路費用的商定 按照日方的計算 中國要想收回 需要向日方支付 顏德慶認為 這個價碼開得太高了 顏德慶提出了一 套鐵路回收評價標準 經他計算 但被日方代表推翻 顏德慶也不示弱 出實地考察 並邀請外國專家一起論證 漫長的談判隨後展開 據青島市檔案局徐增娥 巨資贖回 一文記載 中日兩 國政府各派委員三人組成聯合鐵路委員會 以評定鐵路產業實價並商定鐵路移交詳細辦法 宣佈王正廷為魯案中日聯合委員會委員長 交通部次長勞之常 參事陸夢熊 顏德慶為魯案中日 聯合委員會第二部 即鐵路委員會 日本則派出駐華公使小幡酉吉為日方委員長 青島守備 軍民政長官秋山雅之介 鐵道技師大村卓一為二部委員 第二部委員會專門討論接收膠濟鐵路事 下設鐵路評價 鐵路移交等分委員會 中日聯合委員會第二部共開會 最終簽 山東懸案鐵路細目協定 雙方一致決定鐵路補償金總額為 國庫券利率參照 公產國庫券利率定為 青島日報通訊員于建勇 崔紅在 掌門人 一文中稱 顏德慶是膠濟鐵路功臣 在與日方談判中 將日本提出的 萬日圓的賠償金 一下子 不愧砍價高手 萬日圓償款一文未付 贖路費用商定完成後 膠濟鐵路的接收工作進入尾聲 據徐增娥介紹 日正午 膠濟鐵路交接儀式在膠濟鐵路管理局舉行 中方接收 膠濟鐵路委員長顏德慶 膠濟鐵路局長趙德三 日本代理移交委員長大村卓一等出席移交儀式 膠濟鐵路管理局正式成立 接收儀式結束後 膠濟鐵路管理局發出佈告 聲明在接收期一 個月內 一切暫照舊章辦理 待接收完竣後再定辦法 由中方接收委員及膠濟鐵路管理局 將全路各部門 各站點財產 器具及一切文書 圖表等 逐一點收 日全路接管完畢 膠濟鐵路事務從 日起歸中方管理 中國接收膠濟鐵路委 員長顏德慶與日本山東鐵道引繼委員長秋山雅之介在青島簽訂 膠濟鐵路交收之協定 規定坊 子醫院 博山小學校所屬財產於 月底前移交鐵路管理局接 日本仍保留部分鐵路土地出租契約及租借宿舍契約 值得一提的是 萬日圓贖路費 到底有沒有付給日本呢 答案是沒有 為了籌集這 北洋政府面向全國發起籌款贖路運動 但收效甚微 開始的時候很多人一腔熱血要愛國 但到最後真正交錢的沒幾個 各省官民熱心贖路 紛紛擔任之數 有二千三百餘萬元 然至今 未聞有絲毫繳付者 據交通部統計 扣薪儲金一項 萬餘元 各地購股存款一項 統計兩項 萬日圓的償款 可以說 是杯水車薪 膠濟鐵路國庫券償款 只能由膠濟鐵路收入負擔 但膠濟鐵路每年收入有限 支付利息 萬日圓的本金 年抗戰爆發仍一文未付 領導建設中國最早的火車輪渡 除了主持膠濟鐵路收回之外 顏德慶還有一項工作也彪炳史冊 那就是領導建設南京下關火 車輪渡 這是中國最早的火車輪渡 在今天看來 南京火車輪渡早已成為歷史陳跡 但在上世紀 三十年代卻是舉世矚目 蔚為壯觀的浩大工程 早在上世紀初 津浦鐵路相繼建成通車後 因受長江阻隔 下關與浦口之間的南北交通線無法接軌貫通 只好靠輪船來轉載旅客 而貨物的 運輸也必須裝卸搬運轉駁過江 費時費力 而且還會增加物品破損率 當時的滿清政府和 民國初年的北洋政府都曾有建橋之議 但終因南京地區江寬水深 工程困難 加上費用浩大而成 津浦鐵路局英籍工程師偉納新提出火車輪渡方案 亦因經費困難而作罷 年中華民國政府定都南京 津浦兩路過江問題更顯重要 政府鐵 道部又將火車輪渡建設提到議事日程上 成立了 首都鐵路輪渡設計委員會 當時集中有關專 家的見解 提出了過江的四種方案 江底隧道 固定橋樑 考慮到造價 航行等條件 決定從中優選了最經濟 技術難度不太大的下關 浦口間修建輪渡的方案 輪渡設計委員會由技監顏德慶 工務司長薩福均等 人組成 參加設計的有顏德慶 薩福均等 他們在收回膠濟鐵路的工作中是老搭檔 幾經研究 比較了多種輪渡類型 最後採用了設計 科科長鄭華所提出的 活動引橋式輪渡 這種類型的輪渡 其建造 維修等費用均 較低廉 且運用方便 既不影響長江航運 又不受限於潮水漲落 實為最經濟 最安全之良計 月成立了 首都鐵路輪渡工程處 由鄭華兼任處長 經費除由英國庚子賠款董事會借 萬英鎊外 鐵道部撥借 津浦鐵路撥借 輪渡工程開工 採用招標方法 開標結果 引橋和輪渡分別由英國多門浪公司和馬爾康洋行 Malcolm Ltd 南岸位於下關煤炭港 北岸位於浦口津浦 號碼頭下游 300 橋身高 臨江橋端寬為 可與船上軌道相接 火車渡輪定名 長江號 113 550 全船可載 輛或客車 月完工 連接了滬寧 津浦兩條鐵路幹線 南京國 民政府為鐵路輪渡的通航 在下關舉行了隆重的通航典禮 許多政府要員也參加了這次盛典 中有行政院長汪兆銘 中央常委葉楚傖 參軍長呂超 司法院長居正 鐵道部長顧孟餘 海軍部 長陳紹寬 交通部長朱家驊 次長張道藩 實業部長陳公博 教育部長王世傑 憲兵司令谷正倫 連同各界代表 新聞記者共計三千人左右 頗極一時之盛 鐵道部長顧孟餘致開幕詞 長江為水陸交通之要道 自古稱長江為天塹 以致南北之文化 風俗等 彼此差異 南京屢有興築橋樑之議 然所需經費浩繁 非目下國家力量所能負擔 因此決定興 築輪渡 其效能不減於橋樑 這在中國尚屬首次試驗 南京火車輪渡建好通行後 1973 隨著南京東站 火車站 竣工交付使用 所有過江火車均可從南京長江大橋上通過 整運行了四十年 為中國的鐵路運輸事業作出重要貢獻的南京火車輪渡 終於完成了它的歷史使 日宣告封閉停航 顏德慶從日人手中收回膠鐵路權 中國青島史志辦公室 2011 膠澳志 膠澳一商埠也 轄境幅員不及一縣 疆域分析三十年 言其地不為 考其史不為遠也 然而德人租之於先 日本占之於後 合全國人民之呼號奔走 與二三友邦之協 助援應 僅乃光復故土 說明青島光復故土之不易 在青島回歸時 顏德慶曾相助王正廷辦理交涉 尤關鐵路接管事務 出力甚多 最終使青島回到祖國的懷抱裡 上海人 原籍湖南 早年畢業于同文館 年隨兄顏惠慶留學美 在理海大學專攻鐵道工程學 年畢業 獲工程碩士學位 他與兄長顏惠慶 外交家 弟顏福慶 被稱為 弟弟顏福慶大學畢業後 曾應召赴南非多本金礦任礦醫 為華工治 因醫德高尚獲金質獎章一枚 顏福慶被選送到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深造 獲醫學博士學位 解放後 繼續擔任 副院長 顏德慶則自 年應學部留學生考試 年郵傳部奉調任路政司行走 年充川漢鐵路副總工程師 事粵漢 被清政府授為工學博士 民國初年曾任北京交通部參事 月充粵漢 鐵路湘卾局局長 兼管漢宜蘷兩段事宜 年任協約國共同監管中東及西伯利亞鐵路技術部中國代表 年被派往歐美各國視察鐵道 年任華盛頓會議中國代表團專門委員 年歸國 任漢粵川鐵 路會辦 國際交通事務處處長 助王正廷接管膠濟鐵路 後任該路管理委員長 在國民政府 鐵道部任參事 仍任膠濟鐵路管理委員會委員長等職 年任代理鐵道部次長 年獲美國理海大 學贈榮譽博士學位 曾創立工程師學會 被選為會長 年病逝於上海 值得一提則是 顏德慶與長兄顏惠慶在青島回歸的整個過程裡 他們弟兄是充當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可說是付出了艱辛的努力 1914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 日本趁火打劫 取代德國充當青島的 佔領者 舉行巴黎和會 但他們始終堅持不懈的支持顧維鈞提出收回青島的主張 中國收回青 島主張失敗 他與兄顏惠慶全力支持中國代表團發表 拒簽宣言 美國總統哈定正式向英 中等八國發出會議邀請 代表團全權代表 由有外交總長顏惠慶等人組成 代表團包括顏德慶在內 總人數達 王正廷被委任魯案善後督辦 顏德慶出任中國接收鐵 路委員長 接收工作開始 日人是多方刁難 作為鐵路談判的挑大樑人物 顏德慶是寸土不讓 顏是湖 湘辣子 在談判桌上總令人懼怵幾分 雙十節的前一天 前去赴酒宴 王正廷特贈一方匾額 顏氏謙辭禮讓一番後 眼下魯案善後正行道中途 幸有顏公這樣的資深才長傾心相助 有今日談判成果 寄厚望如此 顏也沒有客氣 提出要將鐵路 贖金再壓 後來提出來的評價標準被日方代表推翻 日人要按日本的一套評價標準 將價算在 4500 萬日元 顏也不示弱 提出實地考察 和外國專家論證 日方代表在國際輿論面前 只得把價殺到 4000 礦山償價 日人提出為 1200 幾經討價還價 最後以 萬日元拍板 東懸案鐵路細目協定 顏德慶擔任 中國接收鐵路委員長 由他主持的收回膠濟鐵路儀式 日在青島朝城路舉行 最終使懸 掛了八年的 日本山東鐵路管理局 的牌子摘下之後 隨之揭牌 中日膠濟鐵路交收協定 中華民國接收膠濟鐵道委員長顏德慶 與日本 山東鐵道引繼委員長秋山雅之介在青島簽訂 主要內容 月底以前 日本將坊子 川醫院 坊子博山小學的所屬一切財產和坊子發電所 新築工事汽機 發電機及配 電保安設備等交給中國鐵路管理局 在中日合辦的礦山公司成立前 由中國鐵路管 理局使用 不付租金 在中國鐵路管理局未照會締約者取消 修改或繼續之未 規定前 仍然有效 日中日簽訂的 規定的 內容和處理方法外 其餘土地出租契約 中國方面不承認有效 經中國方面同意 並抄留副本 允許日本方面帶回 顏德慶在青島回歸上的建樹 是不能抹煞的 顏德慶於 仍任膠濟鐵路管理委員會 委員長 中英庚款董事會在青島開幕 董事長朱家驊 副董事長馬錫 及董事顏德慶 李四光等出席會議
Related Posts:
The History of the Rotary Club of Peking Rotary in the State of Manchuria Rotary Clubs History in China Meeting with Mao Tse-Tung by Rotarian George A.… The History of District 3450 Dr. Fong Foo-Sec (Shanghai) #3 鄺富灼博士(上海) #3 Chinese Rotarians served Judges of International… Rotary in Formosa – The early years of Rotary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