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在第 22頁 地質學泰斗丁文江博士 中國郵票上的天津扶輪人 Eminent Geologist Ting The Tientsin Rotarian China Stamp Herbert Lau 劉敬恒 Rotary Historian June 2016 丁文江博士 1887 1936 Active Member Club 天津扶輪社 1923 1926 April Issue When East Meets West May Post 中国邮政 7th Modern Scientists With Chinese Geological Survey 1916 Yunnan Kweichow Guizhou Kwangsi Guangxi They Palaeozoic Grabau Gold Medal Society 1932 Early Life Huang Qiao Village Tai Hsing Taixing Kiangsu Jiangsu Province Empire 大清國江蘇省泰興縣黃橋鎮 His Emperor Han 漢武帝 140 Shanghai Peking Beijing Japan 1902 1904 United Kingdom 1911 Tokyo Japanese 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1906 Scotland Glasgow 1907 Bachelor Science Chin Shih 格致科進士 Xuantong 宣統帝 Imperial Examination 1913 Section Geology Ministry Industry Commerce Beiyang Government 北洋政府 Republic 中華民國 From Through Department 京大學 1903 Zhang Hong Zhao 章鴻釗 Weng Wen Hao 翁文灝 Institute Some 1921 National Library Museum Bulletin 1948 Acta Geologica Sinica 1952 Palaeontologia Johan Gunnar Anderson Sweden Another Special Report General Statement Mining Shensi Shaanxi 陝西省 This North 1922 1928 1909 1912 1917 1920 Amadeus William 葛利普 States Guang Lee 李四光 1931 1934 1920s 1930s Travel Europe 1933 Sixteen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Washington Carboniferous Permian Afterwards Then Soviet Union Independence Review 獨立評論 Soviets Central Academy Sciences Secretary During Academician Committee These Work Southwestern Haiphong Vietnam Kunming Hunan 1914 1930 Triassic Late 1929 Fengninian Lower Age Spirifer Social Political Contributions Metaphysics Outlook Death Legacy 1935 Railways Xiangtan 湘潭煤礦 湖南省 Canton Hankow Railway 漢鐵路 Simultaneously Education Tsinghua 清華大學 Hengshan Tanjiashan 譚家山煤礦 Hsiang Hospital 湘雅醫院 Changsha January Mount Yuelu 嶽麓山 1986 Long Jiqing 黃汲清博士 Reports 1947 Nanking Nanjing Bibliography Works Solger Wang Zhengding Journal Agriculture Yang Kuang Shansi Hebei Provinces 1919 Wong Series 努力週報 Endeavor Orogenic Movements 151 170 Stratigraphy System Cambrian Silurian Formations Malung Chutsing Districts 1937 中國地質學會會徽現保存於國立臺灣大學 Taiwan 學生時代的丁文江 Student 大學時代的丁文江 1910年 攝於蘇格蘭野外考察途中 1910 1916年 農工商部地質研究所教員與 學員合影 前排從左至右分別為翁文灝 丁文江 Graduates 1919年 參加巴黎和會時留影 後排左二 梁啟超 前排中 Attended Paris Peace Conference Leung Kai Chiu 丁文江與胡適等人於1922年創辦了 努力周報 Weekly 中國地質學界三大先驅 從左到右 1951 1889 1971 座雕像 於南京地質博物館 地質礦產陳列 Statues Old Hall 是天津扶輪社 的現職社員 積極服 特別注重教育和青少年的工作 英文扶輪雜誌 1926年4月號報導了他的服 務活動 在1921 1926年間 他是熱河特別區北票煤礦公司的總經理 天津是熱河 今天河北省 對外國開放的商埠 1923年6月 黎元洪曾宣佈將中華民國政府遷往天津 實際是天津英租界 並在當地發佈總統指令和總統任命 使天津英租界一度成為中華民國大總統的駐地 以及沒有內 閣的政府所在地 1988 年開始 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有計劃的發行了科學家紀念郵票 科學家頑強的探索 踏實的勤奮工作 為國家的經濟建設 為民族的科技振興 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為了展現 他們的輝煌業績和偉大精神 2016年5月8日 由中國地質學會推薦的著名地質學家丁文江博士 中國現代科學家 紀念郵票 成為繼李四光後第二位入選的著名地質科學家 丁文江博士是現代中國地質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歷任中國地質調查所所長 北京大學地質系 研究教授 中央研究院總幹事等 他是中國近代著名的自然科學家 地質學家 地質教育家 會活動家 不僅是中國地質學的先驅 還涉足地理學 考古學 人種學 優生學 古生物學 教研學 少數民族語言學等眾多學術領域 是一位典型的百科全書式的人物 中國科學 文化史上影響最大的人物之一 丁文江的身上 恰到好處的集合了專門科學家 科學事業的組織者和科學思想的傳播者等多 重角色 丁文江之精於科學 長於辦事 不僅表現在他在我國早年科學事業的組織 管理方面 還表現在他後來的多姿多彩的傳奇經歷中 為了紀念丁文江博士 1940 年丁氏家族捐贈基金予中國地質學會設立 丁文江獎 為學會的最高榮譽獎 目前仍然在臺灣地區以 中華民國地質學會 的名義根據章程每三年頒授 丁文江學術成就獎 丁文江的侄女 正是1989 年發起 天安門母親運動 的原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丁子霖 學業的歷程 字在君 筆名宗淹 1887年 光緒十三年 4月13日出生於大清國江蘇省泰興縣 黃橋鎮一戶鄉紳人家 在母親單氏的訓誨下 他四歲入私塾接受傳統教育 十歲讀完四書五經 並能吟詩作對 光緒二十八年 十五歲的丁文江在泰興縣知縣龍璋的大力促動下 東渡日本 但此時留日學生群體關心國事的熱情 明顯超過吸納新知 在這樣的氛圍中 丁文江並未 進正式學校 另一方面 與反清的留學生多有接觸 談革命 寫文章 的生活 光緒三十年 受南洋公學前校長吳敬恆來信的激發 他和另外兩名同學轉赴 英國求學 途經馬來西亞檳榔嶼時 戊戌變法 保皇會 又名中國維新會 主事康有為的資 1906年 光緒三十二年 在英格蘭劍橋大學學習 半年後 1911年 在蘇格蘭格 拉斯哥大學攻讀動物學及地質學 獲雙學士 在英國期間 廣泛關心時政 大量涉獵各類書籍 尤其對維多利亞王朝以來的英國思想家 屬意有加 與來自專業訓練中獲得的科學實證主義精神 方法相融合 最終內化為其立身行事的基本準則 七年間 丁文江已鍛煉成為一個 歐化最深 科學化最深 的中國人 宣統三年 離開英國 回國後在雲南 貴州等省調查地質礦產 月參加京師學部舉行的第七次遊學生考試 與章鴻釗相識 同獲賞 等同理學博士 丁文江獲授 農商部主事 地質科學家 學術界政治家之路 年在上海南洋公學 今天上海交通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前身 講授生理學 化學等課程 並編著動物學教科書 自從遊學生考試與章鴻釗相識後 丁文江開始從事地質事業 講授地質學入門 其教學活動引起了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工商部礦政司司長張軼歐的注意 丁文江再赴北京 擔任工商部礦政司地質科科長 入掌地質行政之初 千頭萬緒 百端待興 丁文江在權衡後 決定以培養人才為入手的方向 當時科學主義在中國雖已落地生長 但儒家人文主義的偏見仍在知識界高居統治地位 地質學這類專門科學尚未受到足夠的重視 文江入主地質行政部門 應當視作中國地質學科興盛的關鍵性事件 他在該領域的重要貢獻 僅在於通過自身的研究 為本學科具體提供了一套全新的典範 更具深遠意義的是 他放棄了 各家自掃門前雪 莫管他人瓦上霜 的一己私學 充分利用個人的辦事才具 積極營造出一個 學科成長的健康環境 直接致使地質學的發展成就 遠邁同時期的大多數學科 他利用北京大學地質系停辦後閑置的圖書標本 由農工商部出面開辦了一個 地質研究班 後改稱研究所 首批學員很多是他在南洋公學時的學生 教學過程更是傾注了無 數心血 他不拘一格網羅師資 還在自己承擔的教學工作中 創造性地引入了西方先進的教學方 待研究所的工作步上正軌後 丁文江即辭去所長一職 改由章鴻釗繼任 自己則轉闢戰場 接手剛剛起步的部屬地質調查工作 丁文江借農工商部總長張謇推行棉鐵政策之機 會同梭爾格 Solgar 王錫賓等調查正太鐵路沿線地質礦產 填繪分幅地質圖 又轉赴滇東調查 繪製地質分圖 他在這一領域作出的眾多實績 對中國地質學研究的展開 具有典範性的意義 1914年2 月至1915年1 月再度赴雲南進行野外調查 1916年他與章鴻釗 翁文灝一起組建農工商部地質調查所 擔任所長 1919年丁文江跟隨進步黨首領梁啟超赴歐洲考察 並列席巴黎和會 丁文江向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建議聘請美國地質學家葛利普 及當時在英國留學的李四光到該校任教 丁文江在地質調查所長任上僅呆了五年時間 隨因家累較重 離職擔任熱河 特別區北票煤礦公司總經理 仍兼任地質調查所名譽所長 前後差不多五年至 服務社會 獻身公眾為理想 1926年間參加了天津扶輪社 1922年1月丁文江為中國地質學會創立會員 在北京西城兵馬司9號主持召開了第一次籌備 任副會長 中國古生物志 1923年當選第二屆會長 年丁文江與國立北京大學教務長胡適等人創辦了 發表大量文章力促 出來從政 少數人的責任 他果決地聲明 要認定政治是我們唯一的目的 改良政治是我們唯一的義務 不要再上人家的當 說改良政治要從實業教育著手 中國政治 的混亂 不是因為國民程度幼稚 不是因為政客官僚腐敗 不是因為武人軍閥專橫 是因為 少數人 沒有責任心而且沒有負責任的能力 年發表 玄學與科學 與張君勱開展了關於 科學與人生觀 的論戰 科學對人生哲學無所作為 的論點 年丁文江任淞滬商埠督辦公署 當年上海市的最高行政機關 經過談判 日代表江蘇省政府與外國駐上海領事團簽訂 收回上海會審公廨暫行章程 收回上海公共 Settlement 的獨立司法權 1927 日實施的該這個章程 會審公廨改制為上海臨時法院 年春負責對西南諸省的地質調查 並開始兼任地質調查所新生代研究室名譽主任 年任國立北京大學地質學教授 1932年 任天津私立南開大學校董會董事 年與翁文灝 曾世英合編 中華民國新地圖 中國分省新圖 並出版 此舉對 中國的近代邊疆研究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丁文江離上海赴美國華盛頓 USA 出席第16 屆國際地質大會 與葛利普 德日進 Father Pierre Teilhard Chardin 其後再次到歐洲考察 9至10月訪問蘇聯 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Socialist Republics 九一八事變 丁文江深受刺激 一度消沉的心 再度振作起來 又與胡適等 人創辦了 然而歷經近十年的風雨坎坷後 他們的心境已變 了無當年創辦 時急欲實際從政的熱情與信心 僅希望 不倚傍任何黨派 的身份評論政治 考察學問 丁文江在創辦及擔任地質調查所所長期間 非常重視野外地質調查 提倡出版物的系列化 積極與礦冶界協作和配合 並熱心地質陳列館及圖書館的建設 他擔任 主編長 在地質學界極有影響 一生中曾多次成年累月地在野外奔波勞碌 搜羅第一手材料 從而著書立說 他早年帶領學生實地考察時 就力倡 登山必到峰頂 移動必須步行 不走走遠路 平路不走走山路 之準則 為中國地質學者樹立了實地調查採集的工作典範 丁文江與梭爾格 王錫賓一同調查正太鐵路沿線地質礦產 很有收穫 太行山 下了個新的地理學上的定義 認為從河南濟源至河北阜平這段近乎南北向的山脈 才是真正的太行山 而從阜平至山海關這段近乎東西向的山脈則應叫 他指出 傳統地理學往往把山脈當做大河之分水嶺 而山西若干大河 如唐河 滹沱河 漳河等都穿太行 山而流到河北 這就打破了 兩山之間必有水 兩水之間必有山 的習慣觀念 他對洋人 調查中國地質之結論絕不輕信盲從 而是實事求是 具體分析 如德國人李希霍芬 Ferdinand Richthofen 上世紀曾盲目樂觀地妄言 山西真是世界煤鐵最豐富的地方 照現在世界的 銷路來說 山西可以單獨供給全世界幾千年 丁文江實地工作後發現 山西的煤的確很多 鐵卻不然 他根據事實寫了一篇文章 有名無實的山西鐵礦 新舊礦冶業的比較 正了洋人的錯誤 雲南調查 丁文江又奉命單獨去雲南 貴州調查地質 1915 年初才返京 他調查 了雲南個舊的錫礦 東川的銅礦 宣威的煤礦 又對滇東地層 古生物 礦床都作了詳細 特別糾正了法國地質學家戴普拉 Jaques Deprat 等人的錯誤 他最早命名了下寒武統 滄浪鋪組 中志留統面店組 上志留統關底組 妙高組 玉龍寺組等地層單位 年他逝世 王曰倫系統整理了他的研究成果 雲南東部寒武紀及志留紀地層 一文發表 是一位卓越的探險家 他隨身帶著 徐霞客遊記 處處以徐霞客為榜樣 他常追蹤徐霞客的旅 行考察路線 既肯定徐霞客的功績又指出其不足和錯誤 這為丁文江後來潛心研究 客遊記 打下了基礎 黃汲清博士說 平生最佩服徐霞客 而他自己就是 紀的徐霞客 他的成就遠遠超過徐霞客 揚子江考察 丁文江應上海黃浦江水道總局之邀 去江蘇 浙江三省調查揚子江下游地 其成果於 蕪湖以下揚子江流域地質報告 之專著形式發表 首先在該區地層之 研究上 他大大超過了李希霍芬等外國學者 他將泥盆紀的堅硬石英砂岩命名為 五通山石英 他又把李希霍芬原籠統命名的包括石炭系與下二疊統的 棲霞石灰岩 詳細劃分成了 霞石灰岩 南皋煤系 洞庭砂岩 船山石灰岩 幾部分 該文在闡述江南山嶺的地 質構造與秦嶺 南嶺地質構造之間關係的同時 也探討了各自的特點和地殼運動之時代 文中還 闡述了氣候變遷 河流生成等問題及對揚子江口及三角洲之形成和發展的探討 尤有獨到見解 他以對 等經典著作的淵博知識和對各區域方志材料的詳細考證 從兩千年來江浙各縣治 設立之先後時期及海塘建築之歷史 推究海岸的變遷 闡明三角洲的伸展 認為江蘇海岸平均約 年向外推進 1英里 這與瑞典水文學家海頓施塔姆 August Werner Hugo Heidenstam 之研究結果不謀而合 1918 丁文江在陝西 河南省交界附近的三門峽發現第四系下部一個好剖面 最上為黃 中為礫石層 下為砂層 最底為泥砂層 其中含雙殼動物化石 經美國古生物學家多爾 Healey Dall 其時代為早更新世 丁文江同時又在山西河津縣北里村發現差不 多相同時代的地層剖面 上為黃土 在砂層之頂部產象化石 他把這些成果交給瑞典 地質學家安特生 Andersson 匯總研究 安特生於 1923年發表了 北方之新生界 這一專著 其中全面引述 介紹了丁文江的研究結論 丁文江就被中國地 層學界公認為 三門系 的創立者 丁文江受鐵道部和廣西省當局的邀請 到廣西去調查擬議中的川廣鐵路線及沿線 地質礦產 他走遍了大半個廣西 而於廣西中部及北部 如南丹 遷江諸縣調查尤 其詳細 他除勘查了南丹 河池的錫礦及遷江一帶煤田外 特別注重地層系統及地質構造的研究 他在廣西東部南寧 武鳴一帶 見中泥盆統的蓮花山砂岩不整合覆蓋於前泥盆紀的龍山系變質地 層之上 因而確定加里東期造山運動的存在 命名為 廣西運動 他又在河池地區 發現水準 的二疊系灰岩與直立的泥盆系灰岩的不整合 從而證明海西期造山運動也存在于桂西北 他著重 研究了富含化石的 馬平灰岩 採集的化石經葛利普描述 撰寫成一部專著 中國西南部二疊 紀馬平灰岩動物群 西南地質調查 地質調查所組織力量 再度到西南進行地質調查 丁文江任總指揮 率領曾世英 王曰倫等由重慶入貴州桐梓 西抵畢節 他們長途步行 看石繪圖 用極嚴格的科學方法努力工 第二路譚錫疇 李春昱一直在四川工作 第三路趙亞曾 黃汲清自陝西越秦嶺入四川 川西南分為二組 趙亞曾由敘州 入滇東北 至昭通閘心場為土匪殺害 黃汲清則由敘州 入貴州 在大定與丁文江會合 一起從事調查 向南直抵廣西 然後折回重慶 再返北平 丁文江一生中最大的 也是最後一次大規模地質調查旅行 這次調查歷時之長 約一年 之多樣 涉及地質 人種等學科 以及成就之輝煌 真是前所未有 在上古生界地層考察上 尤為精細透闢 回北平後 積極從事室內整理 撰文發表 發表了 豐甯系地層學 指出豐甯紀 早石炭世 地層在廣西 貴州分佈最普遍 而黔南 獨山一帶層序最清楚 化石最豐富 他將它自上而下分為 上豐甯紀 上司統 石灰岩 豐甯紀 舊司統 下豐甯紀 湯耙溝統 及革老河統 這個層 序至今仍為廣大地質工作者所沿用 只不過隨著研究的發展 有所歸納而已 時任中央研究院總幹事的丁文江 考察粵漢鐵路沿線的礦產資源 為將來抗戰 所需燃料做準備 而且此行有另一秘密任務 就是受當時教育部部長王世傑之托 為清華大學將 來避難後方勘查新的校址 月7日考察完譚家山煤礦 8日抵達衡陽後 當晚氣溫驟降 丁文江將裝有壁爐的房間門窗緊閉 疲憊不堪 沉沉睡去 誰會料到 結果煤氣倒灌入室 日早晨發現他因中煤氣毒而不省人事 隨即實施人工呼吸 未見起色 此過程中折斷了丁文江 的一根肋骨 日才被發覺 日午後 他被送往衡陽的仁濟醫院治療 之後病情稍有好 日下午 他被轉到了長沙的湘雅醫院 卻不料 病情轉而惡化 日遽爾 根據他的遺囑 於余身故時即以所故地之地方區域以內為余葬地 湖南省教育廳廳長 朱經農建議葬在計劃興建清華大學的新校址內 即嶽麓山的左家壟 朱認為 葬於那裡可以勉勵 左家壟成了中南大學的校址所在 丁文江遺著有 動物學教科書 所遺地質考察材料 丁文江先生地質調查報告 1947年出版 梁任公年譜長編 為研究梁啟超之重要參考書 丁文江還是中國第一個系 統研究彝文的人 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山 丁文江先生之墓 Tomb Yuelushan Hill 舊道德中的新楷模 中國地質泰斗 2013 說起地質學家 我們都知道李四光 在南京雞鳴寺附近的民國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舊址 李四光辦公室舊址 的銘牌彰顯今人對前輩的紀念 卻沒有提及地質研究所的建立人丁文江 就如同史語所舊址門前 也沒有丁文江的至交傅斯年的紀念銘牌一樣 這或許與政 治因素有關係 但拋開政治的成見 他卻應該是具有行動力的近代知識份子的典範 胡適說 一個最有光彩 又最有能力的好人 是一個天生能辦事 能領導的人 練人才 能建立學術的大人物 他還說 丁文江是 一個歐化最深的中國人 因為他深受西 方教育的洗禮 以服務社會 引領他人 沒有中國傳統知識份子長 於議論而短於行事 不知人情而耽於孤傲性情的毛病 傅斯年在 我所認識的丁文江先生 我以為在君確是新時代最良善 最有用的中國 人之代表 他是歐化中國過程中產生的最高的菁華 他是用科學知識作燃料的大馬力機器 抹殺主觀 為學術為社會及國家服務者 為公眾之進步及幸福而服務者 這樣的一個人格 在國人心中留個深刻的印象 丁在君的東西行紀 清光緒十三年 一八八七年 出生於丁家米巷老宅 父親丁吉庵是黃橋 頗有名望的士紳 他是家中的第二個孩子 上面還有大哥文濤 弟弟文潮 母親單夫人去 繼母又生下弟弟文瀾 在這和睦融融的大家庭裡 丁文江既受到了父母嚴格 私塾先生的耐心指導 又享受著和弟兄們嬉戲玩樂的手足友情 哥哥文濤曾回憶說 單夫人家教甚嚴 要求他們衣服有制 飲食有節 作息有定規 不能亂花一個錢 能親自動手的 不能差使僕人 如果差使僕人 也不得疾言厲聲 這為他們兄弟養成良好的習慣植下了良好的根 小文江在進私塾前就跟著母親認字 天資過人 到五歲發蒙時 常用字大多認得 詩詞歌賦 過目成誦 十歲時 已經讀畢 四書五經 還讀了顧炎武 史可法 韓愈等他喜歡的大家文字 有一次 私塾老師想考考他 出上聯 願聞子志 文江馬上對出 還讀我書 美名為人傳誦 就連當時泰興知縣龍璋也有所耳聞 讓丁吉庵帶著他去縣衙一見 龍知縣還出了 一道題目給他 漢武帝通西南夷論 據說丁文江下筆千言 縱橫捭闔 倚馬可待 龍知縣大為讚嘆 這位來自湖南 出身世家的知縣 宣導新學 認為中國急需變革 一定要培養 知曉新學的棟樑之才 於是再三勸說丁吉庵送兒子赴日留學 還托人帶丁文江去日本 就這樣 十六歲那年 丁文江開始了東洋留學之旅 走出風氣閉塞的小鎮 他在日本見識了 政治革新的新社會 在那裡 他和江蘇同鄉們一起辦雜誌 談少年們熱衷的政治議題 那時留學生的風氣 大抵如同魯迅在 藤野先生 中所諷刺的 成群結隊的 清國留學生 速成班 頭頂上盤著大辮子 頂得學生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 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辮子 盤得平的 除下帽來 油光可鑒 宛如小姑娘的髮髻一般 還要將脖子扭幾扭 實在標緻極了 一年多以後 他終於厭倦了日本留學生整日談革命 不讀書的生活 和他同屋的朋友接到 吳稚暉先生從英國的來信 說蘇格蘭留學費用便宜 勸說不要在日本浪費光陰 還是去英國讀書 於是他跟兩個朋友一起 登上開往英國的輪船 開始萬里求學的旅程 三個窮學生的求學之旅 充滿驚險 他們買完船票後 只有十幾個英鎊 好在海船經檳榔嶼 他們正好有機會拜望了康有為先生 他贈送了他們一小筆錢 到倫敦後 康有為的女婿又贈送了 他們一點錢 總算沒有餓死途中 到英國後 費用無著 這時恰好遇到一位曾在陝西傳教的紳士 斯密勒先生 勸他們到英國東部的鄉鎮司堡爾丁讀中學 還為他們張羅好學校和住處 在這個人 情溫暖的小鎮 丁文江們是僅見的外國人 受到很好的照顧 他回憶說 一到週末 的親友常常這家請他們去吃飯 那家請他們去喝茶 老師和鄰居還教他們彈鋼琴 就連腳 上穿的襪子 房東太太都會為他們仔細地補過 丁文江很快就適應了學習生活 一年之中跳級三次 兩年學完全部課程 考上劍橋大學 為小鎮學校的天才學生 幾十年後 他重訪小鎮 當年的校長 鄰居都還記得他年少時的趣事 把他當作回鄉的孩子看待 可惜的是 由於劍橋學費高昂 生活水準高 丁文江負擔不起 他轉入費用較低的 格拉斯哥大學 修習地質學和動物學 因為尊奉顧炎武的實用理念 他學習刻苦 但並不流於讀 很注意培養實幹才能 和他同住的朋友李祖鴻回憶說 我記得他有一次 不知在哪一個 實驗室裡工作覺得很難 頗感棘手 他歸家時 對我一方面表示對他師長的佩服 一方面自勵說 我必須養成這種好習慣 方始有真正求學和做事的才能 回望丁文江的求學經歷 他天資聰慧 有堅實的傳統學養 又揚帆萬里 赴東洋奔西洋 長閱歷與見識 其善於抉擇 富有行動力的特點 已經顯現出來 而在英國的七年求學經歷 對英國中產階級的生活與思維有了深入的瞭解 紳士勇於擔當的品格也影響了他的一生 這與他成為行動派知識份子有著莫大的關係 知識份子中的行動派 明天就死又何妨 只拼命做工 就像你永遠不會死一樣 這是丁文江最喜歡的詩句 的一生正如詩中所說的拼命做工 就像永遠不會死一樣 他從學成歸國的旅途開始 就做起了地質考察 他選擇從英國到越南 再從越南進入雲南 經過貴州 湖南等地回江南的路線 沿途開展地質考察和地圖繪製 他回國的次年 創辦了我國 的第一個地質研究所 還組織了全國範圍的地質大勘察 深入人跡罕至的西部腹地考察 風餐露 蛇退猿鳴 歷經艱險 在礦產勘探 地質研究 地圖測繪乃至人種學 動物學等多個領域創 下開創之功 他既是奠基人 又是教育家 他創辦地質研究班培養出的 十八羅漢 都成為地 質學界的中流砥柱 而他擔任中央研究院總幹事期間 確定中研院的評議制 為中研院的發展立 下汗馬功勞 今天為人們熟知的許多文化人都得過他的提攜 儼然為文化界一代領袖人物 是民眾的啟蒙者 他掀起科玄論戰 弘揚科學理性精神 科學人生觀 他認為知識份子 應該承擔社會責任 曾任淞滬商埠督署總辦 大上海 建設藍圖 收回上海公共租界會審 揚中國人之威風 他是最具行動力的科學家 最富幹才的知識份子 丁文江的考察之旅 比他十六歲時帶著幾個英鎊從日本赴英國留學要艱難得多 據他的回憶 在苴寧 是住在學堂 怕的是住在廟裡的 到了海螺和金江都是住在鄉下人家裡 在海螺還好 在金江這一家 院子裡是一大堆糞 太陽一曬 臭不可當 尤其可怕的是蒼蠅 我生平走遍天下 沒有看見哪一處的蒼蠅如苴甯平原裡那樣的多 我要想看看書 眼鏡上都是 開上飯來 盤子上立刻聚得烏黑的一堆 沒有法子 只好趕快躲到床上帳子裡去 等到太陽落了 才敢鑽了出來 一看放在桌上的幾本書 幾張畫圖紙 都變成深棕色的 原來蒼 蠅給我鋪上了密密的一層糞點 還有更要命的時候 船過險灘 丁文江所乘的船前方幾丈遠 有一隻船快要過完灘 忽然那 船上的一頂轎子和船夫摔落下水 好在掌舵的死命扳住船 才沒有翻覆 丁文江船上的船夫們嚇 得面色發白 一絲也不敢分神地掌著船櫓 等到他們的船也過了灘 上了岸 緩過神來的船夫買 來爆竹慶祝 告訴丁文江 要是前面那艘船翻了 我們也就完了 因為河道窄小 我們也會翻 在灘裡 在邊塞地方考察 還會遇到追殺的土著 有的時候只能睡在破廟裡 看得見天上的星星 了做自己的研究 他還樂於培養研究者 扶助他人 與他並稱為地質學界三大先驅的翁文灝 鴻釗都受他的知遇之恩 章鴻釗說 丁文江開創地質研究所後 又把研究所全權交給他掌管 自己退位 雅量非常 傅斯年則說 他一生的服務範圍雖是多元的 但十之七八是學術及學術 其餘二三或者當由行政的及實業的平分了罷 他放棄了自己研究來管別人的研究 他犧牲 自己一時的工作來輔助別人的工作 其意無非以為一人之成績總有限 多人之成績必然更大 不深知者或者覺得他有一個捨己耘人的天性 其實他是為社會求得最大量的出息 而不求其自我 這樣熱心的人本已少見 這樣熱心又加以在君那樣的見識與學問 又有誰呢 朋友眼中的 丁大哥 我的朋友胡適之 一語很有名 因為胡適交遊廣闊 新舊人物 中外老少 他都以禮相待 讓人如沐春風 這些人提到胡適都會以 作為開頭 但是在胡適的朋友錄 我想丁文江應該是最重要的之一 寫書常常只寫上半部的胡適 竟然為丁文江這位朋 友寫下一部長達十多萬字的傳記 來悼念他的一生 在胡適眼裡 在君的為人是最可敬愛 最可親愛的 他的奇怪的眼光 他的虯起的德國維 廉皇帝式的鬍子 都使小孩子和女人見了害怕 他對於不喜歡的人 總是斜著頭 從眼鏡的上邊 眼睛露出白珠多 黑珠少 怪可嫌的 我曾對他說 從前史書上說阮籍能作青白眼 向來不懂得 自從認得了你 我才明白 白眼對人是怎樣的一回事 他聽了大笑 其實同他熟 我們都只覺得他是一個最和藹慈祥的人 他自己沒有兒女 所以他最喜歡小孩子 最愛同小 孩子玩 有時候伏在地上作馬給他們騎 他對朋友最熱心 待朋友如同自己的弟兄兒女一樣 長相叫人害怕的丁文江卻是朋友們眼中的 傅斯年 徐志摩等人都是管他叫 傅斯年說 丁文江對於好朋友 操心著並且操心到極緊張極細微的地步 有時比他那一 位朋友自己操心還要多 他為一個朋友打算 要從頭至尾步步安排著 連人如何娶妻如何生 子都在裡頭 對徐志摩的再婚 丁文江就是不贊成的 是絕對信賴近代醫術和醫院規律的 他是不喝酒的 在飯館席上他總是用酒來給 他的筷子消毒 有幾次 他看見胡適頗愛喝酒 他就從胡適的詩中 擇了幾句勸人戒酒的詩 梁啟超寫在一把扇子上送給他 少年恨汙俗 反與汙俗偶 自視六尺軀 不值一杯酒 倘非朋 吾醉死已久 還有一次 胡適需要搬家 常常替人看房安家的丁文江又去幫他定房子 胡夫人的預算是七 而房主要價是八十元 他就與房主商量好以後 每月由他支付十元 胡適知道後說 樣熱心愛管閒事的朋友 是世間很少見的 他之看重朋友 似乎大多由於他認識為有用 學術上或事業之用 同行翁文灝 在杭州受傷的消息傳到北京 正在協和醫院住院療病的丁文江知道了 在涕泗交流中與醫生爭 醫生說 你在這個時候離開醫院去坐車是極傻的 你到了杭州 一個病人也無一點用 文灝這樣一個人才 是死不得的 這樣的朋友應該稱得上是古道熱腸吧 新文化中舊道德的楷模 丁文江回國後 即遵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與史久元結婚 雖然兩人的文化程度 生活經歷相 差很大 兩人卻琴瑟和鳴 非常恩愛 丁夫人也是一位很可以敬佩的女士 待朋友 是和藹可親 很誠心 很周到的 並且對兩方的家庭都是絕對犧牲自己的 她不斷的病 在君便 伺候了她二十多年的病 不特做她的保護人 並且做她的看護生 他真是一個模範的丈夫 在新舊的社會中 都做到這個地步了 傅斯年語 丁夫人一直沒有生育 而丁文江在婚姻中 的幾十年裡始終對她疼愛有加 與他的朋友胡適之不同的是 丁文江終其一生沒有緋聞 可以說 是真正的 他們的婚姻 雖至新少年的恩愛夫妻也不過如此 他還對整個丁家大家庭承擔起責任 丁文江十四歲那年母親即去世 他回國後就開始負責教 養弟兄 扶助族人 在他回國後直到四十八歲的二十二年裡 他負擔了對母舅每年五百元的贍養 對一位貧困兄弟每年三百元的津貼 對四個小兄弟和一個侄兒的小學 大學的教育費用和 留學費用 家庭中任何人意外遭遇的支出 這樣下來 他每年的開支多達三千銀元 而意外支出 還不在其中 弟弟丁文瀾的脾氣很壞 家裡沒有人管得住他 他只聽丁文江的 他考上了清華大學預科後 又一度沉溺京戲 觸犯校規 丁文江為了磨練他 就把他送到北票煤礦去做練習生 到礦井下去 直到他感知生活的艱難 改了壞習氣 才幫他重新讀書 丁張紫珊回憶 他的護持是為 父兼母的 兄弟們都怕他 但都愛他 從心底裡敬仰他 因為他再嚴厲的時候 仍不免流露他那 感人甚深的慈愛的天性 他可以因為你多花了錢而責備你 可是立刻回過來問還有什麼用錢的地 方沒有 他希望個個學好 個個上進 個個有光明的前途 為了送弟弟丁文淵留學德國 他把自己的房屋典賣了 本來丁文淵是可以申請公費的 文江不同意 他寫信給弟弟 不過你應當曉得 國中比你更聰明 更用功 更貧寒的子弟實在 他們就是沒有像你有這樣一個哥哥 能替他們擔負學費 他們要想留學深造 唯一的一條 路就是爭取公費 多一個供費的空額 就可以多造就一個有為的青年 你是否應當細細地考慮一 是不是還想用你的人事關係來佔據一個公費空額 我勸你不必為此事費心 我既然答應擔負 你的學費 如何節省籌款 都是我的事 你只安心用功讀書就行 丁文江的經濟壓力很大 但是他兩袖清風 非常廉潔 最恨貪污 他對寫私信用公家信箋的 都認為是不可容忍的 為了掙錢 他只好辭去地質研究所的工作 去經營北票煤礦 他發揮自己礦產勘探的特長 又善於管理 煤礦經營蒸蒸日上 為他的龐大開支救了大急 羅文斡先生常笑在君看錢太重 有寒傖氣 其實這正是他的小心謹慎之處 用錢從來不敢超過他的收入 所以能終身不欠債 所以能終身不仰面求人 所以能終身保持一個 獨立的清白之身 他有時和朋友打牌 總把輸贏看得很重 他手裡有好牌時 手心常冉汗 常取笑他 說摸他的手心可以知道他的牌 羅文斡先生是富家子弟出身 所以更笑他寒傖 在君自從留學回來 擔負一個大家庭的求學經費 有時候每年擔負到三千元之多 超過他 的收入的一半 但他從無怨言 也從不欠債 寧可拋棄他的學術生活去替人辦煤礦 他不肯用一 個不正當的錢 這正是他的嚴格的科學化的生活規律不可及之處 我們嘲笑他 其實是我們窮書 生而有闊少爺的脾氣 真不配批評他 對事業 對婚姻 對金錢 終生保持 清白之身 的丁文江 可以堪稱一代完人乎 民國奇才丁文江 黃團元 2015 文史天地 第165 奇才早逝 中國之悲哀 江蘇泰興黃橋鎮人 留學日本 任中央研究院總幹事 他是中國地質事業的創始人之一 在開創地質事業期間 他還發揮了 術界的政治家 在他的領導下 中國地質學在 年代就獲得了世界聲譽 百科全書 式的人物 在自然科學 社會科學的許多領域 都取得令人矚目的成 他和胡適辦過報刊 參與中美 的管理事務 還主持過舊上海的政務工作 元培讚譽他是 精於科學又長於辦事 的人才 中國地質學的 開山大師 丁文江應工商部礦政司司長張軼歐聘請 任該司地質科科長 與丁文江同時 代的章鴻釗 也是中國近代地質學奠基人之一 稱丁文江 是說他先後在 地質研 地質調查所 工作中 使得中國地質學 地質事業成績卓著 地質研究所 其實是我國最早的地質專科學校 後來我國地質界的棟樑人才 多數由這 裡培育 是我國最早的地質科研機關 而丁文江力倡的 登山必到頂峰 必須步行 近路不走走遠路 等實地探勘原則 影響了一代代地質工作者 到實踐中去 從實踐中來 丁文江通過 正太鐵路 沿線地質礦產調查 認為從 河南濟源至河北阜平這段近乎南北向的山脈 才是真正的 而從阜平至山海關這段近 乎東西向的山脈 地理學的新定義 令人折服 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曾經斷言 山西是世界煤鐵最豐富的地方 照現在世界的銷路來說 丁文江考察後發現 山西的煤的確多 他寫了 的論文 糾正了 的錯誤 丁文江在雲南 貴州長達一年的地質調查中 又糾正了法國地質學家戴 普拉等人關於滇東地層 構造等方面的認識錯誤 丁文江在河南等地的地質 調查研究中 根據三門峽附近的新生代沉積 從而他被地層學界公認為 蔡元培於 年主政北京大學時 聽從丁文江建議 聘請李四光和美國地質學家葛利普去 北大任教 他們和丁文江一道 使得北大地質學教育 中國的地質學和古生物學研究 步入世界 在此期間 丁文江所作的 雲南東部之構造地質 中國之二迭紀及其在二迭紀地層分類 上之意義 等論文 享有世界聲譽 他主持的 地質彙報 中國古生物雜誌 等英文版刊物 也流行於國際學界 美國著名的地質學家大衛 懷特稱讚丁文江主持的中國地質調查 所具有 一系列高水準的刊物 他被譽為 丁文江出生在江蘇泰興一鄉紳人家 歲讀完四書五經 有一天塾師出上聯 丁文江對出 他就能寫 漢高祖明太祖優劣論 數千言的長文 湖南攸縣龍璋 字研仙 出任泰興知縣 這位維新人士聽說治下有丁姓神 童名文江 為題面試 童子文江果然下筆千言 報國之志躍然紙上 龍璋歎他為 收為弟子 並勸說丁文江的父親丁臻祺送兒子去日本留學 將來報效國家 丁臻祺家道中落 如果不是龍璋的建議和精心安排 他不會舉債讓兒子留學 丁文江對龍知 縣終身不忘 成名後他去湖南 曾專門作詩祭奠 憑弔恩師 十五初來拜我師 為文試論西南 半生走遍滇黔路 暗示當年不自知 少年丁文江在日本 一年半後 他和另兩名同學轉赴英國 得到康有為的資助 丁文江仍為留學費用所困 只得住到一 個小鎮苦學 丁文江一年跳三級 兩年考進劍橋大學 然而又因交不起昂貴的學費 半年後輟學 改入葛拉斯哥大學 學習地質學及動物學 1911年4月 他獲得雙學位 丁文江海外歸來 不久便參加清政府舉行的第七次遊學考試 部主事 他一邊在上海南洋公學任教 一邊應商務印書館之約 動物學 教科書 專業對口 從事地質工作 除了地質專長 丁文江在地理學 人類學等方面也作出了貢獻 他和翁 文灝等人一起編輯出版的 成為中國現代地圖的先驅 1950 年代中國和印 度邊界談判 就是主要依據 年前後在西南地區從事地質考察時 請教彝族 搜集整理了 猓猓文 是新中國成立前對彝族的蔑稱 丁文江的 爨文叢刻 由商務印書 館出版 我國的彝文研究 就是從丁文江正式開始 丁文江熟悉英 德數國語言 並涉足政治 在思想史 文化史 經濟史 史甚至軍事史上 都有建樹 民國軍事近記 徐霞客年譜 等著作 頗受好評 諾貝爾文 學獎獲得者羅素說 丁文江是我所見中國人中 最有才最有能力的人 他相信 最有才最有能力 丁文江將 他撰文道 下的事業 沒有哪一件不是少數人做成功的 中國的前途 全看我們少數人的志氣 丁文江需要賺錢資助家中眾多弟弟的讀書和生活 辭去地質調查所所長職務 兼名譽所長 北票煤礦 擔任總經理 五年中 他把年產 000噸原煤的小公司發展成為 500 噸直至 400 噸的現代化煤礦 不僅能夠 坐而論道 起而行之 丁文江信奉 無論哪一個時代 哪一個社會 少數優秀的分子 握了政權 政治就會清 月和胡適等人創辦 週報後 丁文江發表更多文章 週報第二期刊發的 我們的政治主張 就是一份鼓吹 好人政治 好人政府 的宣言 還有蔡元培 李大釗等 位社會名流簽名 吳佩孚從簽名人中選了三人 不過是軍閥手中的裝飾品 也只維持了73天 這次失敗 胡適作過反省 但丁文江不改觀點 一文中闡述 中國政治的混亂 他又把希望投向軍閥 丁文江認為 這些軍閥天資頗佳 只可惜未受現代教育 他向軍閥孫傳芳建議 由自己替孫 創辦一所現代化軍事學校 孫傳芳卻說 丁先生 你是個大學問家 但是軍事教育 我還懂得 現在還不敢請教你 丁文江並不氣餒 他又寫 假如我是蔣介石 假如我是張學良 等文章 勸誡蔣介石 成國民黨內部的團結 與共產黨休戰 為張學良設計作戰方案 然而他對 的期待 不過是一廂情願 1926年5月 孫傳芳任命丁文江為 淞滬督辦公署 相當上海市長 在職8個月 他就將上海的行政 公共衛生等等 治理得有模有樣 就在他一展抱負時 卻遭到攻佔上 海的北伐軍通緝 動盪的社會一次次嘲弄他 他有時自嘲 治世之能臣 亂世之飯桶 但還是相信 月胡適虛歲 他的賀壽聯寫道 憑咱這點切實功夫 不怕二三人是少 看你一團孩子脾氣 誰說四十歲為中年 丁文江極具個性 與眾不同 他個子不高 身體敦實 雙目敏銳 卻蓄著德國威廉皇帝式的 他不信中醫 更怪的是居然惡 家中沒有竹製品 不吃竹筍 甚至連家傳墨竹古畫 也送給朋友 這首詩是丁文江對 的看法 竹似偽君子 外堅中卻空 成群能蔽日 獨立不經風 根細成攢穴 腰柔慣鞠躬 文人多愛此 聲氣想相同 如果人們崇尚 未出土時先有節 及淩雲處尚虛心 之風骨 寧可食無肉 不可居無竹 的風雅 也有可能贊同這首用語樸實 道理充分的 惡竹詩 欽佩作者的獨立人 著名學者張君勱在清華學校講演 人生觀不受科學支配 的觀點 江馬上發表 答張君勱 批評好友張君勱提倡 貽誤青年 科玄論戰 由此引發 論戰一年多後 玄學鬼 被人唾駡 科學派 獲勝而 丁文江就是 的旗手 丁文江不倚傍任何黨派 獨立處世 寧折不彎 父親去世後 他挑起了養家重擔 他愛家 也愛積弱積貧的祖國 他終身不拿政府乾薪 不因私事旅行免票坐火車 我們是救火的 不是趁火打劫的 他的筆名 就是要效法先賢范仲淹 丁文江應蔡元培之請 出任中央研究院總幹事 中研院關係複雜 丁文江上任後 整肅院風 裁減冗員 減少行政經費 理順各種關係 既為學術獨立開創了新路 又調動了全院 人員的積極性 不愧為 學術界的政治家 湖南等地調查粵漢鐵路沿線的煤礦儲量與開採現狀時 丁文江覺得任務重大 親自前往 到達衡山後 他即興賦詩 紅黃樹草留秋色 碧綠琉璃照晚晴 為語麻姑橋下水 出山要比在山清 丁文江是個工作狂 為了工作 他與夫人史久元約定不要小孩 他將胡適給他的外國詩作為 座右銘 可惜從衡山回衡陽後 於傷風 他生爐火抵寒時煤氣中毒 更可歎由於救治中多次失誤 1936年1月5日 丁文江在長 沙湘雅醫院病逝 49歲 挽聯如海 悼文如雲 十年前傅斯年聽說丁文江出任淞滬督辦公署總辦 丁文江該 丁文江逝世後 眼界極高的傅斯年追思說 中國若有這樣人二十個 又都在扼要適宜的 二十年後 我們庶幾可以成為近代化國家了 為什麼他先死呢 丁文江紀念館 座落於江蘇省 泰興市黃橋鎮 丁家花園 是丁文江誕生和少年時期生活 讀書的地方